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自衛軍促軍國主義復活
張莉霞 趙新 左漸曉 李宏偉
“日本就要有真正的軍隊了!”日本自民黨在紀念建黨50周年的大會上正式公布的《憲法修改草案》,宣告了日本右翼政治的這一重要里程碑。草案將日本自衛隊升格為“自衛軍”,并將防衛廳升格為防衛省。由于自民黨是日本國會中的強勢執政黨,這意味著戰后60年來,“自衛軍”將第一次被寫進日本憲法。一個“軍”字,宣告了幾代日本右翼政客為之奮斗的重新建軍的夢想即將實現,日本目前極盛的右翼政治傾向,受到了一次真正的鼓舞。
自衛軍到底有多強
日本修憲早已不是什么新聞,但這一次卻是真刀真槍的“實干”。新憲法草案中刪除了原憲法第9條中“不保持海陸空軍及其他作戰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的條文,改為“保持以內閣總理大臣為最高指揮官的自衛軍,可以進行國際協調活動”。日本《產經新聞》、《朝日新聞》等大報都指出,自民黨的新憲法草案實際是為日本在海外使用武力開辟了道路。法律專家也認為,草案完全侵蝕了放棄戰爭的承諾。美國《洛杉磯時報》稱新憲法顯示了日本要重新成為戰略強國的決心;不少亞洲媒體則擔心,修憲是自民黨炮制多年的“一個大陰謀”,目的就是讓日本的軍國主義可以名正言順地復活。
其實在日本建軍的問題上,自衛隊早已“萬事俱備”,只欠一個“軍”字頭銜的“東風”。不少軍事專家認為,自衛隊即使不更名為軍隊,也早已是一支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高質量軍隊。自衛隊擁有23.94萬(編制為25.31萬)名官兵,每年的軍費開支都在400億美元以上,高居世界第二。近年來,自衛隊力量的發展已進入躍升階段,逐漸突破了“專守防衛”的藩籬,其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武器裝備的技術化程度越來越高。尤其在隱形技術、半導體技術、精確制導技術和基礎材料方面,日本堪稱“獨步天下”。甚至連美國尖端武器的電子裝置中所用的陶瓷部件95%都是日本制造的。
第二,遠程作戰能力擴張勢頭很猛。由于日本是島國,“海上殲敵”一直是日本軍事戰略思想的指導原則。今年3月,隨著標準排水量達1.35萬噸的“近江”號大型補給艦的正式服役,標志著日本已經擁有5艘可稱為“準航母”的大型艦船,而直接建造航母也已經成為日本政府未來的政策選擇。從技術上說,日本自衛隊跨出日本近海、走上遠洋已經難以束縛。
第三,加速打造進攻性武器。日本政府將每年軍費預算的大部分用于研制和購買各種進攻性武器。海上攻防能力俱佳的“金剛級”驅逐艦使日本成為繼美國之后第二個擁有“宙斯盾”系統的國家。日本的“大潮”級、“春潮”和“夕潮”級潛艇,其作戰性能并不輸于核動力潛艇。日本航空自衛隊擁有亞洲規模最大的預警機隊,陸上自衛隊的90式坦克是世界上最昂貴的坦克。有評論認為,日本陸上自衛隊目前擁有的師團數與日俄戰爭時的舊日本軍隊大體相當,但每個兵員的火力卻是當年的10倍以上。
幾代人的軍國情結
既然自衛隊已經是實際上的強大軍隊,那么日本為何還非要為其正名呢?日本某右翼政治家驕傲地說:這表示日本軍隊“可以堂堂正正地走向國際,為世界做貢獻了”。日本究竟要做什么貢獻,恐怕一時說不清,但日本終于公開說自己有軍隊了,無疑對日本要求復興軍國夢想的右翼勢力是一大鼓舞。正如《洛杉磯時報》所說,日本為自衛隊正名是出于重建戰略強國的考慮。明治維新后,日本制定了“富國強兵”的國策。1945年之前的日本,軍隊的地位可稱得上如日中天,大軍閥山縣有朋、田中義一和東條英機等先后成為日本的首相,推動日本逐步邁向對外侵略的泥沼。
戰后,富國強兵的國策被廢除,自衛隊受到和平憲法的約束,也只能在國內活動。這種現象讓保守派“痛心疾首”。上世紀50年代,以前后兩任首相鳩山一郎和岸信介為代表的“重新武裝派”一直想通過修憲使自衛隊“合法化”,成為真正的軍隊,實現日本軍事自主。
