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準備動一動文化,那就不能不從傳統的儒家學說這個根上挖起。先收集資料匯集成文一篇,看看儒家學說是怎么回事,消化后再寫一篇評點分析的文章。
儒家學說的核心思想是,仁,即君子要愛小民。儒者庸、庸者和(和有兩解,一者謙和、二解和諧)、和者仁、仁者愛人。仁者愛人:乃是儒家學說之精要所在。所謂仁者;指世人共有的憐愛,同情,仁慈之本性。所謂愛人;指世人與他人之相互間的尊重,理解,包容之胸襟。
儒家學說的出發點是維護社會關系:“三綱五常”。所以有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要求為臣、為子、為妻的必須絕對服從于君、父、夫,同時也要求君、父、夫為臣、子、妻作出表率。“五倫”和“五常”所指相類,即仁、義、禮、智、信,是用以調整、規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等人倫關系的行為準則。“五倫”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
規范個人行為的:“五倫八德”。家庭之中,應做到“父子有親,夫婦有別,長幼有序”,工作中要做到“君臣有義”,就是盡職盡責,多付出,少索取。與人交往要做到“朋友有信”,誠以待人,寬容大度,于一切眾生視若自己。八德者,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些是人應該具備的基本道德。
規范女子行為的:“三從四德”。所謂的“三從”,是指: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意思是說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聽從家長的教誨,不要胡亂地反駁長輩的訓導,因為長輩們的社會見識豐富,有根本性的指導意義;出嫁之后要禮從夫君,與丈夫一同持家執業、孝敬長輩、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堅持好自己的本份,想辦法扶養小孩長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這里的“從”并不是表面上的“跟從”之意,而是有工作性質的“從事”之本質。(《儀禮、喪服、自夏傳》) 。所謂的“四德”是指:德、容、言、工,就是說做女子的,第一要緊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相貌(指出入要端莊穩重持禮,不要輕浮隨便,)、言語(指與人交談要會隨意附義,能理解別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該言與不該言的語句)和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等生活方面的細節)。(《周禮、天官、九嬪》)
樹立人生目標、方向(即信仰)的:“三綱八目”。大學中的三綱八目,即"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三綱,"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目。
對儒家的評價:
儒家講究的是仁愛,這種仁愛是等次之愛,是分等級的。這一點導致儒家學說具有維持社會次序的作用,但也帶來了很嚴重的一些后果。在這個學說思想的指導下,平等成為一種奢望,權威大行其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關系維護固然有其進步的作用在里面,但是其消極的一面就是樹立了一個不唯真、只唯上的觀念。中庸,帶來的就是一種因循守舊的思想。這一點對科技的發展是很不利的,它會大大限制創新的步伐。
中國為什么在近代會落后于西方,其實有見識的中國人一直都在苦苦思索。清末民初的新墨家,后來的共產主義思潮,都是在從文化角度對這個問題進行思索的結果。
平等、自由是科技發展的沃土。在新中國建國后30年內,雖然受制于經濟,中國的科技發展仍然非常快,原因之一就是社會提供了一個打倒了權威、人人平等的環境。后30年,權威又重新樹立起來了,政治管理也進入了科學領域,一切向錢看,導致研究人員的大幅流失,自由的學術風氣不再。言必稱國外專家認可,思想來源都是講究國外如何如何,這一切都與儒家思想的影響分不開。對比前30年的科技進步,中國和世界的科技水平不僅沒有繼續拉近,反而越拉越遠。錢學森臨走前問的:中國為什么就培養不出大師,根結就在此處。
現在中國又在重新開始宣傳推行儒家學說,長此以往,中國還會繼續沉沒,還會重新走向昔日的落后境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