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性的拐點:歐洲正在衰落?2006-03-21 07:21:17 來源: 東方網
法國人又鬧事了。不過,這一次鬧事的既不是移民,也不是農民,而是學生。法國總理德維爾潘可能沒有想到,他本來是想幫助青年人解決就業問題,結果卻得罪了他們。
按照法國原來的勞工法,企業很難解雇職員。政府想來想去,覺得這是導致青年人失業率高達25的一個主要原因,于是就推出了一項新法案,規定20人以上規模的企業,在與26歲以下青年人簽訂雇用合同后的最初兩年內,可以隨意將其解雇。法國政府希望借此來鼓勵企業雇用年輕人,但青年人卻不領情,認為新雇傭法讓他們更沒有保障。
平心而論,法國政府的確是一番好意,但他們想的這個辦法卻是一個沒有辦法的辦法,出了力還不討好。問題看似出在政策上,實質上卻反映了法國及其他西歐福利國家的困境,只能用這種拆西墻補東墻的辦法來對付。
這一年多來,法國發生的一連串事件不過都是歐盟面臨挑戰的縮影而已。暫且大膽套用一下眼下一句“流行語”來描述歐盟的現狀:“改革又走到了一個歷史性拐點。”
就在法國學生鬧事的時候,筆者從標準普爾公司收到了一份有關歐盟經濟發展的報告。這份報告有助于我們更深刻地理解歐盟的處境。總體看來,歐洲經濟似乎露出了一線曙光,但這是否預示著一個陽光燦爛的晴天呢?現在還不好說。最關鍵的問題就是,歐盟的競爭力能否提升。報告給了歐盟經濟狀況一個非常精確而又簡練的總結:“一種貨幣、兩種增長模式”。
“一種貨幣”用不著做過多解釋,它的意思是指在通貨膨脹、財政赤字等方面歐盟成員國必須奉行的統一標準。“兩種增長模式”則是指老成員與新成員之間的區別———像法國、德國這樣的福利國家,面臨著財政赤字、失業率高、福利難以為繼和老齡化的老問題;而新成員國又必須嚴格執行歐盟的規定,不能再靠貨幣貶值的老辦法來提高出口競爭力,內部改革的壓力和對社會造成的沖擊不斷增大。歸根結底,兩種模式的矛盾會使一種貨幣的政策執行更加困難,會影響到歐盟整體競爭力的提升。當然,標準普爾并不只是從內部的問題來看歐盟,它的觀察立足于全球經濟的宏觀視野。與美國相比,歐盟的經濟發展不僅缺少動力,二者的生產率差距也越拉越大;而與新興國家,特別是亞太地區的新興國家相比,歐盟的競爭力優勢又越來越小。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一種貨幣、兩種模式”不僅會意味著“一個分裂的歐洲”、“一個更加保守的歐洲”,也可能會預示著“一個衰落的歐洲”。
全球化正在迫使“地球村”的成員們不得不更多地關注橫向比較,而不是縱向比較。當我們不再能夠僅僅根據自己的家境來獨立地制定發家致富的計劃時,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必須更多地與競爭對手作比較。
差距就是在比較中顯現出來的。“法國衰落論”這兩年就在法國鬧得甚囂塵上,甚至還出過幾本書呢。而歐美媒體最近也在就歐洲的衰落展開討論。《華盛頓郵報》最近的一篇評論,標題就是《歐洲的衰落》。文章說:“我們現在都在談論亞洲的崛起和美國面臨的挑戰,但最終我們可能發現,今后10年最重要的走勢將是歐洲的經濟衰落。”
10多年前,筆者在歐洲工作時,常常會聽到那些新上臺的領導人為治理“歐洲病”發出的豪言壯語,可現在“歐洲病”非但沒治好,在某些國家反而更嚴重了。就像《華盛頓郵報》文章所嘲笑的那樣,10多年前歐洲領導人發出的用10到20年的時間讓歐洲走出困境的誓言,現在看來簡直就像是笑話。
也許,我們現在談論歐洲衰落還為時太早,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歐洲能否走出困境的影響將是至深且廣的。世界的政治、經濟格局會受到什么沖擊?歐洲會不會更加保守?這個世界會不會更加單極化?這些問題都是國際層面上的。
對中國而言,恐怕更需要思考的是,當歐洲人的第三條道路越走越窄,當多種模式的競爭似乎在變成一種模式的趨同,這會不會給中國的改革增加難度呢?隨著全球化的不斷加速,支撐第三條道路的國際條件也越來越少,我們朝向更加重視社會平衡的改革的難度勢必會增加。現在就提出這些問題,可能大膽了一點,但當我們自己也站在“歷史性拐點”向前展望時,多一些國際視角的觀察,或許會有助于對困難作出更充分的估計。(作者系《人民日報》高級記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