《參考消息》4月24日轉載【美國《新聞周刊》4月24(?)日一期文章】題:西方再次變紅(作者 克里斯托弗·迪基)
歐洲權力殿堂再現鐵錘鐮刀
競選活動紅旗招展
錘子和鐮刀圖案的紅旗迎風招展,青年男女高喊著當年的革命口號行進在巴黎街頭,目的是阻擾總理德維爾潘提出的經濟改革計劃。上周,當意大利左派候選人普羅迪以微弱優勢戰勝現任的右派聯盟成員,所以同樣的旗幟也出現在羅馬全城的海報上。
如果聽到億萬富翁貝盧斯科尼的講話,你會以為西方文明已經岌岌可危。他警告說,普羅迪看似溫和但他背后是馬克思、列寧、斯大林思想朔造出來的狂暴的共產黨人。這番講話不禁令人想起“大蕭條”和冷戰年代的創痛。貝盧斯科尼今年早些時候接受本刊采訪時說:“意大利的左派與英國的左派或美國的民主黨人不同,意大利的左派仍然是共產黨的左派,左派領導人是西方勢力最強大的共產黨的領導人。”
就煽動右派民眾的本領而言,貝盧斯科尼與法國臭名昭著的讓-瑪麗·勒龐不相上下。那么,他的話有沒有道理?許多人認為,在柏林墻倒塌的時候,極左翼政黨作為一股不可小視的政治勢力就已經銷聲匿跡。難道他們又卷土重來,向執政的實力集團發起了挑戰?他們的主張是否會在經濟、環境和國防等問題上對整個歐洲產生影響?換言之,歐洲大陸是否將面臨一種政治力量的起死回生?
事實上,答案是肯定的。
中間道路名譽掃地
目前判斷他們的影響力為時過早。但是,近幾年來,極左翼勢力對法國和意大利選民的吸引力有所增加。由于貪污腐敗、缺乏能力、綱領陳腐,加上組織有素的右派政黨組織的破壞,走中間道路的社會黨人已經名譽掃地。在2002年的法國大選中,擔任了5年總理的社會黨人若斯潘根本沒有進入第二輪。其他7位左派候選人拉走了他的大量選票,尤其是兩位精力充沛的托派政治活動家拉居耶夫人和年輕的郵差奧利維耶·貝桑瑟諾(當時第一輪選舉中他們二人共獲得百分之十的選票,而且其支持者以年輕人居多,名列第一的希拉克得票也只是略微超過百分之二十而已,只是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到勒龐身上,把他們給忽略了。去年《參考消息》10月上旬中的一期,曾報道貝桑瑟諾在民意調查當中居領先地位——杜注)。結果形成了極右翼候選人勒龐與在任的中右翼總統希拉克對決的局面。左派和右派的法國人都感到驚恐萬狀,于是一致支持希拉克連任。他的得票率超過了80%。
在此后的四年里,許多曾被看作實用主義中間派的法國社會黨人試圖積聚極左的資質。如同波旁親王一般冷漠超然的前總理法比尤斯帶頭反對歐盟憲法,認為該憲法沒有向民眾提供充分的社會保障。擔任過財政部長的社會黨人多米尼克·斯特勞斯-卡恩在本黨曾是經濟自由主義的化身,最近的論調卻活像個托派分子。法國的民意測驗凸顯了極左翼勢力作為一支不斷崛起的政治力量的形象,更何況他們成功領導民眾舉行了反對政府的“青年就業法”的抗議活動。法國輿論研究所本月早些時候開展的調查顯示,43%的法國成年人認為,極左翼政黨使得“公開辯論更有意義”,在涉及“社會保障”和失業等問題時尤其是如此。
反全球化運動嬗變
歐洲人希望社會公正與看似不可推卸的全球市場的責任實現適度調和。對他們來說,這些都不是好消息。意大利的知名評論員露西亞·安農齊亞塔說:“和我一樣,許多人不相信左派會是一支溫和的政治力量。我們都失敗了。我們執著于中世紀的觀念,認為社會有貴族與平民之分,而平民希望得到貴族的特權,過一種享受高額津貼的生活,可以最小限度的工作,最大限度的享樂。”當然,無論是左派還是右派,歐洲任何國家的政府都做不到這一點。因此,抗議票有所增加:2002年,法國有51.4%的登記選民要么不參加投票,要么投廢票,要么投票支持極端主義政黨。
自本世紀以來,我們將首次有機會看到極左翼政黨在歐洲權力殿堂中的表現。普羅迪領導的聯盟有望以極微弱的優勢在眾議院占據有效多數,該聯盟將以兩席的優勢控制參議院。然而,其實普羅迪并沒有自己的黨,而是代表著13個黨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包括意大利共產黨人黨和重建共產黨。聯盟中的三個激進黨派在參議院掌握的席位數幾乎足以推翻普羅迪政府。
意大利重建共產黨的佛朗哥·焦爾達諾把極左翼的勝利歸結于“與反全球化運動和反戰運動協調一致”。極左翼還發表言論,反對歐洲的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比如意大利與法國之間的高速列車。有些人認為,這個跡象表明普羅迪的勝利可能毫無價值。安農齊亞塔說,極端派政黨可能毫無價值。安農齊亞塔說,極端派政黨可能會挾持他的政府,以期通過狹隘的議程。她警告說:“在中國游客看來,意大利(也許還有整個歐洲)將是一個享受津貼的巨大樂園。”也許他們會把紅旗當作紀念品帶回國內。
附:
以下圖片為今年五月一日英國倫敦的紅色游行:
|
|
|
|
|
|
|
|
|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