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向左走
● 鄭方生
最近幾年,中南美國家選舉頻頻選出左派政黨領袖,左派政治思潮已有席卷拉丁美洲之勢。
今年是拉丁美洲選舉年,會不會有更多拉美國家向左走?它們會和美國漸行漸遠,還是會出現倦鳥返巢的政治輪回呢?"后院"如果繼續變天,美國有什么對策?……這許多問題,或許此刻還沒有人能給予完整的答案,但可以預見,往后11個月里,世界的目光免不了要轉向這一區。
上星期天(1月15日)智利政壇女強人巴切萊特(Bachelet)當選為智利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統,并將于3月上任。巴切萊特的政治思想具有明顯左派傾向,一些分析家認為,她的當選可能為拉丁美洲(中南美洲)政壇的新左派運動,增添一支生力軍。
從去年11月至今年底,拉丁美洲共有12國舉行大選,在智利之前,洪都拉斯在11月27日舉行大選,中間偏右的自由黨領袖塞拉亞當選。緊接著,玻利維亞在12月18日選出第一位印第安族總統莫拉萊斯(Morales)。當時,華盛頓就有政治評論家說,恐怕莫拉萊斯會加入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Chavez)和古巴的卡斯特羅(Castro)聯盟,成為拉丁美洲的左派鐵三角,煽動更多拉丁美洲國家擺脫美國的掌握。
美國失去對后院的掌控
最近幾年來,南美國家的左派政黨頻頻在選舉中勝出,已漸成氣候。阿根廷總統基什內爾(Kirchner)、烏拉圭總統巴斯克斯(Vazquez)、巴西總統盧拉(Lula)、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去年底剛當選的玻利維亞候任總統莫拉萊斯,以及即將離任的智利總統拉格斯均出于左派政黨。他們治理的國家人口已經超過5億,占全拉丁美洲人口的五分之四以上。
拉丁美洲專家指出,莫拉萊斯和巴切萊特的當選,只是南美洲新一批左派領導人登場的開始。隨后,巴西、墨西哥、秘魯、厄瓜多爾、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尼加拉瓜、哥斯達黎加和海地這9個拉丁美洲國家都將進行政府換屆選舉。預料除了哥倫比亞現任總統烏里韋將以美國盟友的立場當選外,秘魯的右翼聯盟候選人弗洛雷斯也將當選,而海地有35個候選人競選總統,是個未知數。此外,其余6國預料都將由左派掌政。
值得注意的是,這6國中,布什政府視為眼中釘的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以及較溫和、但在左派中享有頗高聲望的巴西總統盧拉都將連任;令美國同樣不悅的是,與美國接壤的墨西哥也將“淪陷”。
民調顯示,在今年7月將舉行的總統大選中,墨西哥市市長奧弗拉多爾(Obrador)支持率穩居榜首。另外3小國,曾有“中美瑞士”之稱的哥斯達黎加、尼加拉瓜和厄瓜多爾也將陸續由左傾人士掌政。
美國失去對拉美的掌控不是今年才開始的。前年10月,剛當選的美洲國家組織秘書長因賄賂案被迫辭職,美國于是支持極右分子、薩爾瓦多前總統出任。遭到大多數成員國反對后,美國又積極支持墨西哥現任外長德韋斯為候選人。但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等國反對,美國不得已同意由智利內政部長、左派名人因蘇爾薩出任秘書長。
這是60年來,美國首次失去對該組織的控制。
“南—南對話峰會”
左派運動再出發
去年5月,首屆南美—阿拉伯國家首腦會議在巴西舉行。大會拒絕美國作為觀察員參與峰會,并通過對以色列和美國極不利的宣言。這個34國的“南—南對話峰會”,討論了第三世界合作謀求新的發展價值觀和策略,被視為是第三世界左派政治運動的再出發。
去年6月初,第35屆美洲國家組織大會在美國召開。美國提議建立機制,對成員國民主制度的運作進行監督。但這個動議不通過。
去年10月中,19個拉美國家,加上歐洲的西班牙、葡萄牙、安道爾,參與“薩拉曼卡高峰會議”,并一致通過特別公報,要求美國取消對古巴的經貿與金融制裁,并引渡炸毀古巴民航飛機造成73人死亡的一名旅美恐怖分子。從薩拉曼卡特別公報觀察,古巴、委內瑞拉在拉美的民意基礎超出美國。美國今后企圖在外交上打擊它們,恐怕效果不會高于“監督民主機制”的倡議。
美國最熱心的另一項倡議就是美洲自由貿易區,其目的在建立美國主導的南北美洲統一大市場。這個自貿區建成后將包括34個國家,擁有8億人口,規模超出歐盟,成為世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
但南美洲試圖脫離北美、自行組織的“南美一體化”近年頗有進展:南方共同市場(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烏拉圭)和安第斯共同體(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委內瑞拉),加上智利、圭亞那、蘇里南組成的南美國家共同體,已在積極討論,將成為類似歐盟的組織。
