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才站在“戰略十字路口”
袁 鵬
中國最讓美國擔心
最近一個時期,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定位五花八門,其中五角大樓認為中國正處于“戰略十字路口”。不過,在美國最新《四年防務評估報告》中,處于“戰略十字路口”的國家似乎不止中國一家,還包括伊拉克等一大批中東國家、絕大多數中亞國家和拉美國家,在大國中除中國外還包括俄羅斯和印度。如此算來,除了美國主導下的西方民主國家外,世界其余國家都處在“戰略十字路口”。在美國看來,這些國家前途未卜,值得警惕和防范。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十字路口上的國家”雖然很多,真正讓五角大樓放在心上或最為擔心的其實還是中國。與印俄等國相比,有關中國的篇幅最多,而且用詞最為嚴厲。將今年的報告同前兩份比,可以看出美國對中國的戰略警惕和戰略重視在與日俱增,針對中國的戰略準備也越來越公開化。在1997年的報告中,中國雖被稱為美國未來可能面對的“勢均力敵的戰略競爭對手”,但與俄羅斯并列;2001年的報告則稱,在亞太地區有可能會出現“一個擁有驚人資源的軍事競爭者”,暗指中國,卻沒有點名。新報告則毫不隱諱地公開指出,中國是“最具潛力與美國展開軍事競爭的國家”,并且明確提出了針對這種挑戰美國所應采取的“鉗制戰略”。這在以往美國發表的各類戰略報告中是罕見的。
勿以美國標準衡量中國發展
美國渲染“中國軍事威脅”,讓我想起了兒時看過的一則童話故事中的一幕:財主的人高馬大的兒子用拳頭重擊隔壁窮人家瘦小的兒子的可憐的胸部,然后自己哭著大叫:“快來人啦,他用胸口打我的拳頭!”其實,中國軍事現代化的加速完全具備堂堂正正的邏輯,它既是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在發展的新階段的必然之舉,正如美國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崛起過程中大力發展海軍一樣,也是因應“臺獨”勢力日漸猖獗之勢的必要準備。同時,這還是針對冷戰后世界軍事發展新趨勢、地區安全發展新態勢所作的應有的軍事理念、戰略思維的調整。中國軍事現代化發展不僅光明正大,而且同日本、印度等區域性大國相比,無論是發展速度還是發展規模都并不超前,同美國的軍事技術差距還在繼續拉大。
說中國站在“戰略十字路口”,完全是站在美國的立場上看問題,以美國的標準來衡量中國的發展。實際上,“和諧世界”、“和平發展”等理念的提出,表明中國決心并正在走“和平、和諧”的發展道路;“和平、發展、合作”的總體外交方針和“睦鄰、安鄰、富鄰”的周邊外交方針正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同和贊許;“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方針也從未動搖并在實踐上越來越顯示出“和平、和解”姿態,使兩岸關系重新回到相對穩定發展的軌道。中國在反恐、朝核、非傳統安全等一系列問題上同美國展開戰略性合作并成功舉辦兩輪中美戰略對話,表明中國發展對美“建設性合作”的立場理性、務實、積極。
美國正在經歷“痛苦的轉型”
反觀美國,卻正站在“戰略十字路口”上。“9·11”已過去近5年,全球各地深陷恐怖主義、自然災害、致命性疾病等非傳統安全的困擾,作為唯一超級大國和應該負起全球首要責任的美國,其對外戰略卻還在究竟是全力反恐還是應對大國挑戰之間、在應對非傳統威脅還是傳統戰略挑戰之間搖擺,以至于美國面臨的威脅“越來越多”,戰線“越拉越長”,也因此無端引起全球相關國家的戰略猜疑。新報告列舉出美國今后關注的四大重點、面臨的四大威脅,呼吁國會撥更多的款、督促國民要更具信心和耐心。至今,美國花在伊拉克戰場上的費用已接近朝鮮戰爭的費用,花在反恐戰爭中的費用已接近越南戰爭的總體花費,新報告與布什2007年預算報告同一天遞交國會,意圖很明顯,希望國會再追加撥款。凡此,凸顯出美國某種“杯弓蛇影”般的焦躁感。而這種焦躁感之所以產生,就在于美國在戰略上處于不知走向何處的“十字路口”。
美國的國內政治也正在經歷“痛苦的轉型”,處于“十字路口”。“卡特里娜”颶風所凸顯的“兩個美國”的畫面,將美國社會的分化現象體現得淋漓盡致;布什信誓旦旦要推動的所謂“內政革命”遭遇挫折,顯示美國國民在社會安全保障體系等一系列問題上存在嚴重對立甚至沖突;冷戰后至今,美國似乎還沒有找到一條最恰當的適應全球化、信息化、威脅多樣化、后興大國迅速崛起時代的新的發展要領。
其實,放眼全球,多數國家都在經歷不同程度的轉型。問題是以一種什么樣的心態去看待這種轉型,動輒以自己的標準給對方扣一頂所謂“戰略十字路口”的帽子,然后以救世主的姿態去塑造對方并進而以解放者的姿態去攻擊對方,顯然不是明智的做法。其結果,不僅會引起對方的反感,也終會使自己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作者是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所研究員。)
2006-2-10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