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克里斯托弗•斯旺(Christopher Swann)華盛頓報道
2006年3月29日 星期三
華盛頓已加大了向北京施壓的力度,要求北京將人民幣升值、增加內需,同時采取措施扭轉日益膨脹的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目前這一逆差已達2010億美元。
但許多經濟學家表示,就算中國采取劇烈措施,也幾乎無助于扭轉這一失衡現象。他們表示,貨幣走勢對貿易流量產生的影響一直在減小,這是因為企業采用了“當地成本”定價法,企業據此調整價格,以與競爭對手保持一致,而不是根據匯率的波動調整價格。
而且如果進口產品的相對價格不急劇上升,美國購物者避開進口貨、轉而購買美國制造商品的動力更小。
美國與歐洲打交道的經驗就很能說明問題。自歐元幣值2001年7月達到峰值以來,歐元兌美元匯率已上漲了44%。盡管歐元升值提高了美國的競爭力,但美國與歐元區的雙邊貿易逆差仍上升了75%,在截止到2001年7月的12個月里逆差為530億美元,過去一年則升至930億美元。
“假如歐元升值沒幫上多大忙,那么你就會問,為什么人民幣升值會成為降低美國貿易逆差的關鍵所在呢?”JP摩根(JPMorgan)貨幣策略師保羅•邁杰希(Paul Meggyesi)表示。
瑞銀集團(UBS)全球經濟學家保羅•多諾萬(Paul Donovan)表示,人民幣升值在減少美國赤字上不會起作用,因為中國賣給美國的大多商品不在美國大規模生產。約半數中國出口美國的商品屬于以下三類:辦公機械、服裝鞋類、玩具和其它塑料商品,它們只占美國工業生產的4%。
“假如美國不從中國購買這些商品,反正也總得從國外購買,”多諾萬先生表示,“所以,對赤字的影響將非常之小。”
美國中意的另一個國際失衡解決方案,是歐洲和亞洲增加內需。但在這一點上,部分經濟學家也指出,即便歐洲和日本需求激增,對美國貿易逆差的影響可能也不大。美國的出口只及進口規模的60%,也就是說世界其它各國不僅需要趕上美國的增長速度,還需大大超過美國的速度,才能開始減少逆差。
據國際經濟研究所(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數據,世界其它國家的實際增長率每上升1個百分點,只能減少美國150億美元的逆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弗雷德•柏格斯滕(Fred Bergsten)表示,即便歐洲和日本的經濟增長率翻倍,“也只能減少300億美元的逆差。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好消息,非常好,但這不是解決逆差的方案”。
此外,相對于國內需求來說,美國的進口欲望比其它國家要大得多。即使美國和歐洲經濟同步增長,美國的進口增長也會更多。
盡管布什(Bush)政府采取各種措施試圖說服中國改變方式,但許多經濟學家表示,如果美國不進行國內改革,美國的逆差不可能顯著減少。
目前美國的借款額超過年國民收入的3%,才能為財政支出提供資金。多諾萬先生稱,減少此項支出可能是減少經常賬戶赤字的有效手段。
但沒有跡象顯示,美國政府愿意采取政治上不討好的行動——經常賬戶問題還沒有被認為足夠緊迫,不足以成為提高稅收或加速收緊貨幣政策的理由。
經濟學家們相信,由于目前美國的赤字如此龐大,要使不均衡得到控制,需要以下三個因素相結合:美國以外的國家經濟增長更快,美國國內經濟大大減緩,美元大幅貶值。某經濟學家表示:“任何一項都不足以擔當此任。”
譯者/蔣鄭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