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陳云同志的民主作風
宋 平
( 2005年6月22日 )
今年是陳云同志誕辰100周年。我倍加懷念這位可親可敬的老領導、老師長。幾十年間,我受他的教誨良多,尤其是他的民主作風,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
在我們黨內,很多同志都認為陳云同志是民主作風的模范,向來以善于傾聽不同意見著稱。他傾聽別人意見是真心誠意,不是作樣子給人看的。我感覺,在陳云同志面前講話,可以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新中國成立初期,勞動工資的情況非常復雜,除東北地區公有企業有統一的工資標準外,全國有供給制,實物(含一定數量的糧、油、鹽、煤、布等)工資分制,各地區、各行業、各企業之間千差萬別,引發了許多矛盾。當時,勞動部、國家計委、全國總工會都想把雜亂的工資制度作些規范、改革,花了不少力量去調查研究,也提出過各種方案,但由于牽涉的方面太多,又涉及千千萬萬職工的切身利益,老是定不下來。會議上,三言兩語又講不清楚,搞工資工作的同志都感到苦惱。陳云副總理得知這一情況后告訴我,他可以聽聽我們的意見。我說一個半天怕講不完。他說,一次不行就兩次、三次、四次、五次。我們很高興。總工會、勞動部和計委六七個同志敞開思想,把我們了解的情況,其中的矛盾和各方面的意見以及自己的想法,都盡情地講了出來。他連續聽了兩天,聽完了又問:還有意見嗎?我們說,沒有了。在當時,工資上的這些問題雖然不是一兩次匯報就能解決的,但領導同志認真聽了,重視了,就有了解決的希望,我們心里無比高興。從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陳云同志對下面干部的意見是何等的認真和重視。
我們開會討論問題,不能認為會上大家都發了言就是民主。要是主持者沒有誠意,那些發言往往是言不由衷的,或者是有保留的。因此,要有一種寬松的氣氛、民主的氣氛,讓大家心里沒壓力、沒忌諱,能夠暢所欲言。只有這樣,才能聽到真實的意見、全面的意見,不然真話很難講出來。
陳云同志處理事情,總是有了一個意見之后,先放一放,聽聽有沒有不同意見。有不同意見,就認真傾聽,展開討論;沒有不同意見,他也要設置一個對立面來讓大家批駁,看對立的意見站不站得住。他說,認真傾聽不同意見,吸收正確的,駁倒錯誤的,才能使提出的主意、辦法符合實際,更加完整。1953年,我國糧食面臨嚴重困難,購銷缺口大,城市供應緊張,糧食投機猖獗,有些地方已開始發生混亂。陳云同志經過大量調查,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摸實情,算細賬,提出了解決問題可供選擇的8種方案,又把這些方案交給大家討論,鼓勵大家對每種方案的利弊進行詳盡分析和反復比較,抓住主要矛盾,最后得出結論:必須實行統購統銷。同時,他又對統購統銷可能出現的問題和應當采取的措施進行了周密分析和部署,使人豁然開朗、如釋重負。事實證明,這一重大決策的實施,對于穩定物價,保證城市人民生活和“一五”計劃建設的順利進行,發揮了重要作用。正是由于他真心傾聽、善于傾聽不同意見,所以作決定時底數很清,貫徹起來也十分堅決。
陳云同志說:有錢難買反對自己意見的人,有了反對意見,可以促進自己思考問題。常常是和領導有不同意見的人,顧慮很多,不講出來。當領導的能聽到不同意見,決不是壞事。這同黨中央保持一致并不矛盾。對于曾經反對過自己意見的同志,他不扣帽子,還注意保護。有一次,一位副部長因提了不同意見被所在單位以“反對陳云”為由加以批判。陳云同志得知后,馬上告訴有關的同志:有錯誤可以批評,但不能說是反對陳云,不要抓住不放。
實行黨內民主,就是要求大家講真理、不講面子,陳云同志不但這樣鼓勵大家,而且身體力行。在長期的革命生涯中,他身處順境頭腦不發熱,身處逆境意志不消沉,自始至終保持這一高尚的政治品格。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的恢復國民經濟時期和“一五”計劃時期,陳云同志主持全國財經工作,取得了世所公認的成就。他旗幟鮮明地反對后來經濟建設中出現的急躁冒進、急于求成的傾向,被認為是“右傾保守”,失去了發言權。但是,陳云同志并沒有隨波逐流、人云亦云,而是到群眾中去,到實踐中去,用大量的時間作調查研究。1961年,陳云同志提出調整國民經濟的方針。1962年2月,他又在國務院各部委黨組成員會議上講話,對前幾年國民經濟中的嚴重困難和問題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不夸大,不粉飾,抓住問題的本質,提出了克服經濟困難的具體辦法。我們一些搞經濟工作的同志,聽了陳云同志的透徹分析和提出的措施,感到心里有底了,增強了克服困難的信心。在全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國民經濟困難的局面較快地得到了扭轉。
