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西方衛生觀念歷史的
轉變對比看人類文明的螺旋發展
西安外院 董愛國老師,同我一起在韓國梨花女大任過教、唱過歌、包過餃子,而且在英語問題上給過我不少啟發的。最近董老師寄來她與黃建敏的譯作、英國勞倫斯·賴特的《清潔與高雅》,是講述西方衛生間的發展史的——重點講述的是沐浴和入廁的問題,里面的材料饒多意趣,引人遐思。
很多人都想當然地以為,中國在衛生方面自古就落后于西方,動不動就拿西方的例子來侮辱中國。這種印象一是來自西方的影視作品——干凈的城市,整潔的男女,二是來自中國的令人遺憾的現實——污濁的城市,邋遢的男女。但其實擺脫這種錯位比較,整體上看,中國在大部分時間里都比西方要潔凈和講究。西方古代,洗澡是比較稀罕的事情。古希臘的沐浴,不是為了清潔身體而是為了鍛煉身體。只有在羅馬帝國的時候,公共浴室比較發達,但是卻成為淫luan的場所,羅馬最后毀滅于自己的腐敗。一洗澡就淫luan,可見平時沒有養成以平常心來看待洗澡的習慣。而中國很早就產生了清潔身體不同部位的專有詞匯:沐、浴、洗、澡等,跟洗浴有關的情節頻繁出現在史書和神話故事中,“沐浴更衣”早早就成了日常詞匯。
而羅馬帝國崩潰以后的歐洲,一直過的是基本不洗澡和隨地大小便的生活。中世紀的歐洲,普通人基本上終生不洗澡,號稱是“千年不洗的歐洲”。只有修道院里為了懺悔才用冷水浴表示懲罰,另外就是為了治病才去洗澡。直到19世紀初,洗澡的人還被看作“病人”。早期教會曾有過指令:“對于那些好人,尤其是年輕人,應該基本上不允許他們沐浴。”4世紀時一位赴耶路撒冷朝圣的女基督徒,向人炫耀她已經18年沒有洗過臉了,因此她覺得自己最“純潔”。(33頁)
直到19世紀60年代,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占了香港九龍,“自由”往中國販賣鴉片了之后,倫敦這座城市還是到處臭氣熏天。僅僅因為霍亂,倫敦1849年死了14000多人,1854年死了10000多人,1866年又死了5000多人。城市的排水系統充滿了貓狗老鼠的尸體和各類動物的內臟與糞便。(198頁)可是人家就憑著打敗了你,就有權力把“病夫”的帽子給你戴上。中國人在電影里看到的那些文質彬彬的西方近代紳士和淑女,其實都是肉體上充滿污垢、頭發里爬滿虱子的,全仗著香水來解決問題。要是把衣服都脫了,阿Q和吳媽絕對比他們干凈。1665年夏天,查理二世和王室成員到牛津度假,一位古董商人的日記中寫道:“雖然他們看上去衣冠齊整、快樂,但他們非常無禮和粗魯。在他們離開時,所有的地方,煙囪里、書房里、臥室里、地窖里,到處都是糞便。”(99頁)其實這也不能怪他們粗魯,是因為當時的衛生條件和衛生習慣就那樣。而中國很早就根據各地的條件和風俗,普及了馬桶和蹲坑式廁所。至于貴族的如廁方式,看看《世說新語》,就足可想象了。
西方在糞坑里生活了千百年,受盡了骯臟之苦,病死了一半以上的人口以后,乃覺悟到公共衛生事業的重要,借助工業革命和侵略擴張搶去的黃金白銀,開始普及現代衛生系統。我十多年前寫過一篇談論清朝廁所的文章,其實中國無論廁所方面還是沐浴方面,一直在世界上是領先的。直到晚清,中國的赴美留學生到了美國后,他們要每天洗澡,美國人還很奇怪:“你們中國人怎么天天要沐浴啊?”那時候,也正是歐美開始轉變傳統的衛生觀念的時代。1899年,波斯特爾發明了直落式坐便器。大量盥洗架的制造,使歐美人民習慣了每天洗臉——這項移風易俗之舉,已經被有識之士呼吁了數百年。1916年后,由于陶瓷工業的突破,現代式樣的浴盆開始大量生產,歐美人有了閑錢,有了閑功夫,有了閑欲望,終于感覺到洗澡之樂,于是后來居上,變成了“干凈人”。
英國最早提到刷牙是在1651年,中國的清朝初年。伊麗莎白女王年輕時牙是黃的,晚年是黑的,比林黛玉和賈母她們落后多了。(313頁)歐洲最早的牙膏是用煙灰木炭加蜂蜜做的,此前都用牙粉。不過延續千百年的沒有公廁和不愛洗澡的習慣,不是有了工業革命和搶了人家的金銀財寶之后就能立即改變的。18世紀時法國一個市政府在市政大廳舉辦大型舞會,租了51個夜壺,因為只打碎了兩個,被認為舞會非常成功。(162頁)連市政大廳都沒有廁所,高雅的紳士淑女要借用夜壺來方便,其他地方可以想見了。美國直到1958年,84%的家庭擁有黑白電視機了,但擁有浴盆的人口不到100萬。也是在1958年,西德的調查人員走訪了一個小鎮的200戶家庭,看見了125臺電視機,但是只有3個浴盆。一位統計學家指出一個令人驚奇的事實:直到今天,倫敦還有五分之一的人基本不洗澡(335頁)。至于飯前洗手的規定他們遵守得比較好,完全是因為在刀叉出現之前,歐洲人是直接用手抓取飯菜的。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在東方人來看,確實是“蠻夷戎狄”之輩,不過這可能也有助于人家身強體壯,抵抗力強。吃飯生冷不忌,渾身長滿黃毛,生完孩子就干活,飄洋過海不暈船,有個頭疼腦熱的,沖個熱水澡就立馬痊愈了。
而中國人在吃喝玩樂花鳥魚蟲中,把每一樣東西都精致到腐敗的程度,結果是物極必反,搞得家破人亡,連洗澡入廁問題也落后了。臟亂差的心病積壓多年,以至于一旦經濟繁榮了,就大洗狂洗起來。當今很多城市居民,每天多次洗澡,又費水又費皮,這其實是一種民族自卑心理的表現,恐怕被人指責不干凈。更有某些變態士女,拿著酒精到處亂噴,不染上潔癖不罷休。當初人家八國聯軍臭烘烘地一路打進來,可根本不擔心中國人笑話他們衛生不衛生,只管殺人放火,誰打贏了,誰就是“文明”的代言人也。前幾年我寫過一篇《由“化妝室”想到的》,談韓國廁所的先進,批評中國廁所的兩極分化。我認為中國人應該走出極端心理誤區,從“衛生”二字的本意來提倡一種健康的生活習慣。毛澤東說的:“講究衛生,減少疾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這也應該成為清潔活動的宗旨。沿著這樣的方針,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提高了一倍。在當今的醫療和經濟條件下,中國人的壽命顯然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如今看來,中國古人三天一洗頭五天一洗澡的衛生節奏還是比較科學的,既能去污又能保健。日本、朝鮮、韓國、越南的衛生習慣也是既自然又科學的,東亞各民族只要具備了一定的經濟實力,男男女女看上去就是清爽干凈得多,不用天天狂洗也肌理細膩,體自生香。清潔與高雅,可能是風水輪流轉的吧。今天的世界,以高鼻深目渾身亂毛遍體砂紙為高雅,明天,是不是該輪到以眉清目秀凝脂雪膚珠圓玉潤為高雅了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