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家軍群體人物研究
南宋初年,在宋金民族斗爭的烽火烈焰之中,逐漸鍛煉出幾支抗金大軍,其中最主要的有張俊的張家軍,韓世忠的韓家軍,岳飛的岳家軍,楊沂中的楊家軍,劉光世的劉家軍等,尤其是岳飛所部岳家軍,驍勇善戰,紀律嚴明,控扼荊襄戰略要地,成為南宋朝廷立國江南的屏障,在抗金斗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但在紹興十一年( 1141 )宋金議和后,南宋統治集團不惜自毀長城,打擊岳家軍,制造了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冤案。對這一冤案的始末,史學界大多僅就岳飛與宋高宗、秦檜之間的矛盾斗爭展開論述,爭論的重點是高宗與秦檜究竟誰是殺害岳飛的元兇。本文擬從岳家軍群體的人物研究入手,分析南宋朝廷文人集團與岳家軍群體的矛盾,揭示南宋統治者分化瓦解岳家軍的實質。不妥之處,祈請批評指正。
一、岳家軍群體人物的類別
岳飛統率的岳家軍在發展壯大過程中,包容了形形色色的人物,組成了一個龐大的武裝集團。全部研究岳家軍人物,不但無法做到,而且也無此必要。我們只擇選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著名人物,加以考察。岳家軍集團的人物,大致有以下幾類:
(一)原從將領。岳飛從北宋徽宗宣和四年( 1122 )投軍到南宋高宗建炎四年( 1130 )獨立成軍,大部分時間是在黃河以北抗金。因此組成岳家軍的基礎是河北人,“后護軍者,本岳飛所將河北部曲”。 ①岳家軍中的一些重要將領,也是同時與岳飛參加抗金斗爭的,他們成為岳家軍的原從將領。主要有:
王貴,相州湯陰人,從岳飛起兵。建炎四年( 1130 )戰宜興,敗郭吉;紹興元年( 1131 )隨岳飛平定虔州盜賊;紹興二年( 1132 )隨岳飛進軍郴州、桂陽監討曹成;紹興三年( 1133 )在袁州擊敗高聚、張成,殺獲甚眾。紹興四年( 1134 )從岳飛戰漢上,收復襄陽、鄧州;紹興六年( 1136 )率兵收復偽齊盧氏縣、唐州、直逼蔡州。紹興十年( 1140 )從岳飛北伐,克復鄭州、西京洛陽,在順昌大敗金兀術。累官承宣使,提舉岳家軍一行事務,中軍統制。紹興十一年( 1141 年)岳家軍歸隸樞密院,任鄂州御前諸軍都統制。紹興十二年( 1142 )引疾辭職,改侍衛步軍副都指揮使、福建路副總管等閑職。
張憲,從微隨岳飛征戰,是岳飛最心愛和倚重的將領,任岳家軍同提舉一行事務,前軍統制。紹興二年( 1132 )隨岳飛在郴州破曹成,與王貴、徐慶招降曹成降卒 2 萬,在沅州擒獲曹成部將郝政。紹興四年( 1134 )岳家軍收復襄陽六郡,張憲率本部攻克隨州,又與董先、王萬等收復鄧州。紹興十年( 1140 )金人敗盟,張憲與金兵戰穎昌、陳州、克復其城,與兀術主力戰臨穎縣,破其眾 6000 ,兀術夜遁,中原大震。紹興十一年( 1141 )被誣謀反,下獄遇害,后贈寧遠軍承宣使。
岳云,岳飛前妻劉氏之子, 12 歲從張憲征戰,軍中呼為贏官人。岳家軍南征北伐,岳云每戰必從,手握兩柄鐵椎,重 80 斤,往往先諸將登城,數立奇功,岳飛隱而不報。紹興四年( 1134 )隨張憲攻隨州、破鄧州、平長河,功在第一,岳飛不上奏。后銓曹辨功,遷武翼郎。紹興五年( 1135 )平楊么,功又第一,都督張浚得知其事,奏上遷資,岳飛又不受。紹興十年( 1140 )岳家軍北伐,岳云率背嵬軍戰穎昌,身受百余創,甲裳盡赤,以功遷忠州防御使,帶御器械。紹興十一年( 1141 )與張憲同時被誣遇害 ,年僅 23 歲,后贈安遠軍承宣使。
徐慶,相州湯陰人,從岳飛起兵,為岳家軍重要領將。紹興元年( 1131 )平定白波寨叛兵姚達、饒青。紹興二年( 1132 )與張憲、王貴討曹成,降其眾 2 萬。紹興三年( 1133 )從岳飛平虔、吉盜賊,率本部討彭友,又赴袁州擊高聚。紹興四年( 1134 )參加收復襄陽六郡戰役,與牛皋等攻克隨州,斬守將王嵩,又與牛皋戰廬州,擊敗金偽聯軍。紹興十年( 1140 )隨岳飛北伐,克淮寧府,與張憲取得臨穎大捷。累官防御使、岳家軍統制 。