在1959年“大躍進”中,鋼的指標居高不下,開始說3000萬噸,后來說2000萬噸、1800萬噸。大家頭腦都很熱,但陳云同志比較冷靜。毛主席還是把這個艱巨的任務交給了陳云同志。他仔細傾聽各方面的意見,親自計算煉鋼所需的礦石、焦炭,相應的機械制造和運輸能力,最后把鋼的生產指標壓到1300萬噸。在當時以鋼為綱的方針下,鋼的指標牽動“大躍進”的全局,能夠把它壓下來,是需要很大的政治勇氣的。陳云同志憑著認真的調查研究和科學的計算結果,說服了大家,把爭論大半年的問題定了下來。這個指標雖仍然很高,但畢竟完成了。從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陳云同志的民主作風和科學態度,對于搞好經濟社會發展是何等重要。
十一屆五中全會上,陳云同志在講到新成立的中央書記處的工作方法時,特別強調:要認真實行集體領導制度。黨的任何一級組織,允許不同意見存在,不是壞事。一言堂,一邊倒,就不好。講民主不是不要集中,沒有集中也辦不了事。陳云同志強調的這些民主集中制原則,是黨的建設經驗的科學總結,應當長期堅持下去。我看一個人當了領導,不管你本領多大,職務多高,也得搞群言堂,不能搞一言堂。總之,搞一言堂的人,遲早是要吃苦頭的。
陳云同志為什么能夠成為我們黨內民主作風的模范?我想,主要因為他堅定地站在無產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真正的共產主義者和徹底的唯物主義者。陳云同志說,共產黨員是為干革命來的,不是為做官來的。只為做官,就不要到共產黨的隊伍中來了。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他牢固確立了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始終把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從不計較個人的榮辱、得失。在關系黨和人民利益的事情上,總是盡心盡責、慎重從事,努力做到民主決策和科學決策,最忌主觀隨意、獨斷專行。所以,才能堅持聯系群眾,接受群眾監督,像海納百川一樣,傾聽各種不同意見,包括反對自己的意見。他深深懂得,只有多聽各方意見,才能避免片面性,不犯或少犯錯誤。有些同志當了領導,聽不得不同意見,不情愿被群眾監督,我看就是因為立場不端正,個人的東西考慮得多。
陳云同志在延安時期,聽了毛主席的意見,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并從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總結中國革命的經驗教訓中,概括出“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和“交換,比較,反復”兩句名言。這15個字充分體現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精華,充分體現了毛主席倡導的實事求是的精髓。這兩句名言,他講了一輩子,也照著做了一輩子。
正是因為他牢固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是一個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所以才能真正樹立民主作風,自覺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才敢于一貫講真話、實話,不講假話、空話,也不怕冷遇、打擊,成為無所畏懼的共產黨人。
幾十年來,特別是在歷史發展的重要關頭,陳云同志總是用自己的切身體會,教育黨的領導干部學習哲學,用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他認為,要把我們的黨和國家領導好,最要緊的,是要把領導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對頭。他建議黨的高級干部帶頭學哲學,把它看成是工作的一部分,也是自己的一項重要責任。1987年,我到中央工作,陳云同志特意送我兩本哲學書,叮囑我好好學習。很明顯,他希望我們學好馬克思主義哲學,頭腦中多一些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少一些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更好地為人民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現在黨中央提倡求真務實,民主決策,發展黨內民主,這些精神對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把老一輩革命家倡導和踐行的民主作風進一步發揚光大,就是對陳云同志實實在在的紀念。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