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前瞻運籌、深遠經略,針對新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念和戰略決策,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作出了卓越貢獻。毛澤東一生在成千上萬的交往場合中,有著豐富的語言交流,其中很多帶有深刻的觀點、理論、思想,散見于各類回憶錄、紀念文章、地方黨史資料中,是研究毛澤東思想的重要資料。目前學界有關毛澤東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的研究一般基于其著作文獻,即“寫”出來的毛澤東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而毛澤東口頭談話中亦有大量關于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生動論述,對新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同樣起到了重要指導作用。毛澤東的著述與其談話往往是相互充實、相互印證、相互詮釋、同向發力的關系,二者共同指導著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前進和發展。基于此,本文即從談話的視角切入,梳理毛澤東有關新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相關談話,借以總結“說”出來的毛澤東新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以期深化、拓展已有研究。
一、完善諸軍兵種,建設現代軍隊
革命戰爭年代,由于主客觀條件限制,人民解放軍基本上是一支單一陸軍型軍隊,沒有完備的軍兵種體系。新中國成立后,人民解放軍面臨的斗爭形勢發生巨大變化。為捍衛新生的人民政權和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安全,建立完備的國防軍兵種刻不容緩。毛澤東審時度勢,提出了把我軍由單一陸軍建設成為諸軍兵種合成的現代化軍隊的戰略構想。除其著作文獻,毛澤東就此問題亦有大量口頭談話。
1949年9月21日,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毛澤東發表了《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開幕詞,宣布“在英勇的經過了考驗的人民解放軍的基礎上,我們的人民武裝力量必須保存和發展起來。我們將不但有一個強大的陸軍,而且有一個強大的空軍和一個強大的海軍。”可見,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已將籌建人民空軍和海軍事宜提上日程。與此同時,毛澤東也在醞釀空軍、海軍司令員的合適人選,并親自點將劉亞樓、蕭勁光。諸如提到:“我們組建空軍要‘老大哥’幫忙啊,劉亞樓在蘇聯留過學,據說俄語說得不錯,回國后又兼任東北航校校長,對航空有所了解,我看他是未來空軍司令最合適的人選!”“現在要建設海軍建設空軍了,派誰去當司令員呢?你倆(指蕭勁光與空軍司令員劉亞樓)懂得我軍的傳統,又在蘇聯學習過。我們建設海軍、空軍,要向蘇聯學習,要依靠蘇聯援助。你們會俄語,又比較了解蘇聯軍隊,我看選定你們來當司令,還是合適的。”毛澤東的這些談話均揭示了遴選空軍、海軍司令員背后的深層考量。
培養飛行員及相關技術人員是人民空軍初創時期的首要任務。因此,毛澤東特別重視航校建設。1949年8月,劉亞樓赴蘇談判,希望蘇聯援助中國空軍建設。同年10月,劉亞樓從蘇聯回國后,毛澤東在中南海單獨約其談話,叮囑道:“亞樓同志,空軍的基礎好差,起步快慢,關鍵的一條是看航校辦得怎么樣,你當務之急和首要任務,是選好辦校人。”“有什么困難,可以直接找我。”毛澤東訪蘇回國后,再次向劉亞樓詢問航校開辦情況。聽完匯報后,毛澤東滿意地說:“一定要再接再厲,早點把翅膀練硬,早日上天作戰!你們的任務是很緊迫的,人民實在等得焦急了,希望空軍很快地學會,學會了就打,越快越好,快一天也好。”
