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動詮釋《為人民服務》
葛元仁
2024年4月15日到17日,隨北京市朝陽區黨校紅色宣講團到遼寧省朝陽市建平縣調研學習。
此行主要是調研了該縣萬壽街道(原萬壽鄉)小平房村。小平房村位于縣城東南4.5公里處,隸屬于萬壽街道辦事處。全村轄7個自然屯,13個村民組,881戶,3167口人,總面積32.3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303畝。2007年6月25日,小平房村成立朝陽市首家村級黨委,現下設8個黨支部,有黨員126名。2023年,一二三產業實現總產值5.2億元,村集體經濟收入1205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萬元,村集體擁有固定資產3.5億元。
我們參觀了村史館和供銷社線上線下的供銷方式,聽取了村書記錢學余同志介紹村集體如何自力更生發展依靠集體經濟振興小平房村的過程,看到了潔凈的道路,氣派的學校,村民活動廣場,全村整齊劃一的二層別墅式村民住宅,并深入到一戶農民家里,參觀了其近200平米住宅內部的布局。
在這個過程中了解到,1991年,面對當時全縣落后鄉里的落后村——沒有人愿意擔任黨支部書記的小平房村。中學畢業就在縣工程隊工作,已經是六級瓦工的錢學余,響應上級黨委號召,放棄了城里工程隊隊長的豐厚收入和發展機會,為了改變村里一窮二白的發展困境,義無反顧地到小平房村任職。錢學余說,“我小學就是班長,中學是團支部書記,是受紅色教育長大的,我接了書記這個職務,就一定要把工作做好!”錢學余向大家講述這番話時,當年那種“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心態仍溢于言表。
錢學余(中間)為參觀者介紹特色產品南果梨酒
面對已經“分田到戶”的狀況,他和村“兩委”采取“土地倒租,承包責任制”,使得土地的使用權集中到村集體手里,然后在統一規劃、統一經營的前提下,承包出去。同時封山育林,種植了5500畝南果梨,僅此一項就使每個村民增收五千元,發展了農業生產。
1999年,面對村企改制的大潮,在他主持下村“兩委”班子擋住了金錢的誘惑和人情的壓力,力排眾議,千方百計地堅持把村鐵礦企業留在村集體手中,為小平房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奠定了堅實基礎。此番作為雖然出于公心,錢學余卻遭到一些人的忌恨,他的電動車竟被人放上雷管炸毀了。
2004年,面對鐵礦這種“資源型”企業不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他們積極轉變發展思路,采取“以工哺農”方式在綠色農業等方面尋求突破,全力打造以南果梨、生態小麥、富硒小米為主打產品的特色產業,延長產業鏈條。成立了遼寧秀源果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在中科院果樹研究所、省農科院、沈陽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等科研院所的指導下,研制開發了南果梨鮮榨果汁飲料、無水釀造南果梨白酒、果酒、白蘭地、冰酒等系列產品。注冊成立了建平縣萬壽街道古香雜糧專業合作社,生產的石磨全麥面粉、富硒小米和葵花籽油等產品深受消費者青睞。擺脫了礦產資源單一發展的瓶頸,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隨著集體經濟的發展,從2004年開始,小平房村為60歲以上老人每人每年發放600元至2000元不等的養老金。現已累計發放養老金1000余萬元,受益老人840人。2008年,小平房村投資800多萬元,建設了建筑面積4100平方米、內設150個標準間的敬老院,讓老年人在這里安度晚年,享受天倫之樂。
2006年開始改造舊村,用1.2億多元,建了12萬平米,520戶整齊劃一的二層別墅式住宅,解決了村民“安居”的愿望,調動了“樂業”的積極性。
2009年,小平房村投資1100萬元,建成全縣一流的村辦小學,教學樓、實驗室、電化教學和塑膠操場等設施一應俱全。同時,開設學前班、幼兒園,方便周邊村民子女就近入學。從2004年開始,小平房村為考上大學的學生發放2000元至1萬元不等的獎學金。已累計獎勵學生72人,發放獎學金32.5萬元。
“一個村富不算富”,小平房村黨組織響應上級號召,有效做好群眾工作,2004年把愁水坑、石灰窯子2個“弱”村合并到小平房村,通過發展集體產業,解決群眾住房、用水、用電、出行等難題,以強村帶弱村,實現了共同富裕。2023年,小平房村黨委響應“黨群共富”號召,進一步發揮示范帶作用,與周邊的黃土梁子村、平安村黨組織開展黨群共同致富活動,同時成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通過開展農機服務、物業管理、環境治理等使黃土梁子村、平安地村集體經濟收入均突破10萬元。
現在小平房村每戶的水電煤氣費、冬季采暖的煤炭費,每個人的“新農合”醫保費,均由村集體統按標準統一支付。每年這些“剛性支付”就要五、六百萬元。
錢學余(中間)在關心群眾生活
小平房村依靠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落實了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的“必須健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健全殘疾人幫扶制度。”
在錢學余的帶領下,黨支部的每個黨員都有自己的聯系戶,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困難,發揮了基層黨組織的作用。
可以說小平房村的黨組織真正執行了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明確提出的:“村黨支部要組織帶領農民群眾發展集體經濟,走共同富裕道路。”
從小平房村發展的軌跡上我們可以看到,毛主席提出的“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也是振興鄉村的指導方針。小平房村在解決了農業問題后立即著手發展工業。“以工哺農”又加速了農業發展。解決了是發展農業還是發展工業這個矛盾,把它們辯證地統一了起來。互相促進,協調發展。
小平房村不斷發展的事實,有力地印證了馬克思主義關于要發展生產力(人+勞動工具+勞動對象)必須有適合其的生產關系(人與人的關系+生產資料所有制+分配),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必須及時調整生產關系,才能促使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小平房村首先把名義上屬于集體,而集體卻無使用權的生產資料——土地的使用權掌握在集體手中,使得土地這種生產資料,集體所有實至名歸。經過統一規劃,經營,分配,夯實了農業的基礎。然后他們就擴大了生產力中勞動對象的范圍——經營鐵礦。延長產業鏈,對南果梨進行深加工。不僅用生產力發展獲得的利潤反哺農業,而且又進一步調整生產關系中的分配方式,給村民建房,承擔每戶的水電煤氣費、冬季采暖的煤炭費,每個人的“新農合”費……。以及建養老院,給老人發養老金;建學校,給考上大學的學生發獎學金。這些都已經含有“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因素。這似乎是我考察過的集體經濟搞得好的河南南街村,河北周家莊,山東代村的共同特點。
有些鄉村發展不起來的關鍵就是只注意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注重生產關系的調整。而要振興鄉村必須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互相適應的角度來考慮。
錢學余同志三十三年來堅持在農村一步一個腳印,用自己的行動詮釋“為人民服務”。那些把“為人民服務”掛在嘴上,寫在墻上,就是不落實在行動上的干部,真應該以錢學余同志為鏡,密切聯系群眾,理論聯系實際,對照一下自己,像他一樣“多干實事,不圖虛名”。
錢學余
正因為我們黨有一批像錢學余同志這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干部,我們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績。
今年是毛主席《為人民服務》發表八十周年,希望全體黨員不忘毛主席為我們制定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終生!
2024年4月18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