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結合當代中國大陸有關朝鮮戰爭的最新研究,將抗美援朝戰爭置于二十世紀中國的革命與戰爭的脈絡中加以重新審視。全文不僅重新分析朝鮮戰爭歷史,回答諸多焦點問題,更是提出對戰爭與政治的看法:人民戰爭向國際主義戰爭的轉化及其終結。作者認為,我們時代盛產的是去政治化的戰爭形式,它既不能體現人的決定作用,也無法區分正義與非正義,從而難以在不同國家、不同群體的運動中產生類似于六十年代西方社會的反戰運動與其他地區的民族解放運動之間的那種相互激蕩和有力支持。這正是我們重溫抗美援朝戰爭的意義所在:即便在核威懾成為現實后,抗美援朝戰爭和隨后爆發的越南戰爭卻是以人民戰爭的熱戰形式展開了為爭取和平而戰的政治進程。我們到處可以看到霸權和壓迫的結構,卻難以發現改變這一結構的能動的力量。從哪里產生政治的力量?從哪里產生正義的尺度?從哪里尋找超越了冷戰格局的新的國際主義?
1.官方不參與“共識”的“閉門會議” 10月中旬關于養老保險問題的“閉門會議”已經過去半個月了,盤點一下此次會議經媒體披露而“泄”出來的“利好”或者“利不好”消息,似乎看不到什么那怕是可以謹慎樂觀的成果。據媒體報道:與會者達成的“共識”有二,即“延長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和&ldquo
沖破高鐵迷霧 今年以來,中國高層領導在國際經貿交流中,多次主動推介中國高鐵技術,尤其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大構想中,都將其作為加強國際經貿戰略大合作的一張“王牌”展示給全世界。這進一步說明中國決策高層對中國高鐵技術抱以高度認可和信任。 然而,“7·23”事故的發生,以及劉志軍腐敗案被
最近,新華社的一篇內部報告《我國農村土地制度創新專題調研報告》在高層流傳。這篇報告集中反映了學界對當前對土地問題的主流思考。其內容看似只針對農村,但其本質卻是對國家土地制度反思。本文目的,是針對其中第二部分“改革宅基地制度盤活巨量農房資產撬動內需”,提出的對應的平衡觀點。供有關部門政策研究時參考。 一、區位決定了“農村住宅問題”的
1897年美國和日本在夏威夷“爭議”, 珍珠港東距美國本土舊金山2100海里,西距日本3420海里。當時日本想挾甲午余威恫嚇美國,讓美國退出夏威夷,其目的是阻止美國勢力越過夏威夷并由此將日本的東部安全邊界推至東西半球交界的180º經線。當時夏威夷只住了一萬美國藉居民,但卻有十萬日本藉居民,日本想用移民的方法最終改變夏威夷的主權屬性。1897年6月16日,美國和夏威夷
最近美國輿論界是打了興奮劑了,在菲律賓風災上面大做文章,猛批中國。 其實這次對美國確實是一個大好機會,看美軍可不可以趁著救災的名義改變菲律賓公眾的看法,然后就落實美軍事實上長期駐軍菲律賓的目標。所以輿論上的攻勢是肯定要打的。 不過最近我看到的,倒是俄羅斯對美國的輿論攻勢很厲害。 大家知道,俄羅斯最近在兩條戰線上大獲全勝。 第一條戰線就是斯諾登。這個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并且實現了發展中的穩定。總結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經驗,其中重要一條是保持了中國土地制度的穩定。當前一個時期,因為資本過剩的原因,資本既有通過市場化來獲得土地收益的動力,學界甚至政策部門也屢有通過土地制度激進改革來迎合資本需要的言論。筆者以為,在目前乃至未來30年時間,中國仍然應當堅持現行土地制度,千萬不能推進激進的土地制度改革
經濟學不能游離于哲學,市場不能離開政府,商業不能沒有道德。然而,現代資本主義越來越缺德,以“貪婪是好”作為信條的華爾街將這種無恥推向了極致。著名金融家喬治?索羅斯坦言:“金融市場是不屬于道德范疇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這里,因為它有自己的游戲規則。我會按照已定的規則來玩這個游戲,我不會違反這些規則,所以我不覺得內疚或要負責任。”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