對于日本右翼而言,日本沒有“軍隊”,是“心中永遠的痛”。1970年右翼作家三島由紀夫在自衛隊東部軍總部切腹自殺,企圖以自己的死來呼喚日本軍國主義的回歸。培養了大批戰前海軍將領的江田島海軍學校,重新樹立了帶領日本艦隊與美國人交戰的山本五十六的塑像。小泉純一郎則自從孩提時代就對神風敢死隊十分景仰,曾經為他們的“殉死”感動到當眾痛哭;今年8月,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宣布他為神風敢死隊撰寫了劇本,電影將在2006年夏公映。“對軍隊的崇敬”是日本統治層不遺余力地推動自衛隊軍隊化的內在動力。而靖國神社作為供奉日本軍隊戰死者的中心,幾屆首相毫不忌諱地前去參拜,實際上就是在肯定戰前日本軍隊的侵略行為,從某種程度而言,這是日本軍國主義的種子在延續。
二戰后,根據憲法第9條,日本擁有軍隊違憲。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后,美軍駐日最高司令官麥克阿瑟指令日本重新發展軍事力量。同年,日本組建“警察預備隊”,目的是在駐日美軍開往朝鮮后作為警察的“補充”維持日本社會穩定,這就是自衛隊的前身。1951年《舊金山和約》和《日美安保條約》簽訂后,日本重新成為“獨立國家”,同時也開始成為美國防堵蘇聯與中國的橋頭堡。1952年警察預備隊改稱保安隊,刪除了“補充警察力量”的職能,向“實至名歸”的軍隊又邁進了一步。1954年,《日美相互安全保障法協定》通過后,日本政府借機成立了陸海空三軍自衛隊。迄今為止,日本自衛隊的形態和名稱未發生變化。
自第一次海灣戰爭后,在日本政府的主導下,自衛隊的“職能”被大大拓寬。日本通過解釋憲法和通過“有事法制”等手段,逐步架空了憲法,為自衛隊在臺海發生戰爭時或在伊拉克對美國進行所謂“后方支援”等提供“合法性”,自衛隊的活動空間從國內逐步向海外擴展。目前,除了集體自衛權和在海外使用武器的等級限制,自衛隊和一般國家的軍隊沒有什么兩樣。
1973年日本札幌地方法院曾判決“自衛隊屬于戰爭力量,因此擁有自衛隊違反了日本憲法”,日本政府對此的解釋是“自衛隊不是戰爭力量,是自衛力量”,通過玩弄字眼,勉強為自衛隊找了張“準生證”。成立50多年來,自衛隊的“合憲性”一直受到質疑,其身份長期處于灰色地帶。從法理的角度來看,修憲最大的用意就是突破憲法的束縛,使日本的軍隊今后可以名正言順地走向世界,并允許使用武力,為日本在國際上發揮軍事作用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自衛軍能走多遠
可以預見,自衛軍將來可以“自由地”在世界各地對美軍實施實質性的不受限制的支援,真正成為美軍的全球伙伴。美國媒體對此評價說,美國希望看到其親密的盟國擁有強大的陸海空軍力,這樣就可以在亞洲和中東發揮更大的安全作用。對日本而言,成為“正常國家”的最終目標是擺脫美國的限制,成為“獨立”的政治和軍事大國。不過在現階段,從策略上考慮,小泉政府采用的是“從美同時用美”的方法,利用日美同盟這個平臺,擴展自身的軍事實力,為達到最終目標積蓄力量。
當前,美國將日本視為亞洲最重要的盟國,不斷要求日本破除在軍事上的“自我限制”,成為能分擔美國亞太防務的“平等伙伴”,平衡中國的地區影響力。但美國慫恿日本加強軍力是有限度的,那就是不能威脅到美國在本地區的影響力,同時也不能因為日本軍力的過分加強而徹底改變東亞地區的安全平衡。所以,在諸如日本的核武裝化等問題上,美國及其主導的日美同盟應該能夠對日本軍力的膨脹起到限制性的“蓋子”作用。
與此同時,亞洲國家沒有直接限制日本軍力膨脹的杠桿,但亞洲的民意也將對日本軍力形成一定的牽制作用。西方媒體都越來越認識到這是個問題。如英國《每日電訊報》在評論自衛隊改名一事時就說,日本偏離和平主義的任何行動都可能引起亞洲國家的懷疑,因為它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日本侵略過。當前,日本政府很想增強在本地區的軍事影響力,強調所謂的“國際貢獻”,和日本現有的經濟實力相搭配,在外交上用“兩條腿走路”。但日本的保守勢力恰恰忘記了,日本軍隊對60年前在亞洲犯下的罪行沒有得到徹底清算的時候,亞洲人民對日本軍事力量走出國門是不可能沒有戒心的。
(《環球視野》摘自2005年11月25日《環球時報》)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奔騰中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