姚政,相州湯陰人,從岳飛起兵,建炎四年( 1130 )與岳飛殺建康留守司叛逃統制劉經,并有其軍。紹興三年( 1133 )任岳家軍正將,屢戰有功。紹興九年( 1139 )任岳家軍游奕軍統制。紹興十年( 1140 )岳家軍北伐,與張憲趕順昌援劉琦,戰臨穎獲捷。紹興十一年( 1141 )任鄂州御前諸軍統制。
寇成,岳家軍馬軍統制。紹興六年( 1136 )與金人戰虢州,撫定商、虢等京西屬縣。紹興十年( 1140 )金人南侵,攻占臨穎縣;寇成與李山、徐慶、傅選隨張憲在臨穎東北與金人交戰,取得臨穎大捷。十一月金人進犯鐵嶺關,寇成設伏于橫澗,突然出擊,大獲全勝。后因違犯軍律,被岳飛撤職。
王經,岳家軍后軍統制。紹興二年( 1132 )五月,岳飛與曹成戰莫邪關,岳家軍第五將韓順夫與曹成將楊再興作戰失利。正值王經率本部軍卒運糧到此,與前軍統制張憲合擊,大敗曹成軍,活擒楊再興。紹興三年( 1133 )隨岳家軍赴饒陽與張俊會師,官至正任團練使。
(二)招降將領。南宋初年社會動蕩,政局擾攘,潰兵盜匪遍野。朝廷無力控制各支軍事武裝,兵將驕悍難制,“諸軍動則潰,潰則盜,盜則招,招則官,反復循環,無有窮已”。②各武裝集團潰散、火并之事常有發生,分合無定勢。岳飛素以治軍紀律嚴明著稱,他的軍隊一直比較穩定,許多潰散武裝集團紛紛投靠岳家軍,成為岳家軍中的招降將領,使其隊伍不斷壯大。主要有:
傅慶,衛州窯戶,原為杜充建康留守司統制戚方部屬,建炎三年( 1129 )戚方叛逃,岳飛招撫其部眾,傅慶率軍歸降岳飛,授岳家軍前軍統制。建炎四年( 1130 )與王貴戰宜興,大敗郭吉;又隨岳飛大敗叛將戚方。傅慶勇敢善戰 Z ,屢立功勛,但生性功自傲,屢次向岳飛勒索財物,不喜岳飛治軍嚴格,曾謀投劉光世軍,建炎四年( 1130 )十一月為岳飛所殺。龐榮,原隸建康留守司為統領。建炎四年( 1130 ),叛將戚方殺留守司統制扈成,龐榮率眾赴宜興投岳飛,被岳飛任命為右軍統制。紹興三年( 1130 )隨岳飛平定虔州盜賊,龐榮帶兵攻打賊寨。紹興十年( 1140 )隨岳飛北伐,岳家軍從郾城班師,龐榮率部屯駐德安府,防遏韓常、李成南侵。宣撫司罷,改任御前諸軍統制。
楊再興,原為曹成部將,紹興二年( 1132 )隨曹成與岳飛戰莫邪關,殺岳飛之弟岳翻和第五將將官韓順夫,后為張憲所擒,歸附岳飛。紹興六年( 1136 )隨岳飛征戰,率所部收復長水縣及西京險要之地,繳獲戰馬一萬多匹,直逼蔡州,中原響應。紹興十年( 1140 )郾城之戰,單騎入陣擒兀術,兀術僅以身免。與金人戰臨穎縣,率 300 騎開路,與金軍主力部隊猝遇,戰于小商橋,殺敵 2000 余人,斬萬戶撒八李董及千戶數人,因眾寡懸殊戰死。
梁興,原為河北太行山忠義社首領,屢次與金兵作戰,殺敵頭目 300 余人。紹興六年( 1136 )正月,梁興率百余人渡河歸岳飛,被任命為湖北、京西宣撫司忠義軍統制。紹興十年( 1140 )七月,梁興會同趙云、李進等渡河,
破金兵于絳州垣曲縣,又捷于沁水縣,收復濟源、翼城縣;會合喬握堅克復趙州,岳飛班師后,梁興仍留在河北抗金,收復懷、衛二州。紹興十一年( 1141 )返回南宋,官至親衛大夫、忠州刺史,任鄂州御前選鋒軍同統制。
孟邦杰,原為劉豫政權轄下權河南府尹,紹興八年( 1138 )率眾歸降岳飛。紹興十年( 1140 )七月岳飛北伐,遣孟邦杰經略西京、汝、鄭、陳、光、蔡諸州,以為應援。孟邦杰統制忠義軍馬收復南城軍,殺金兵 3000 余人,奪得器械無數,又乘勝收復永安軍,功勞顯著。
胡清,原劉豫偽齊政權右武大夫、成州團練使,馬軍統制。紹興八年( 1138 年),胡清率十余將歸附南宋,宋廷詔胡清等隸岳家軍,任選鋒軍副統制。紹興十年( 1140 年)金兀術、韓常攻穎昌府,胡清與董先率所部守城,后與岳云里應外合,夾擊金兵,殺其統軍夏金吾、擒千戶等 70 人,殺死金兵 5000 人,兀術遁走。
(三)撥隸將領。南宋四支大軍中,劉光世怯弱無能,張俊避事跋扈,韓世忠雖堅決抗金,但軍隊數量最少,僅能自保。只有岳飛時刻念及“恢復舊山河”,力主北伐,且岳家軍兵精將強,成為南宋的一支王牌勁旅,只要邊防軍情緊急或內地寇盜充斥,必調岳家軍應付戰事,并撥隸一部分當地軍隊歸岳飛指揮。高宗甚至有時心血來潮,詔岳飛:“中興之事,朕一以委卿,除張俊、韓世忠不受節制外,其余并受卿節制?!雹塾行㈩I戰事結束仍回歸本司,但有相當部分兵將則因之編隸岳家軍中,成為岳家軍中的撥隸將領,從而也壯大了岳家軍。主要有:
傅選,原為江西制置大使司統制官,紹興三年( 1133 )拔隸岳飛,任岳家軍統制。紹興三年( 1133 )正月,與徐慶往筠州平定叛兵李宗亮、張式部,殲其軍。紹興五年( 1135 )從岳飛平楊么,屢敗楊么水軍。紹興六年( 1136 ),金兀術聯合偽齊劉麟大舉南侵,傅選與王貴、董先將兵 2 萬在唐州拒敵,奪馬 5000 匹,降敵 3000 人,擒獲敵將數人。紹興十一年( 1141 )荊湖宣撫司罷,改任鄂州御前背嵬軍同統制。
牛皋,汝州魯山人,先隸京西制置使翟興為射士,后隸東京留守杜充,以功遷榮州刺史、留守司中軍統領。累遷果州團練使、和州防御使、安州觀察使,除蔡、唐州、信陽軍鎮撫使。紹興三年( 1133 )李成南侵,牛皋失鎮,宋廷詔隸岳飛。任岳家軍中部統領,紹興四年( 1134 )破隨州,復襄陽,又與金人戰廬州,皆獲勝捷。紹興五年( 1135 ) 平楊么,除武泰軍承宣使,升湖北、京西宣撫司左軍統制。紹興十年( 1140 )岳家軍北伐,牛皋出兵沛、許,以功最除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成德軍承宣使。紹興十一年( 1141 )宣撫司罷,改任樞密行府提舉一行事務、鄂州御前左軍統制。紹興十七年( 1147 ),被鄂州御前諸軍都統制田師中毒害。
李道,相州湯陰人,早年從宗澤抗金,澤死隸襄陽鎮撫使桑仲,任副都統制、知隨州。累官武義郎、合門宣贊舍人.武義大夫,遷榮州團練使,授鄧隨鎮撫使。紹興三年( 1133 )李成南侵,李道移軍江州,詔隸岳家軍,任選鋒軍統制。紹興四年( 1134 )隨岳飛北復六郡,克唐州、襄陽諸郡,積官復州防御使、果州觀察使。紹興十一年( 11 41 )加中侍大夫、武勝軍承宣使,鄂州御前諸軍統制。紹興三十二年( 1162 )與金人戰光化軍,以外戚功拜慶遠軍節度使,卒贈太尉,進封楚王。
董先,河南洛陽人,建炎中從京西制置使翟興抗金,權任商虢鎮撫使,后偽降劉豫,旋歸南宋。紹興三年( 1133 )因李成南侵失鎮,詔隸岳飛軍,任踏白軍統制。紹興四年( 1134 )攻京西,克鄧州;紹興六年( 1136 )與王貴取盧氏縣,戰唐州、蔡州,皆大捷。紹興十年( 1140 )隨岳飛北伐,從牛皋、傅選等戰漢上,以功除正任承宣使;與王貴、岳云戰穎昌,再克金兵。紹興十一年( 1141 )宣撫司罷,先后任鄂州御前諸軍統制、侍衛親軍步軍統制等職,紹興二十六年( 1156 )卒。
趙秉淵,原為江南西路兵號鈐轄,屯兵洪州。紹興元年( 1131 )岳飛移軍洪州平盜,乘醉毆擊趙秉淵,幾乎斃命。紹興三年( 1133 )岳飛奏乞為制置司屬官,任勝捷軍統制。紹興五年( 1135 )隨岳飛平楊么。紹興十年( 1140 )從岳飛北伐,閏六月張憲克陳州,命趙秉淵權知軍州事。紹興十一年( 1141 )后任鄂州御前諸軍統制。
李山,原為江西安撫大使司統制官,紹興三年( 1133 )岳飛除江西沿江制置使,奏乞李山軍歸隸,任為破敵軍統制。李山等歸岳飛后,岳家軍始初具規模。紹興十年( 1140 )金人敗盟,李山與張憲出兵臨穎東北,破金兵 6000 。紹興十一年( 1141 )偽齊將李成侵廬州,李山與牛皋、徐慶救援,配合劉鋪大敗李成部將孔彥舟。宣撫司罷,任鄂州御前破敵軍統制。
郝晸,原為湖南安撫司統制官,從荊南制置使王(王燮)討湘寇,不稟號令。紹興五年( 1135 )岳飛赴湖湘平楊么,詔令撥隸岳家軍,任中軍副統制。紹興六年( 1136 )與王貴、董先攻盧氏縣,克之;又與偽齊西京留守司統制郭德等戰鄧州,生擒郭德,招降 1000 余人,獲馬 500 匹。紹興十年( 1140 )六月隨岳飛北伐,率所部赴京西援李興,收復西京。
王俊,原為東平府雄威將,以告訐補本營副都頭。靖康元年( 1126 )與金人戰汴京,以功補成忠郎。紹興五年( 1135 )任湖南安撫司統制官,從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王(王燮)討楊么無功。岳飛平湖湘,宋廷詔王俊隸岳家軍,任前軍副統制。此后數年無功不遷官。紹興十一年( 1141 )希朝廷旨意,誣告主將張憲謀反,是制造岳飛冤案的主要幫兇,以此升正任觀察使。
李興,原為河南府兵馬鈐轄,知河南府。紹興十年( 1140 )偽齊將李成南侵,李興率軍抵抗,后撤至永寧白馬山。岳飛奏乞李興歸隸岳家軍,朝廷詔允,岳飛差李興兼湖北、京西宣撫司左軍統制。岳家軍北伐,李興率所部戰河南府,又戰永寧軍,皆獲勝捷。