1950年10月,毛澤東毅然作出抗美援朝的重大戰略決策。1951年6月22日,毛澤東當面指示劉亞樓:“空軍要抓緊時機參戰,以求得戰斗鍛煉。新兵種初次參戰不可能等到準備工作完全充分。初次打仗不要設想一鳴驚人,一鳴則已,不必驚人。”由于貫徹了毛澤東提出的“邊打邊建”方針,人民空軍在戰火中接受淬煉,迅速成長壯大起來。
在領導建設人民空軍的同時,毛澤東也密切關注人民海軍的籌建工作。在人民海軍組建過程中,曾面臨海軍領導機關是一個戰略決策單位還是軍委總參一個業務部門的定位問題。因關系重大,聶榮臻特意給正在訪蘇的毛澤東去電話。毛澤東明確回話:“海軍應該是一個戰略決策機構,是一個軍種,應單獨成立司令部。海軍領導機關應設在北京。”講話明確了海軍在人民軍隊編成中的獨立軍種地位,為后續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科學依據。
毛澤東對近代以來中國“有海無防”的教訓,對飽受帝國主義侵略的國恥有著切身體會,所以他極為重視海軍建設。1953年2月19日至24日,毛澤東先后乘坐“長江”“洛陽”艦由武漢順流而下至南京,首次視察海軍艦艇部隊。視察中,毛澤東對水兵說:“過去你們在陸地上,那時要求同志們要愛山愛土,現在你們是海軍,應該愛艦愛海洋。”他反復用百余年來的歷史教訓教導水兵:“過去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大多是從海上來的,現在太平洋還不太平。我們應該有一支強大的海軍。”在談到國際形勢時,毛澤東說:“帝國主義如此欺負我們,我們要爭氣,要認真對付。我們的海岸線這么長,一定要建設強大的海軍。過去我們沒有空軍,也沒有海軍,現在我們已經有了飛機,有了軍艦,只要我們一起努力干,我們的前途是非常光明的。”視察中,毛澤東還為“長江”“洛陽”“南昌”“黃河”“廣州”五艦題詞,連續5次寫下了“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的題詞,足見毛澤東對建設強大海軍的信心和決心。
毛澤東在談話中還多次要求大力加強裝甲兵、炮兵等陸軍技術兵種建設。諸如提出:“我們從實際出發,一下子搞不起機械化部隊,先從坦克搞起嘛!就讓許光達去拉這個架子”。“往娘懷里躲的崽沒出息,要在戰斗中建設裝甲兵!”“你們都當過紅軍,那時候是小米加步槍。現在不同了,有了坦克還有飛機、大炮,這些東西技術性很強。你們都還年輕,要好好學習文化、學習技術,把坦克兵搞好。”在毛澤東的領導和關懷下,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后組建了空軍、海軍和陸軍各兵種領導機構及所屬部隊。隨著規章制度、組織體制、干部配備、武器裝備和軍事院校的相繼建立和完善,至20世紀50年代末,人民解放軍初步完成了由單一陸軍向諸軍兵種合成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軍隊的轉變,實現了軍隊力量結構和戰斗力質的躍升。
二、發展尖端武器,籌劃三線建設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高瞻遠矚,果斷決策發展以原子彈為代表的國防尖端武器,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威脅和核壟斷,極大地提升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此外,20世紀60年代初,為了更好地實施積極防御的軍事戰略方針,毛澤東未雨綢繆,判定存在爆發戰爭,特別是核戰爭的危險,按“早打、大打、打核戰爭”的標準,“靠山、分散、隱蔽、進洞”的布局原則積極籌劃三線建設。除其著作外,毛澤東在談話中對發展尖端武器,籌劃三線建設也有大量生動論述。
延安時期,毛澤東即明確表示“原子彈是美國反動派用來嚇人的一只紙老虎”,但他也堅持認為,要反對原子彈,就必須掌握原子彈。1955年1月15日,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聽取了發展原子彈事業的匯報。聽完匯報后,毛澤東說:“我們國家已經知道有鈾礦,科學研究也有了一定的基礎,現在到時候了,該抓了。認真抓一下,一定可以搞起來。現在有蘇聯對我們援助,我們一定要搞好!自己干,也一定能干好!”這次會議作出了發展核工業的戰略決策,標志著我國核工業建設的開始。正當我國尖端武器事業發展步入正軌,1959年夏,蘇聯決定中斷對華技術援助。旋即國民經濟進入嚴重困難時期,研發原子彈面臨“上馬”還是“下馬”的艱難抉擇。