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成了芯片制成發展的一個分水嶺,當制程工藝進入14納米時,聯電(臺灣聯華電子)止步于此。
2017年,工藝步入10納米,曾經的英特爾芯片制程獨步天下,倒在了10納米。
2018年,工藝步入7納米格芯宣布放棄7納米,格芯是美國軍方2016-2023年的合作伙伴,美國軍方和航太工業所需要的芯片等都是包給格芯代工的。但是因為7納米研發成本和難度太大,格芯最終決定放棄7納米。于是這才出現了美國政府將“臺積電”納入美軍合作伙伴中,并且準備和臺積電簽署2024年后與美國政府的芯片代工伙伴協議。因為7納米技術,臺積電被美國政府視為“自己人”,而為了長期供貨美國,臺積電也宣布了120億美元的赴美建廠計劃。美國自己的代工老大英特爾倒在10納米,格芯倒在7納米,而進入更難的5納米,只剩下三星和臺積電。
2019年發布6納米量產導入,2020工藝進入5納米量產。
中芯國際2019年量產14納米芯片,7納米未量產,
有一個問題,2015年14納米的手機運行速度是最快的,2022年14納米運行速度漫道令人不忍直視,隨著硬件的升級,軟件的大小也是與日劇增,不進行硬件消費,就要忍受運行緩慢的速度。
市場是不可忽視的力量,政府應對軟件業的發展進行有序規劃,讓軟件強制升級,倒逼消費者進行硬件升級的企業行為停下來,讓主流軟件適配14nm手機流暢運行,既是對消費者的保護,也能促進我國芯片企業能多一些盈利。
在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蘋果5納米手機、純國產14納米手機都能流暢運行場景下,是對消費負責,也是我國消費市場自主權的一種體現。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