(四)軍中幕僚。岳家軍攻必克,戰必勝,除軍隊本身具有強大戰斗力外,重要原因就是用謀致勝。岳飛不但以善于用謀著稱,而且注重收羅人才,因此岳家軍中猛將如云,謀臣如雨。紹興六年( 1136 ),岳飛奏乞辟幕僚二十員;“欲乞差參謀、參議各一員,主管機宜文字一員,書寫機宜文字一員,干辦公事六員,準備差使八員,點檢醫藥飲食二員?!雹芤蚰涣徘昂罅鲃有暂^大,難以全部記述,茲舉其要者敘之。
孫革,原為岳家軍將領,紹興四年( 1134 )因岳飛奏請,以承信郎、神武后軍準備差遣遷右承務郎、簽書襄陽府判官廳公。事后換文資左朝散郎,任岳家軍干辦公事。紹興十一年( 1141 )宣撫司罷,奉祠居行在,后出為興化軍通判,被誣為岳飛書寫咨目通書張憲謀反,除名勒停,送尋州編管。
黃縱,北宋末年進士,補從事郎。紹興初上所著兵論,為岳飛所賞識。紹興五年( 1135 )岳飛討楊么,辟為宣撫司主管機宜文字,赴楊欽水寨撫諭,說降楊欽,以功授昌州文學。紹興七年( 1137 )提出北伐計劃,聯絡河北,平定中原。岳飛被害后,黃縱受到牽連,屏歸田里。
于鵬,原為岳家軍將領。紹興四年( 1134 )從岳飛戰漢上,以功遷武顯大夫。紹興六年( 1136 )因岳飛奏請,權知鄧州,遷武功大夫、辰州刺史,兼合門宣贊舍人。紹興八年( 1138 )用岳飛奏乞換文資右朝散大夫,任岳家軍干辦公事。紹興十一年( 1141 )以右朝議大夫、直秘閣除廣西路安撫司參議官,被王俊誣告替岳飛通書張憲軍中謀反,除名送萬安軍編管。
胡閎休,開封人,北宋宣和初年為太學生,著兵書二卷。靖康初應試兵科,中優等,補承信郎。金兵圍攻汴京,胡閎休分地而守;二帝北遷,從辛道宗勤王。宋室南渡,胡閎休以忠義進二官。湖湘盜起,著《致寇》、《御寇》二篇,主招討并用,被岳飛辟為招討司主管機宜文字,以平楊么功進成忠郎。岳飛被誣,胡閎休杜門佯疾 10 年卒。
李若虛,湖北京西路宣撫司參議官。紹興六年( 1136 )因岳飛奏請,除提舉京西南路常平、茶鹽司公事,兼權轉運、提刑司公事。紹興七年( 1137 )因臺諫言罷監司,仍為岳飛宣撫司參議官。紹興十年( 1140 )岳家軍北伐,高宗派李若虛赴岳飛軍前議事,于德安府見岳飛,諭上旨班師,岳飛不從。李若虛甘愿獨當矯詔之罪,支持岳飛北伐,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紹興十一年( 1141 )改任司農卿,隨即出知宣州。岳飛死后受到牽連,紹興十二年( 1142 )落秘合修撰,勒停官職,送徽州編管。
薛弼,溫州永嘉人,北宋政和二年( 1112 )進士, 任杭州 教授,監左藏東庫。與李綱議守京城,遷光祿寺丞,改湖南轉運判官。岳飛討楊么,薛弼建議造木筏斷其水路,以草塞其上流,破楊么水軍之所長,湖湘底定,以功遷直秘閣。紹興六年( 1136 ),由直徽猷閣、知荊南府除任湖北、京西宣撫司參議官。紹興七年( 1137 )岳飛離軍,安撫岳家軍,赴廬山促岳飛復職。紹興八年( 1138 )三月除戶部侍郎,離開岳家軍。岳飛之獄即興,薛粥因與秦檜有舊,未受株連。后經略福州,知廣州,擢敷文閣待制卒。
朱芾,古文殿修撰,湖北京西路宣撫司參謀官。紹興十一年( 1141 )四月充敷文閣待制,出知鎮江府。紹興十二年( 1142 ),右諫議大夫羅汝楫論朱芾任參謀官而不能阻止主帥岳飛之異謀,落職罷郡,責授左朝奉郎,軍器少監,邵武軍居住。
張節夫,河朔安陽人,豪邁尚氣節。紹興元年( 1131 )任湖東安撫司錢糧官,劇盜曹成侵擾湖東,安撫使向子湮遣張節夫去曹成營議事,節夫遁去。后為岳飛幕客,積功左宣教郎。紹興九年( 11 39 )金朝歸還南宋河南地,朝廷與金議和,岳飛命張節夫撰文,指陳議和不可恃,愿率軍收復中原。紹興十一年( 1141 )宣撫司罷,奉詞居行在,以臺諫論,出為南劍州通判。紹興十二年( 1142 )勒停官職,送鄰州編管。
二、岳家軍軍人集團與趙宋文人集團的矛盾