關鍵時刻,毛澤東以戰略家的膽識和氣魄強調要下決心搞尖端技術,并多次強調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1960年7月18日,毛澤東在北戴河中央工作會議上表示:“自己動手,從頭做起,準備用八年時間,拿出自己的原子彈。要下決心搞尖端技術。赫魯曉夫不給我們尖端技術,極好,如果給了,這個賬是很難算的。”1962年6月8日,毛澤東指示應抓緊對尖端武器的研制,說道:“戰爭一旦打起來,常規武器固然重要,但尖端武器我們也要有那么幾件……你們都看過《封神演義》么?書中的各路仙家手上都有那么一兩件‘法寶’,很可以克敵制勝呢!將古比今,所以說敵人手上有的我們要有,敵人手上沒有的我們也要有!”1964年5月,李富春在中央工作會議上引述毛澤東關于發展原子彈的講話:“原子彈要有,搞起來也不會多,但要搞起來,搞起來嚇嚇人。”毛澤東關于發展核武器的談話既生動形象又鏗鏘有力,旁征博引又不失風趣幽默,體現了他對發展國防尖端武器的熱切期盼和堅定支持。
在毛澤東的前瞻決策下,我國原子彈、氫彈、導彈等尖端武器相繼研制成功,極大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和懾戰止戰能力,有效維護了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
1964年5、6月間,毛澤東在中央工作會議上,要求全黨把三線建設當作一件重要且緊迫的戰略任務來看待。他指出:“國防工業建設要同帝國主義、修正主義爭時間、搶速度,對沿海工廠搬遷和三線建設要熱心些,不能冷冷清清,積極性越高越好,哪怕是粗糙一點,也要趕快搞起來。”“把這些事做好了,我就放心了。”同年5月27日,毛澤東在中南海菊香書屋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他在講話中強調“在原子彈時代,沒有后方不行”,還說:“前一個時期,我們忽視利用原有沿海基地,后來經過提醒,注意了。最近幾年又忽視‘屁股’和后方了。”根據毛澤東的指示,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作出了三線建設的重大戰略決策。同年8月,中央書記處會議決定首先集中力量建設內地,在人力、財力、物力上給予保證,由此拉開了三線建設的序幕。三線建設期間,中西部地區眾多工業城市相繼興起,有力地改善了新中國工業生產布局,扭轉了中西部地區交通落后的狀況,使新中國有了堅實可靠的戰略大后方。
值得一提的是,在三線建設的眾多項目中,毛澤東十分重視攀枝花鋼鐵工業基地的建設。攀枝花市位于川滇交界處,戰略資源儲量豐富,且依山傍水、地形險要,被確定為三線建設的重點地區。1964年5月,毛澤東針對當時嚴峻的國際形勢和經濟發展的需要,重新提出加快建設攀枝花鋼鐵廠的問題。他不無焦慮地說:“不建攀枝花,打起仗來怎么辦,我睡不好覺。”“攀枝花建設要快,但不要潦草。”6月6日,毛澤東在中央工作會議上講話,再次談到攀枝花鋼鐵基地的建設問題。他說:“攀枝花搞不起來,我睡不著覺。你們不搞攀枝花,我就騎著毛驢去那里開會;沒有錢,拿我的稿費去搞。現在到解決問題的時候了。搶時間,搶在戰爭爆發之前。”8月19日,毛澤東在中央書記處會議上強調:“攀枝花是戰略問題,不是鋼鐵廠問題。現在抓是抓了,但要抓緊,要估計到最困難的情況,有備無患。”“現在再不建設第三線,就如同大革命時期不下鄉一樣,是革命不革命的問題。”在毛澤東的高度重視與決策部署下,數十萬各路建設隊伍奔赴攀枝花,荒山扎根,野嶺建廠。攀枝花鋼鐵基地的建成發展,為新中國的國防安全和國防工業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
三、狠抓軍事訓練,聚力練兵備戰
新中國成立之初,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和國民黨殘余勢力對新中國虎視眈眈。為應對可能發生的戰爭,毛澤東要求全軍狠抓軍事訓練。1950年12月3日,毛澤東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的名義發布《關于改變一九五一年部隊教育時間比例的指示》,指出“現為適應目前形勢的發展,需要加緊部隊的軍事訓練”。自此,人民解放軍開始進行正規化訓練。除著作文獻外,毛澤東在談話中對加強軍事訓練也有諸多論述,這里僅以20世紀60年代群眾性練兵活動時的相關談話舉例。
