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之失道:睽卦之詮釋
(下兌上離)睽:小事吉。
[釋詮]睽卦:固位以明質(zhì),格物以析理,對于物質(zhì)世界和人類的吃、穿、住、行之事非常實用。
[把握]割裂強裝,與人造器械是適用的。但若依此理而分析自然事物,就違反了其固有的規(guī)律性質(zhì)。所以《折中》引何楷曰:“業(yè)已睽矣,不可以忿疾之心驅(qū)迫也;惟不為己甚,徐徐轉(zhuǎn)移,此‘合睽’之善術也。”
《彖》曰:睽,火動而上,澤動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悅而麗乎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是以小事吉。天地睽而其事固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萬物睽而事類也。睽之時,用大矣哉!
[釋詮]《彖傳》說:分而論之,火能動而上行;水被動而下流。就是說同屬陰性的兩個器物其性質(zhì)有著根本的不同。然,澤被于人的喜悅,麗映于人的溫暖是等效的、同價的。陰性器物的運動就是陽性形而上存在的道跡。懂得了人與客觀事物相互作用的表現(xiàn),也就掌握了自然規(guī)律。清楚了事物的自然屬性,也就能處理好日常的事物了。
有形、無形,雖然形態(tài)相背,遵守的卻都是同一樣的規(guī)律。男人、女人雖然構形狀態(tài)各異,但人性卻是相通的。世間萬物雖然色彩紛呈,千差萬別。溯本求源,也不過是各類性質(zhì)的交合雜糅所凝成的。所以,在分析物的時候,必須要有整體觀念,全局胸懷和變化運動的思維方式。
[把握]睽:乖離、違背,質(zhì)不相同的意思。但這是在割裂自然,進行靜態(tài)分析時所形成的“固”化的理念。掌握后還必須將其返入自然,重新把握動態(tài)的規(guī)律。亦如《程傳》所言:“天高地下,其體睽也,然陽降陰升,相合而成化育之事則同也;男女異質(zhì),睽也,而相求之志則通也;生物萬殊,睽也,而得天地之和。稟陰陽之氣,則相類也。物雖異而理本同,故天下之大,群生之眾,睽散萬殊,而圣人為能同之。處睽之時,合睽之用,其事至大,故云‘大矣哉’。”
《象》曰:上火下澤,睽;君子以同而異。
[釋詮]《大象傳》說:火炎上而主動,澤潤下而被動,方向互相違背。科學家因此而清楚了理相因,物相襲;以及雖然是同一個道理,卻隨著時移事易而必須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不能像鄭人買履一樣地教條僵化。
[把握]《集解》引荀爽曰:“大歸雖同,小事當異。百官殊職,四民異業(yè);文武并用,威德相反;其歸于治。故曰‘君子以同而異也’。”
初九,悔亡;喪馬,勿逐自復;見惡人,無咎。
[釋詮]初爻:現(xiàn)象世界,看不到思想、邏輯的同一性,但,那卻是真實存在的內(nèi)生規(guī)律。就像馬從棚里跑出,勿須擔心走失,不久它就會自己回來一樣。碰到與自己思想相對立的人,也不用惡語相加,平心靜氣地與之交流,相互之間就會達成許多的諒解。
《象》曰:“見惡人”,以辟咎也。
[釋詮]《小象傳》說:“之所以思想不同,即惡語相加”,是因為雙方都存在著怪辟意識和標顯自己的心理,不能互相包容造成的。
[把握]物因固型而明確,思想則因教條而犯錯。
九二,遇主于巷,無咎。
[釋詮]二爻:心靈意識只要窄窄地與世界的主宰大道相通,就不會犯大的過失。
《象》曰:“遇主與巷”,未失道也。
[釋詮]《小象傳》說:“與大自然的主宰不期而遇”,是因為心靈沒有失去樸素、自然的大道規(guī)律。
[把握]所謂心靈的窗戶在身體為“眼睛”,在頭腦則是思想邏輯,即與自然法則相接合的智慧。
六三,見輿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無初有終。
[釋詮]三爻:只是“跟著感覺走”,就會出現(xiàn)“牽著不走,打著倒退”的現(xiàn)象。而且動不動就會因觸犯刑律,而遭受割鼻、挖眼的懲處。反過來,因為世事歷練,懂得了社會的履約規(guī)范,也就顯得通情達理,遇事無礙了。
《象》曰:“見輿曳”,位不當也;“無初有終”,遇剛也。