南宋初年,宋金民族矛盾上升為社會主要矛盾。宋高宗為穩定風雨飄搖中的流亡政權,不得不任用將帥抗金,并給予他們各種事權,具體措施就是把北宋時期臨時設置的宣撫使、招討使、制置使等制度化,除沿用北宋傳統任用文臣外,也由武將充任。如南宋初期宣撫使多用武臣,“武臣非執政而為宣撫使,實自(劉)光世始?!允琼n世忠、張俊、吳價(王旁)、岳飛、吳磷(王旁)皆以武臣充使?!雹菟谓饝馉幹行麚崾箘⒐馐?、韓世忠、張俊、岳飛、吳階(王旁)等不僅有自己的固定防地,而且逐漸掌握了重兵,還有便宜處置管內行政、財政較大權力?!败娭屑彼偈乱舜龍蟛患?,許以便宜行事。差隨軍轉運使一員,參議官一員,干辦官三員,隨軍干辦官四員,書寫機宜文字一員,并聽奏辟”,⑥這樣,南末將帥專權、專地、專兵局面與趙宋以文制武國策和文臣集團右文抑武觀念發生了沖突,朝廷中文人集團與武人集團的矛盾逐漸激化,“文武二途若冰炭之不合?!雹唠S著宋金戰爭相持局面的到來,宋廷逐漸收攏將帥兵權,恢復傳統治軍體制。岳家軍是當時實力最大的軍事集團,與趙宋政權中文臣集團的矛盾尤其顯得突出,必然成為朝廷重點防范與裁制的對象。
(一)岳飛與文人集團的矛盾。宋朝文人集團治軍政策的特點是政權對將權控制極其嚴密,防止將權過重,尤其不允許將帥私養親兵,形成抗衡朝廷的勢力。因此,北宋大多任用無能屬將管軍,以此限制將帥權勢。但在南宋初年特殊環境下,將帥都擁有自己的私人武裝,漸異北宋之制。岳飛在兩宋之交數次投軍,都帶有同籍親隨,如杜充棄建康,岳飛即“與平生三五輩”⑧撫定其眾。建炎四年 ( 1130 )岳飛升任通泰鎮撫使兼知泰州,把泰州軍隊中的使臣、效用“分為四隊,常置左右”,⑨作為自己的親兵。紹興三年( 1133 )岳飛在江西平盜,朝廷詔令“量帶親兵并劉僅人馬赴行在”⑩奏事。紹興七年( 1137 )岳飛起復湖北、京西宣撫副使,詔“以親兵赴行在”。⑾紹興十一年( 1141 )岳飛除樞密副使,上奏朝廷:“諸路軍馬已撥屬御前,今來臣有將帶到親兵等,除量留當直人從,其余盡數欲乞發遣,卻歸本處。 ”⑿
如果只從岳飛私置親兵的角度看、盡管具備了受朝廷猜忌的客觀事實,尚不至于與趙宋上層集團發生不可調和的矛盾,因為當時諸將有親兵乃是普遍現象,而且朝廷也默許了這一現實。問題在于岳飛為人行事與其他將帥不同,招致了朝廷的猜疑。宋金戰爭中諸將趁戰亂劫掠財物、廣占土地、邀求賜賞,劉光世、張俊、韓世忠等“金帛充盈,所衣者錦衣,所食者玉食,奢豪無所不至”,⒀只有岳飛“平居潔廉,不殖貨產”,⒁所得賞軍錢物全部犒賞戰士,對朝廷賞賜的居第也仿效霍去病辭而不受。岳飛“每拜官,必力懇避”,⒂不僅自己極力辭官,而且對岳云、母妻封官也再三辭讓,以遠權勢。宋金戰爭中每當朝廷與金人議和,岳飛便請求“乞歸田野,以養殘軀”,⒃表達對朝廷向金朝妥協乞和的不滿。所有這些,都使岳飛較其他將帥更容易受到文人集團的猜忌,隱伏著岳飛與朝廷之間的矛盾。因為廉潔奉公而被猜忌,因為謙恭得人心而招殺身之禍,這是歷史的悲劇,這也是岳飛冤案受到人們刻骨銘心的懷念的歷史原因。
岳飛與趙宋統治集團的直接沖突乃在于岳飛立志收復中原與南宋朝廷偏安江南的政策發生矛盾。岳飛歷經南北宋政權鼎革,親眼目睹金朝統治者入侵中原給人民帶來的戰亂之苦,自始至終堅持抗金斗爭?!霸里w拔自偏裨,驟當方面”,⒄矢志不渝地力求實現自己恢復中原的抗金事業,信道直前,無所顧忌。由于岳飛鋒芒畢露,和趙宋統治集團防范武人的政策發生沖突,于是矛盾公開激化。紹興七年( 1137 )春,都督張浚罷劉光世兵權,朝廷擬用岳飛節制其軍,但張浚認為岳飛會因此兵權太重,從中阻止。朝廷中道變更,出爾反爾,引起岳飛不滿。一怒之下棄軍赴廬山守墓。岳飛此舉,引起朝廷文臣集團不滿。張浚累陳“岳飛積慮,專在并兵;奏牘求去,意在要君”,⒅要求朝廷處置。樞密使秦檜望見岳飛舉止,“已有忿忿之意矣”。⒆
后來,高宗雖然鑒于抗金需要,不得不重新起用岳飛,但在假意慰撫的背后卻隱隱露出殺機:“卿前日奏陳輕率,朕實不怒卿,若怒卿,則必有行遣,太祖所謂犯吾法者,惟有劍耳”。⒇岳飛重新管軍后,準備乘金人廢掉偽齊劉豫之際,部署大舉北伐。岳飛上奏,應乘金人與偽齊內訌, “搗其不備,長驅以取中原。不報”。( 21 )岳飛在朝廷不允出師的情況下,只好放棄合兵計劃,要求“不煩濟師,止以本軍進討”,( 22 )結果朝廷仍然不允。同時,宋延已開始限制岳飛事權。
