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哪一種思考更接近真相,或者它們指向的多元化僅僅喻示的是沖突原因的復雜性?對此,可能我們并不是很清楚,但無論如何,被騷亂分子點燃的汽車和垃圾桶所發出的火光,的確讓全世界都看到了巴黎郊區的那些一直被漠視甚至被遺忘的貧民窟,以及那些“經常受到公然的歧視”的外國人的臉———這些移民為了融入法國社會,已經做了大量的努力,但是得到的回報卻寥寥可數。
一根小小的松散的線頭就足以毀壞一幅精美的織物。現在看來,這個“線頭”只是巴黎郊區那兩位少年的死,而由此牽出的,卻是法國一些地方一直未曾真正予以關注并解決的城鄉差距、貧富懸殊乃至移民和種族的融合問題。除去騷亂當中可能具有的政治紛爭原因外,透過巴黎社會的持續騷動,足以讓全世界都引以為訓的是,如何在消除歧視性政策、保證所有人的權利方面做得更好。
毫無疑問,法國城市與鄰近郊區未能實現和諧發展,這才是這次騷亂爆發的真正原因。
在克利希蘇布瓦2.8萬居民中,多數為非洲移民,而以這座城鎮為代表的巴黎郊區失業率大約為10%,為法國全國平均失業率的兩倍。高人口密度,移民眾多,高失業率,使這些地區逐漸成為貧困、犯罪、吸毒、被遺忘者與被損害者的代名詞。法國內政部的最新數據顯示,這種敏感郊區目前在法國多達751個。更為不幸的是,新的公共政策繼續造成階層隔閡,比如一些中心城市自我滿足于在富人區實施安全政策,而忘記了普通大眾。
當我們以這樣的視角去看待巴黎騷亂之時,我們會發現這個世界的確有一些最基本的命題。
德國社會學家拉爾夫·達仁道夫在其《現代社會沖突》一書中指出,為在公民社會里爭取充分的成員資格的斗爭,成為現代社會沖突的偉大主題之一,直至世界公民社會有朝一日成為現實之時,它將仍然是偉大的主題之一。當我們審視處在種種不完美之中的現實世界時,我們將不會打消這個夢想。
巴黎騷亂讓人們明白,貧困與歧視不會因為其對象群體不大、非“主流”而毫無影響,也更讓我們明白,除了致力于和諧發展,沒有什么能讓世界免于動蕩與不安。法國正在為30多年來的社會、地域、種族隔離付出代價,我們希望,全世界都能從法國的代價中汲取教訓。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銀湖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