[釋詮]《小象傳》說:“講道理不聽,威逼反而就犯”,是因為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初始橫沖直撞,最終百煉成鋼”,是因為起初憑感情或信念用事,后來才有了理性的指導思想,行為的規(guī)范邏輯。
[把握]太陽東升西落,夏雨而冬雪。說明事物都有一定之規(guī)。不遵循規(guī)律,而誤打誤撞地蠻干,就會被碰得頭破血流。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厲無咎。
[釋詮]四爻:人類,獨立于動物世界,不能按動物的法則待人謀事。只有找到與自然邏輯相一致的思想范疇基元之思維構形生成幾制,與自然相印證,并經(jīng)過社會的反復實踐檢驗,才能減少妄念之災。
《象》曰:“交孚無咎”,志行也。
[釋詮]《小象傳》說:“交互印證,反復實踐”,才能形成正確的心靈意識,樹立崇高的做人品德。
[把握]在“自然”一詞上,人們往往忽略了人的特殊性,及人類社會與第一自然的本質(zhì)區(qū)別。所以,不是陷入機械唯物論、社會達爾文主義,就是主觀唯心(宗教)或客觀唯心論的虛無主義,而將人的思想能動性(而不是主觀能動性)與邏輯規(guī)律的必然同一性束之高閣。或者因理念的意志論對自然界的破壞而心有余悸,拒而不接受在社會,即第二自然中大道的主導作用和人的主體功能,使人類文明發(fā)展的腳步沉重而踉蹌。中華傳統(tǒng)道德之所以堅忍不拔,毛澤東之所以偉大,就在于他們都曾經(jīng)帶領我們走過文明的康莊大道。
六五,悔亡,厥宗噬膚,往何咎?
[釋詮]五爻:看不到傳統(tǒng)的邏輯一致性,用混亂的意識狂批濫判具體行為的過錯,好像不如此就顯不出自己正確一樣。但是,時間一長,原形畢露,才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之為傳統(tǒng),正是因為它的不可更改的統(tǒng)一性才得以流傳的。
《象》曰:“厥宗噬膚”,往有慶也。
[釋詮]《小象傳》說:“用不同的邏輯,批判現(xiàn)象的錯誤”,這對修正傳統(tǒng)也算是一件好事,可以使其更加豐富和完善。
[把握]“厥宗噬膚”,太形象了。現(xiàn)時代的一切弊病大多不都是因為邯鄲學步造成的嗎?尤其是東西方、象形文字與字母文字符號性質(zhì)明顯不同,卻硬是拉郎配,還要明珠暗投,讓漢字走拼音化的道路,種種謬誤,所造成的損失,實在是難以言表。
上九,睽孤,見豕負途,載鬼一車。先張之弧,后悅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則吉。
[釋詮]上爻:隔行如隔山。不同團體、組織之間更易“老死不相往來”。尤其是一旦有新的行業(yè)組織、企業(yè)團體建立,人們更像是看到了滿身污泥的豬混跡在馬路上一樣,或者如同看見滿載妖魔鬼怪的大車在公路上奔馳,一個個就會義憤填膺,直欲除之而后快,好像自己一生下來就是美女帥哥似的。等慢慢了解了真相,又相繼紛紛改變態(tài)度,從半推半就直到無條件地接納,還不忘了夸耀自己的寬宏大量。其實,新生事物并不是現(xiàn)存事物的死敵,而是已有事物的必然發(fā)生,以完成新舊更替這一自然規(guī)律的軌跡。所以,與新生事物磨合相融,才是最佳的選擇。
《象》曰:“遇雨之吉”,群疑之也。
[釋詮]《小象傳》說:“新舊事物磨合相融”,種種的誤解和猜忌就會自動消失了。
[把握]團體也好,組織也好,新生事物也好,常常陷入的第一個誤區(qū)就是“標新立異”,完全徹底地割裂和推翻“前任”的一切,以示其“先進性”。殊不知,這樣就等于一開始就給自己送上了刑場。
原因:一是天上不會掉餡餅。人們不可能一下子就從習慣中扭轉(zhuǎn)過彎來。二是即使是質(zhì)的突變,也還有體制機制的形式雷同存在。與其用神秘感去刺激觀眾的大腦神經(jīng),還不如留下“形式”這座橋,讓人們從“過去時”踱步而來,共同形成“現(xiàn)在時”,更易交流溝通和普及應用,并為“將來時”做好鋪墊或打開思想的閘門。這一點或許應該是有所創(chuàng)新的人所必須清楚和注意的。
[總論]如此變證的“物質(zhì)主義”,作者還有何不能引以為驕傲和自豪的呢?《易經(jīng)》大道哲學包容之廣,層次之高,學識之淵,步步皆在,卦卦皆存焉。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