紹興八年( 1138 )二月,岳飛乞增兵,高宗卻說“上流地分誠闊遠,寧與減地分,不可添兵。今日諸將之兵,已患難于分合,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古人所戒。今之事勢,雖未至此,然與其添與大將,不若別置數項軍馬,庶幾緩急之際易為分合也”。( 23 )十二月,岳飛奏辟胡邦用知靖州,高宗則說“郡守牧民之官,亦藩屏所寄,當自朝廷選差。若皆由將帥辟置,非臂指之勢也”。( 24 )但是,岳飛在與朝廷嫌隙日深的情況下,仍然屢陳抗金大計,要求出兵中原,“庶使飛平生之志得以少快”。( 25 )樞密副使王庶赴淮上措置戰事,岳飛移書王庶,表示“今歲若不出師,當納節請閑”。( 26 )王庶回朝談及岳飛之語,適觸高宗之忌。而對于金朝歸還南宋三京河南之地,朝廷擬準備與金人議和,岳飛又公開反對,認為“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謀國不臧,恐貽后世譏議”。結果“上默然,宰相秦檜聞而銜之”。( 27 )岳飛與朝廷矛盾日益激化,他自己也有預感,知道前景不妙,故而心情非常沉重,日夜不安。紹興八年( 1138 ),辛次膺出任湖南提刑,途經鄂州,岳飛把他邀入密室,“盡出平生所被宸翰,幾數百紙,具言眷遇之渥,執辛手曰:& lsquo;前夕夢為棘寺逮,對獄,獄吏曰辛中丞被旨推勘,驚寐,遍體流汗。方疑懼,不敢以告人,而津吏報公至。公自諫官補外,他日必為獨坐,飛或不幸下獄,愿公救護之'”。( 28 )辛次膺也察覺出“岳飛握重兵,昧保身之策,禍將及矣”。( 29 )
紹興十年( 1140 )金人敗盟南侵,南宋軍民同仇敵愾,奮起抵抗。岳飛親率大軍北伐,準備一舉收復中原。岳飛先派梁興等渡河,收復河東、河北大片土地,& ldquo;中原大震”。( 30 )兩河人民久罹淪陷之苦,熱烈歡迎岳家軍。“兩河忠義百萬,聞不日渡河,奔命如恐不及,各赍兵仗、糧食團結以俟。父老百姓爭挽車牽牛,載糗糧,以饋義軍,頂盆焚香,迎拜而候者,充滿道路?!保?31 )由于得到人民的支持,岳家軍進軍順利,連克陳州、穎昌、郾城,進至汴京附近的朱仙鎮。然而,宋廷害怕岳飛收復兩河會深得民心,坐成大勢,急忙詔令班師,喪失了收復中原的大好時機。
紹興十一年( 1141 )春,金兵又入侵江淮,高宗急忙詔岳飛赴江州救援,以確保其政權穩固。岳飛分析了戰場形勢,認為“虜既舉國來寇,巢穴必虛,若長驅京洛,虜必奔命,可以坐制其弊?!?( 32 )準備乘金人后方空虛,直搗中原。但是,南宋朝廷根本缺乏全局戰略,“王師備御攻討,皆無預于恢復之計”。( 33 )僅圖自保。高宗得岳飛搗虛之奏,非常著急,數詔岳飛赴援江淮,岳飛不得已出兵蘄黃應援。由于岳飛搗虛取中原計劃與朝廷保守江南政策發生矛盾,以致高宗數札詔岳飛出師,引致人言猜忌,埋下了岳飛后來被罪的禍根。
宋金紹興和議簽訂后,朝廷立即著手解決岳飛兵權。秦檜、范同等以樞密使和副使官銜候張俊、韓世忠、岳飛赴行在就職,岳飛因路途遙遠后至,秦檜非常緊張,害怕陰謀暴露招致岳飛起兵反抗。這足以證明朝廷懷疑岳飛有異志,更促使高宗、秦檜下定了除掉岳飛的決心。岳飛因文人集團的誣陷罷樞密副使后,屢次請求除外任宮觀避禍、但朝廷卻不放心,把他羈置行在加以控制,直至進一步打擊陷害,于紹興十一年( 1141 )冬置詔獄殺害。
(二)岳家軍將領與文人集團的矛盾。岳家軍在抗金斗爭中,先后使用神武右副軍、神武副軍、神武后軍和行營后護軍四個番號,隊伍逐漸發展壯大。建炎四年( 1130 )岳飛獨立成軍時,只有正兵萬人。紹興四年( 1134 年)收復襄鄂六郡后增至 3 萬人,分為 10 將。紹興五年( 1135 )收編楊么湖湘水軍,又合并了某些地方軍隊,兵力大增。宋廷詔令岳家軍“以三十將為額”,( 34 )總兵力增至 10 萬,共有前、左、中、右、后、背嵬、游奕、踏白、選鋒、勝捷、破敵、水軍等 12 個軍,形成步兵、騎兵、水兵各兵種齊全的強大軍事集團,居南宋初年諸軍之冠。紹興九年( 1139 )岳家軍增為 84 將,有統制官 22 人,而同一時期淮西張俊只有統制官 10 人?;礀|韓世忠統制宜 11 人,岳家軍規模仍為諸軍之首,占有重要地位。
隨著岳家軍勢力不斷壯大,與朝廷文臣集團的矛盾也逐漸暴露出來。紹興六年( 1136 )岳家軍在襄鄂立足以后,積極向北發展,經營黃河以南地區。八月,岳家軍將領王貴、董先攻克虢州寄治盧氏縣,楊再興攻克西京長水縣,“西京險要之地盡復”,“中原響應”,岳飛準備乘勝率諸將“窺取中原”。( 35 )南宋統治者害怕岳家軍勢力坐大,不許出兵?! ?/p>
紹興七年( 1137 )岳飛計劃乘金人廢劉豫之機,合諸將之兵北伐中原,與朝廷發生矛盾沖突。朝中文臣以為岳飛想吞并其他軍隊,增加岳家軍兵力,逼使岳飛憤而辭職。岳飛離軍后,都督張浚派都督府參謀官張宗元監其軍。企圖奪岳飛兵柄。朝廷此舉,引起岳家軍將領的不滿,提舉岳家軍一行事務張憲稱病不理軍務,諸將如法炮制?!皬垜椧蜣o疾,下多效之”。( 36 )岳飛的親信將領更擔心失去兵權,“部曲洶洶,生異語?!保?37 )這件事更增加了南宋文人集團對武將的疑慮,感到了收兵權的緊迫性?! ?/p>
