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原生鴻蒙正式面向用戶開啟公測,根據官方宣傳,原生鴻蒙具有原生智能、全場景、原生安全等特點。要同時做到這幾點,就必須軟件和硬件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從硬件上看,國內AI方案往往采用CPU+加速器的方案,CPU用于任務管理,相當于軍隊的指揮官,加速器好比是沖鋒陷陣的士兵。就硬件安全而言,我們既要注重AI加速器的安全,也要注重CPU的安全,畢竟如果AI系統的指揮官就是“內鬼”,信息安全就無從談起了。
中國ARM CPU廠商利潤持續被外商攫取
近年來,國產CPU取得了長足進步,替代工作如火如荼,英特爾、AMD的CPU被國產CPU替代,諸多國資數據中心項目中均出現了國產CPU的身影,一些ARM CPU廠商依靠其強悍的政商關系斬獲海量市場份額,但忽略了ARM的風險。以HW的“鯤鵬+AI + 鴻蒙”全棧方案為例,該方案的CPU技術基于ARM授權,要向ARM支付許可費和版稅,且面臨迭代受限的困境。
根據ARM上市時的IPO文件,2023財年,Arm的前五大客戶占其總收入的57%,前三大客戶占其總收入的44%,其中最大客戶Arm中國(安謀科技)占其總收入的24%,第二大客戶高通、第三大客戶分別占其總收入的11%、9%。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中國一直是Arm的第二大收入來源地。2023財年,Arm總收入的41%來自美國,38%來自中國。目前,ARM 25%的營收來自中國大陸,13%的營收來自中國臺灣,中國ARM陣營CPU公司基本成為ARM的現金奶牛,向ARM支付授權許可費和版稅。
ARM高管曾表示,將改變授權規則,營收將提升20%,這對于我國的ARM CPU公司而言絕不是好消息,幾乎是當年“高通稅”的翻版。在ARM上市后,為了回報資本,許可費和版稅只會越來越高。
這幾年,政策紅利主要落入國產ARM CPU的口袋。未來,如果還是保持這個趨勢,國產ARM CPU收獲的政策紅利,其中一部分紅利以許可費和版稅的形式被ARM收割,然后用于回饋美國資本,這是否合理?
國產ARM CPU無法做到獨立自主
當下,國際形勢依然嚴峻,信息安全和產業安全形勢依然嚴峻,國家扶持國產CPU的目的是扶持能夠保障信息安全、產業安全,而不是單純的為了替換而替換。應當扶持有希望把英特爾、ARM趕出中國市場的自主CPU,扶持不需要向外商繳納許可費和版稅的CPU,扶持真正能夠另起爐灶,獨立自主,不存在外部風險的CPU。
此前,ARM曾經多次遵守美國禁令。根據招股書披露,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公布的限制中國半導體及超算行業獲得先進計算芯片及相關開發運維技術的出口管制規則修改,Arm受此規則的制約。
即便不看政治風險,單純看商業風險,也很值得商榷。此前,高通就因授權費糾紛被ARM起訴。高通是美國寡頭公司,國內企業根本沒有高通的資源應對訴訟。
如果說在智能手機上,得益于安卓/AOSP有豐富的生態,開發ARM芯片可以快速商業化。
那么,在機關單位、國企,以及金融、電信等行業桌面和服務器場景,為何要寧予ARM,不予自主CPU?
中東實踐證明信息安全不是危言聳聽
一直以來,對于信息安全很多人不以為然,認為是迫害妄想癥。
最近,中東地區傳呼機、對講機大量自爆,已經用事實再次證明西方情報部門是沒有底線的,任何使用西方技術,或由西方公司經手的工業品都會成為安全隱患。
正是因此,如今中東地區訂單紛至沓來,并且要求必須全部使用中國元器件,并在中國完成組裝生產,這是中東人民用血淚換來的教訓。
現在一些企業的AI方案大量使用ARM處理器,一方面存在商業風險,另一方面也存在安全風險,西方情報部門在ARM芯片上留后面,做手腳只會比在傳呼機上更隱蔽。
實踐證明,信息安全不是迫害妄想癥,國資建設的人工智能中心應當采用純自主處理器和AI芯片。
站在歷史大潮之上,國家和人民應當高瞻遠矚,格局高遠,立志于把英特爾、ARM、微軟趕出中國市場作為決策的出發點和落腳地,徹底實現CPU和OS的自主化。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