去年11月,美國總統布什在美洲高峰會提出“美洲自貿協定”,但據說是由于先有了“南美國家共同體”的構思,與會國家不能達成協議,布什敗興而返。
在外交上,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公開表示和古巴及伊朗友好;巴西總統盧拉不顧美國反對,先后訪問被美國稱為“邪惡軸心國”的利比亞、敘利亞和古巴。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上譴責古巴時,巴西政府投了棄權票。
另外,巴西也建立自己在第三世界左翼運動的地位。巴西勞工黨在2001年設立的“世界社會論壇”,在2001至2003年間連續召開三次大會,參加人數由1萬人增至5萬人,再增至10萬人,明顯的和世界發達國家的“達沃斯論壇”分庭抗禮,被稱為“反全球化的大閱兵”。有分析師認為,這個大會推動了抗議富有的北方國家的農業津貼政策,造成世貿組織坎昆回合談判的破裂。
可見拉美政治思潮向左轉,已開始影響到全球政治經濟的發展。
不要革命的左派
拉美政局的大轉彎主要出現在近20年間。在上世紀80年代,整個拉丁美洲都為美國所掌控。
當時,拉丁美洲國家領袖都是右翼親美分子。在美國主導下,拉美國家進入“再民主化”時代,提倡“經濟自由化”、“私有化企業”。但結果是讓少數美國財團壟斷了許多資源,而拉美國家只有少數政客和精英階層受益,貧富懸殊、社會不公的情況日益惡化。到90年代,一些國家更相繼出現金融危機和經濟混亂問題,多國的失業率達到雙位數。為了解決民生問題,尋求國家經濟發展新途徑,新左派政黨紛紛應運而生。
但是,這一波左派運動和拉美在本世紀初以及50年代出現的左派觀點,已經大不相同。拉美今日的左派人物,已經不是以往向蘇聯和中國看齊的武裝革命派了。除了極少數激烈的核心人物(如古巴的卡斯特羅和委內瑞拉的查韋斯之外),其他國家的左派領袖并不尖銳對抗美國,而主要是要爭取“脫離美國”,在國家愿景、發展策略等關鍵問題上不再依附和聽從美國的安排和擺布,而是要尋求自己的國際角色,建立自己的國際、區域合作網絡。
這種“脫美以求自主”的左派運動也和民生經濟發展觀念結合,以往的右翼親美政權完全順從美國,造成國家經濟不能自主,資源(如石油、森林、礦產等)受跨國企業剝奪,多數民眾,特別是廣大原住民長期活在貧困線下。由于左派政黨的政綱有其社會基礎,因此多國的左派政治領袖都相繼當選。
后院變天 美國沒空管
由于拉美的新左派力量主要是靠選舉取得和維系政權,因此大多采取能照顧民生的務實經濟政策。而美國在多數拉丁美洲國家長年累月的投資經營,已掌握了多個國家的主要資源和經濟命脈。
中國和拉美國家貿易升溫
最近的一個統計數字顯示,美國在拉美地區的投資已達到該地區所有投資額的56%。因此拉美各國即使選出左派領袖,為了達到加速經濟增長、消除貧困、增加就業機會等目標,必然會在尋求美國以外經貿合作伙伴、并與美國逐步拉開距離的同時,仍然重視同美國維持相當良好的外交關系。
專家分析,最近幾年,美國和拉美國家的貿易總額的百分比有下降趨勢,而中國和拉美國家的貿易在拉美外貿總額百分比中卻逐漸提高,中國在阿根廷、巴西和智利的投資表明,它正在縱向整合供應網絡,以確保對關鍵產品的通路。擴大對拉美的貿易和投資,將提高中國在政治和地區安全等方面的地位,使中國成為美國的強大競爭對手和潛在合作伙伴。
美國國務院西半球事務專家夏皮羅認為,美國和拉美國家的經貿往來關系,并不那么容易受到新經貿伙伴的介入所破壞。他以委內瑞拉為例說,雖然委內瑞拉也可賣石油給中國,但石油運到中國需3周,運到美國僅4天;其次美國的煉油廠是針對委內瑞拉的“重原油”設計的,中國需要投資數十億美元,才能建成這種特別的煉油廠。此外,中國在拉美和加勒比海的投資仍很少,至2004年底,只有83億美元,而美國的投資卻有3000多億美元。
美經濟利益暫未受威脅
盡管美國在拉美的經濟利益暫時未受到威脅,但它實際上也要防微杜漸,只是多年來的施政重點一直是反恐,布什政府對于“收復”拉美,如今已感到有些力不從心了。布什在第一任就職后數日,就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表示,加強美國和拉美關系是施政重點,但后來就發生了九一一事件,整個政府轉而全力反恐,發動了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
研究機構美洲對話組織主席哈金說,布什在第一任期出訪了41個國家,其中只有3個拉美國家,足見對拉丁美洲的忽略。
哈金預測,布什第二任期里也很難有余力照顧到拉美問題。因為現在美國在伊拉克駐軍14萬至15萬,國家資源已注入反恐行動,在國會、內閣會議和媒體報道等方面,大家必然把大部分時間都用來討論反恐戰爭和駐軍問題,拉美這個后院,肯定在布什任內是無暇也無錢顧及的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