紹興八年( 1138 ),高宗制訂了提高偏將地位分主帥兵權的策略,樞密副使王庶負責實施,首先分張俊偏將張宗顏駐廬州,巨師古屯太平州,其次分韓世忠兩支人馬分屯泗州和天長軍。王庶尚未來得及分岳家軍,即因反對和議罷樞密副使?! ?/p>
紹興十一年( 1141 ),南宋統治集團駕空張俊、韓世忠、岳飛兵權,把三宣撫司兵收隸樞密院。宋廷為進一步打擊分化岳家軍,首先拉攏張俊交出軍隊,控制了張家軍,然后派張俊、岳飛到楚州措置韓世忠軍,授意分解韓家軍,最后孤立岳家軍?!叭⊥钍ブ?,俊、飛以樞密職事前去,與宣撫使事體不同,令隨意措置,專一任責”,( 38 )張俊把韓家軍帶到建康加以控制,解決了韓家軍。南宋統治者完成上述部署以后,則集中力量對付岳家軍。高宗、秦檜打擊的對象重點集中在岳飛的原從將領身上,并以高官厚祿相引誘,“使其徒自相攻發”,( 39 )從內部瓦解岳家軍。
岳家軍高級將領中,張憲以忠義著稱,最早從岳飛征戰,深得岳飛信任,是岳家軍的中堅,成為朝廷猜忌的主要對象。岳云為岳飛之子,曾任岳家軍書寫機宜文字,掌握軍事機密,也成為朝廷打擊對象。秦檜、張俊密誘因犯軍律險些被岳飛斬首的主要將領王貴背叛岳家軍,遭到王貴抵制,后張俊求得王貴隱私相威脅,王貴才對秦檜等打擊岳家軍保持沉默。面對朝廷的威逼利誘,岳家軍中的廣大原從將領“卒無應命”。( 40 )秦檜等誘逼原從將領失敗后,便拉攏岳家軍中招降、收編的與岳飛關系較疏遠的將領,誘使以告訐著稱的王俊誣陷張憲、岳云謀反,以傅選、董先、龐榮為證,刑訊逼供成獄,殺害張憲和岳云。此后進一步削弱岳家軍,迫使王貴辭去軍職,毒死岳家軍中享有重望的牛皋,任命無能庸將田師中為鄂州御前諸軍都統制。田師中不孚眾望,“師中至武昌,軍中初不
伏,統制官傅選、李山、郭青輩往往乞罷去”。( 41 )岳家軍更為渙散。紹興三十一年( 1161 )金人南侵,朝廷命汪澈以京西、湖北宣諭使赴鄂州撫軍,“御史中丞汪澈宣諭荊襄,諸將與三軍之士合辭言飛冤,澈諭以當奏知,諸軍大慟,哭聲雷震”。( 42 )足見岳家軍在高宗、秦檜打擊下受壓抑的情形。
(三)岳家軍幕僚與朝廷文人集團的矛盾。岳飛在南宋請將中不僅驍勇善戰,而且深沉有謀,非常注重收羅人才,發揮幕僚的作用。岳家軍中“食客所至常滿,一時名人才士皆薈幕府,商論古今,相究詰,切直無所違忤”。( 43 )宋朝統治者最害怕武將和文人交往,因此對將帥及其幕僚處處防范,甚至由朝廷派遣幕僚監視將帥。岳飛“在兵間,獨以垂意文藝稱,字尚蘇體,室有鄴架,故奸臣特忌之,不與他將比”。徹這些,都增加了朝廷的猜忌。紹興七年( 1137 )岳飛復軍后,到建康朝見高宗,面奏立儲事宜,引起整個文臣集團的恐慌。高宗當面訓斥岳飛:“卿雖忠,然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當與也”。( 45 )據宋人薛季宣記載,當時高宗懷疑岳飛此舉是受幕僚教唆,薛季宣伯父薛弼為岳飛參議官,與岳飛一同入奏,當岳飛聲音顫抖地讀建儲奏疏時,& amp; ldquo;上示伯父色動”。( 46 )宰相趙鼎認為“大將總兵在外,豈可干預朝廷大事,寧不避嫌?飛武人,不知為此,殆幕中村秀才教之。”( 47 )這件事進一步加深了岳家軍幕僚與朝廷之間的矛盾。紹興九年( 1139 )金朝以河南三京之地還宋,岳飛因和議成授開府儀同三司,上表謝恩,因言和議不可恃。幕僚張節夫撰《謝講和赦表》說“愿定謀于全勝,期收地于兩河。唾手燕云,終欲復仇而報國;誓心天地,當令稽首以稱藩”。名為慶賀和議達成,實為請戰的宣言。結果引起文人集團的不滿,宰相& amp; ldquo;秦檜讀之切齒?!保?48 )紹興十一年( 1141 )岳飛罷樞密副使,幕僚沈作哲為岳飛作謝表,有“功狀蔑聞,敢遂良田之請;謗書狎至,猶存息壤之盟”之語,又犯文臣之忌,“會之讀不樂”。( 49 )
南宋統治集團打擊岳家軍是先從幕僚開始的。早在紹興十一年( 1141 )岳飛罷宣撫使之前,朝廷即出參謀官朱芾知鎮江府,參議官李若虛知宣州,原因就是“二人皆飛幕客也,自軍中隨飛赴行在,上將罷飛兵柄,故先出之”。( 50 )宋廷認為幕僚出謀畫策,更加危險,因此釜底抽薪,對他們處置最重。岳飛罷兵權后,朝中文臣又誣陷岳家軍干辦公事孫革、于鵬為岳飛通書張憲,謀還岳飛兵權。宋廷將孫革、于鵬、王處仁,蔣世雄等 6 人治罪編管,其余幕僚受岳案牽連被罪者有高穎、王良存、王敏求、朱芾、李若虛、黨尚友、張節夫等 15 人,株連既廣,處罰亦重,岳家軍幕僚幾乎無一幸免。
