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英國《金融時報》托馬斯·卡坦(Thomas Catan)
就在幾年前,鮑勃·威廉姆斯(Bob Williams)這樣的石油地質學家還生怕發現天然氣。
“發現一處天然氣可能比發現一口干井更糟,”威廉姆斯回憶道。“現在,天然氣是本世紀的燃料。”他曾多年為英國石油(BP)效力,目前指導Indago石油(Indago Petroleum)等獨立的天然氣勘探企業。
長期以來,天然氣被視為石油生產的麻煩副產品,往往與石油一起被發現,但輸送到任何市場都昂貴而困難。通常,天然氣干脆就被燃燒排入大氣。
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天然氣爭端最近在巨大的國際壓力下得到解決,說明天然氣的戰略意義變得何等重要。
20世紀,石油逐漸取代煤炭,成了世界的首選燃料。但近年來天然氣消耗飆升。燃燒天然氣較其它化石燃料更清潔,且可利用的儲量豐富。英國等國家用天然氣為家庭供暖,但真正的全球增長將來自天然氣發電。
荷蘭皇家殼牌(Royal Dutch Shell)認為,未來15年,全球天然氣需求將以每年至多3%的速度增長。
但歐洲、美國和亞太區三大市場將不得不日益依賴進口天然氣。日本和韓國等亞洲天然氣消費大國長期依賴進口。未來幾年,歐洲和美國也將加入它們的行列,因為歐洲和美國本身的天然氣儲量正趨于枯竭。
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預計,25年后,歐洲85%的天然氣將依靠進口。
理論上,這將使俄羅斯和卡塔爾等天然氣儲量巨大的國家掌握大量政治勢力。石油是全球交易、并完全可替代的大宗商品,產油國很難有效孤立某一家顧客。油輪往往在海上交易,即便產油國讓某一艘油輪改變航向,也只是騰出了另一艘到別處去。
天然氣則不同。它多數通過固定的跨國管道輸送。因此,生產國有能力切斷供應。
不過,正如近期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爭端所示,生產國并不對輸氣管擁有獨家控制權。輸氣管往往經過一連串國家,這些國家的政治都會影響到天然氣供應。
巨大的“兄弟”管道連接俄羅斯、烏克蘭和斯洛伐克,再為西歐提供四分之一的天然氣。在蘇聯時代,管道途經的國家都是俄羅斯的盟國。現在的情況則不同。
“問題之一是,通向歐洲的天然氣走廊在政治上發生了斷裂,”咨詢機構環球透視(Global Insight)的歐洲能源服務主管格雷厄姆·威爾(Graham Weale)表示。
俄羅斯向歐洲輸送的天然氣,有多達90%途徑烏克蘭,其余則必須經過波蘭,而波蘭則是另一個脫離了俄羅斯政治軌道的國家。
為“繞開”這一問題,俄羅斯啟動了一項宏大的管道建設工程,這條管道位于波羅的海之下,將繞過俄羅斯的鄰國,直抵德國與英國。該管道預期耗資50億美元,最早也要到2010年才能完工。另一個避免管道問題的辦法,是以液化天然氣的形式運輸。近年來,將天然氣冷卻為液態、使其可像石油那樣用油輪運輸的技術費用已大為降低。該領域的業務正迅猛增長。殼牌預計,2020年之前,液化天然氣交易將每年增長8%至10%。
俄羅斯天然氣爭端的一個后果,可能是增進德國等歐洲國家對液化天然氣的興趣,因為這些國家在試圖實現能源供應多元化。
“嚴重依賴俄羅斯的歐洲主要天然氣消費國,今后在做采購決策時,肯定會把最近幾天的事件考慮進去,”咨詢公司Wood Mackenzie的液化天然氣分析師弗蘭克·哈里斯(Frank Harris)表示。
但在最近的俄羅斯天然氣恐慌中,還有另一個不那么明顯的教訓。由于天然氣生產國不易將天然氣銷售到其它地方,因此它們必須讓顧客滿意。阿爾及利亞在80年代一度試圖切斷意大利的天然氣供應,最終自己損失了數十億美元的出口收入。
俄羅斯與烏克蘭如此迅速達成協議,這一事實表明,天然氣生產國與消費國的利益是多么緊密地捆綁在一起。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