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始終秉承“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又有經濟基礎穩、市場潛能大、生產能力強、消費后勁大、調控工具多、固定資產投資韌性強等諸多優勢,怎么可能會存在經濟危機呢?
首先,經濟危機周期性爆發的根本原因在于生產的社會性和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制之間的矛盾。在這種制度下,生產是為了資本的價值增值,而不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當生產過剩的產品超出了月收入不足2000元的9億勞動人民的支付能力時,經濟危機的發生就變得不可避免。這種危機不是絕對的生產過剩,而是生產的相對過剩,即相對于勞動人民的支付能力和資本價值增值的需要而言的過剩。
經過四十多年的“日攻一卒”,我國公有制和私有制經濟占比,已經由1978年的99.1%和0.9%,變成2021年底的30.81%和69.19%,如果剔除混合所有制中交叉數據,公有制占比可能會更低。從官方宣傳口徑“民營經濟”(實質上是私有制經濟)占比“56789”,不難推測出公有制經濟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從產值上早已不占主體地位。
既然公有制已經不占主體地位,我們就很難克服歐美市場經濟體系的所有制缺陷,加之,我國的經濟調控自始至終都沒有擺脫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窠臼,“看得見的手”對“看不見的手”的宏觀調控經常失效,“恒大”就是個很好的例證,從理論上講,經濟危機的發生也很難避免。
其次,經濟危機在我國的表象非常明顯且已發生了明顯的異變,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一般表現是:商品大量積壓、生產銳減、工廠大批倒閉,工人大量失業、信用關系嚴重破壞,整個社會經濟陷入極端混亂和癱瘓之中。其在我國則嬗變成全社會預期下降、消費能力和總體水平下降、底層收入人群陷入極端焦慮狀態,整個社會經濟陷入高度疲軟或停滯狀態,房地產市場的反復調控和成效無力就是很好的例證。加之,兩極分化的加劇和海量社會財富抽逃并被轉移到海外,更加劇了全社會的焦慮,導致不少年輕人看不到希望和向上的動力,紛紛選擇不婚、不育、“佛系”和“躺平”。
第三,單個企業生產的有組織性同整個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是經濟危機無法避免的主要矛盾。以中國樓市發展為例,單個企業的生產,在資本家的統一指揮下,是有組織、有計劃的;而整個社會生產卻基本上陷于無政府狀態。社會再生產過程中比例關系失調,特別是生產與需要之間比例關系的失調,是私有制所造成的惡果。在私有制占主體地位條件下,企業們各行其是,產、供、消嚴重脫節,比例失調,是生產運動中的經常現象,而按比例發展,則是生產運動中的個別情況,比例嚴重失調是引起經濟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我國供給側改革難以奏效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四,緩解經濟危機的方法包括政府干預、貨幣政策調整和財政政策刺激。政府可以通過國企入場大量收購房源、實行或放開限購、增加公共支出、降低稅率、提供失業救濟等方式來刺激經濟。貨幣政策方面,中央銀行可以通過降低利率、增加貨幣供應量來促進貸款和投資。此外,國際合作和協調也是緩解全球經濟危機的重要手段。雖然我國政府采取了提前預支剛需購房者未來三四十年剩余勞動價值,各級政府通過三四十年化債的辦法來延緩或遲滯經濟危機,這些都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擊鼓傳花和揚湯止沸的手法,不可能從根子上系統解決問題。
第五,中國經濟自身也面臨著一系列的結構性問題。比如,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拉動經濟增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相對較低;又比如,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之間比例嚴重失衡,房地產市場過熱、金融風險積累、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大等問題也不容忽視。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
第六,在政策層面,雖然中國政府一直致力于加強宏觀調控和風險防范,但在某些時期和領域,政策調控的力度和效果并不盡如人意。例如,過去幾年中,為了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和穩定就業,中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寬松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這些政策在短期內確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資產泡沫和金融風險。
那么,主流社會和喉舌媒體為什么死活都不肯承認中國存在經濟危機呢?這是秘不發喪、提振全社會信心和預期的需要,雖然短期內可能奏效但實質上無異于掩耳盜鈴。其次,我們常常喪事喜辦,用經濟疲軟、經濟轉型、逆周期調節、靈活就業、負增長、平均收入、改革陣痛、發展成本等等來粉飾經濟危機,以此淡化和分散國民的注意力。
那么,如何從根子上避免經濟危機?回歸公有制主體地位,是擺脫經濟危機的首要選擇,舍此,都是“裱糊匠”和“補鍋匠”的行為。其次,加大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的監管力度,堅決依法懲治損公肥私和化公為私的犯罪行為。三是“分好蛋糕”,竭盡所能遏制兩極分化,真正實現共同富裕。四是擴大就業,多措并舉,最大程度提高最底層勞動群體的收入,切實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激活全社會的消費細胞。
總之,經濟危機的出現并非不可避免,只有在真正回歸社會主義公有制主體地位,真正實現社會主義分配制度的基礎上,通過加強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監管力度,遏制私有資本野蠻生長,加強宏觀經濟調控、優化經濟結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機制、加強國際合作等措施,我們就可以有效防范和化解經濟危機,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