三、簡短的結語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南宋初年的特定歷史條件使武人權力增重,與宋朝以文制武的傳統國策發生了沖突。南宋朝廷中的文人集團,不論是主戰派還是主和派,盡管在對金朝“和戰”問題上紛爭不已,相互傾軋排擠,但在限制武將事權和右文抑武問題上則是一致的。他們處處防止武人勢力膨脹,只要有適當時機,便想方設法削弱武將事權,把他們納入文人控制之下。這一政策從宋高宗、張浚、趙鼎、王庶到秦檜,一脈相承。文人集團和武將專權的矛盾,始終存在于南宋初年統治集團的上層權力斗爭之中。這個矛盾隨著抗金形勢的變化而升降。宋廷為控制武將,不惜放棄收復失地,偏安江南,與金朝議和息兵,和議成,抗金形勢隨即緩和,武人與文人集團的矛盾即上升,岳飛建立的岳家軍實力最強,立即成為心腹之患,加之岳飛深得軍心民心,平生大志昭著,更成為朝廷疑忌的對象。盡管岳飛素以忠君著稱,岳家軍將領、幕僚為趙構在江南建國立下了汗馬功勞,仍不免成為宋朝抑武政策的犧牲品。岳飛之死,并不僅僅是因為迎還欽宗與趙構發生矛盾,也不單純是因為反對議和與秦檜發生矛盾,而是南宋文人集團要恢復宋朝傳統的以文制武立國體制,打擊岳家軍的必然結果。
①《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以下簡稱《要錄》)卷 96 紹興五年十二月庚子。
②《皇宋中興兩朝圣政》卷 6 。
③《金倫續編》卷 27 《百氏昭忠錄》。
④《金倫續編》卷 6 《從申踏逐辟差官屬省札》。
⑤⑥《宋史》卷 167 《職官志》。
⑦《要錄》卷 42 紹興元年二月癸巳。
⑧《金佗續編》卷 28 《百氏昭忠錄》。
⑨《金倫粹編》卷 5 《經進鄂王行實編年》.
⑩《來會要輯稿》兵 13 之 13 。
⑾《要錄》卷 109 紹興七年二月庚子。
⑿《金佗粹編》卷 12 《乞發回親兵札子》.
⒀《浮溪集》卷 l 《奏論諸將無功狀》。
⒁《金佗續編》卷 14 《武穆謚議》。
⒂《金佗續編》卷 4 《再辭兔同前不允詔》。
⒃《金倫續編》卷 5 《乞致仕不允仍令前來行在奏事省札》
⒄《金倫續編》卷 13 《追復少保兩鎮告》。
⒅《宋史》卷 28 《高宗本紀》。
⒆《三朝北盟會編》卷 178 炎興下帙七十八。
⒇《要錄》卷 112 紹興七年七月丁卯。
( 21 )( 27 )( 35 )《金倫粹編》卷 7 《經進鄂王行實編年》.
( 22 )《金佗續編》卷 19 《百氏昭忠錄》。
( 23 )《要錄》卷 118 紹興八年二月壬戌。
( 24 )《要錄》卷 124 紹興八年十二月己巳。
( 25 )《金佗粹編》卷 17 《乞淮東重難任使中省狀》.
( 26 )《宋史》卷 372 《王庶傳》.
( 28 )《夷堅甲志》卷 15 《辛中丞》.
( 29 )《三朝北盟會編》卷 221 引《中興遺史》。
( 30 )( 39 )( 40 )《金佗粹編》卷 8 《經進鄂王行實編年》。
( 31 )《金倫續編》卷 24 《百氏昭忠錄》。
( 32 )( 33 )《金佗續編》卷 20 《百氏昭忠錄》。
( 34 )《金佗粹編》卷 6 《經進鄂王行實編年》。
( 36 )《水心文集》卷 22 《故知廣州敷文閣待制薛公墓志銘》.
( 37 )《宋史》卷 380 《薛弼傳》。
( 38 )《金倫續編》卷 12 《令前去按間專一任責省札》。
( 41 )《要錄》卷 144 紹興十二年三月丁未。
( 42 )《金佗續編》卷 21 《百氏昭忠錄》。
( 43 )《金佗粹編》卷 9 《經進鄂王行實編年》。
( 44 )《寶真齋法書贊》卷 15 《黃魯直先王賜帖》。
( 45 )《中興小紀》卷 21 引張
戒《默記》。
( 46 )《浪語集》卷 33 《先大夫行狀》。
( 47 )《忠正德文集》卷 9 《辨誣筆錄》。
( 48 )《三朝北盟會編》卷 192 引《中興遺史》
( 49 )《寓簡》卷 8
( 50 )《要錄》卷 140 紹興十一年四月庚辰
(該文錄自《岳飛研究》第四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