開展軍事訓練過程中,全軍貫徹“以我為主”的建設方針,成功探索了典型示范的工作方法。南京軍區某部副連長郭興福的練兵方法受到葉劍英的重視。1963年12月,葉劍英向中央軍委和毛澤東致電,建議軍委向全軍推廣“郭興福教學法”。毛澤東仔細審讀了葉劍英的報告,當看到“把兵練得思想紅、作風硬、技術精、戰術活,而且身強力壯,一個個都像小老虎一樣”時,他在下面劃了一道杠,并說道:“這一條我最感興趣。郭興福教學法對傳統的練兵方法不僅是繼承,而且有發展。”還指出,總參鎮江現場會“到會的多是‘后排議員’(指機關部門的領導和抓軍事訓練工作的副職),難以推廣,必須讓‘前排議員’(指主官)到會,一把手親自抓。”1964年1月,中共中央軍委發出指示,號召全軍立即行動起來,學習“郭興福教學法”。全軍積極響應毛澤東和中央軍委號召,掀起了群眾性大練兵、大比武熱潮。
為了檢驗訓練效果,在中央軍委的統一安排下,人民解放軍各總部、各大軍區、各軍兵種于1964年分別組織了大比武。1964年6月15日,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專程來到北京西郊的射擊場觀看練兵匯報表演。射擊表演結束后,毛澤東興致勃勃地瞄了國產最新半自動步槍,并指出:“神槍手是練出來的。子彈可以多造一些,要多打,多練,平時多用一些子彈,打起仗來就省子彈了,打得準了嘛!”隨后,毛澤東又來到偵察兵比武場地。對于偵察兵的陸上功夫,毛澤東表示滿意,但在他看來,偵察兵還應該有水下功夫。因此,毛澤東指示:“部隊是不是可以大規模地搞游泳訓練?游泳訓練夏天完全可以搞。部隊要學游泳。單靠游泳池不行,要學會在江海里游。不經過大風大浪不行。”在觀看“夜老虎連”匯演時,毛澤東強調:“訓練部隊晚上行軍,晚上打仗,要多練習,要注意普及,戰士的身體要很好,體力要好。過去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白天是敵人的,晚上是我們的,抗美援朝戰爭也是這樣。今后戰爭,我們還是要在晚上和敵人打。‘夜老虎連’要普及,現在可以一個營先搞一個連,將來要使全軍都成為‘夜老虎’,這樣,打起仗來,天下就是我們的了。”匯演過程中,毛澤東還指出:“軍隊非要學會兩個東西,一個是會打,一個是會走。會打,會走,軍隊都要學會。”“要從困難著想。什么問題從困難著想就不怕,不妨把它多想一點,想盡。”“要多練習,要注意普及。”“練武還要練文,注意學習文化。”這些談話在肯定練兵比武成績的同時,也對進一步深化軍事訓練提出了要求。
從戰爭中學習戰爭,是人民軍隊由小變大,由弱到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一條重要經驗。1965年3月,在同外賓談話時,毛澤東談及自己的戰爭經驗,說道:“我打仗從來不看書,指揮作戰時,書少看一點,看多了不好。”他認為:“戰場就是學校,軍事學校可以辦,但不要學得太長了,一讀二三年,太長了,幾個月就行了,什么陸、海、空學校,不怎么高明;有些現代化武器的研制需要的時間長一些,而武器的使用和訓練士兵不需要很長時間,訓練炮兵一個月就行,訓練駕駛員、飛行員,幾個月就夠了,最多一年,主要是在戰場上訓練。”談話表明,對戰爭規律的正確認識從根本上只能來源于戰爭實踐。
軍事訓練是生成和提高軍隊戰斗力的基本途徑,是最直接的軍事斗爭準備。新中國成立后,為應對可能的侵略戰爭,在毛澤東的推動下,全軍狠抓軍事訓練,突出軍事訓練的戰略地位,促進了軍事訓練的深入開展,提高了人民軍隊的備戰打仗水平。
四、統籌經濟國防,注重協調發展
新中國成立伊始,國家財政經濟嚴重困難,面臨著鞏固新生人民政權,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的艱巨任務。毛澤東審時度勢,確立了國防建設要服務于經濟建設大局并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指導原則,對統籌二者關系進行了一系列探索。除著述外,毛澤東在談話中對此也有諸多論述。
1956年2月,輕工業部、紡織工業部在向毛澤東匯報對沿海工業采取限制發展的方針時,毛澤東說:“有的同志好像戰爭就要來的樣子,準備著架子在等待戰爭,因此要限制沿海,這樣不妥。輕工業百分之七十在沿海,不積極利用,還靠什么來提高生產?”毛澤東還針對有些同志怕打仗,不敢在沿海搞工業建設的思想,指出:“好像原子彈已經在三千公尺上空了”,“不要說三千公尺上空沒有原子彈,就是一萬公尺上空也沒有原子彈。”又說:“不用說有十年、十二年,我們應當辦好沿海的工業,就算只有八年、七年、六年,甚至只有五年時間,我們也應當在沿海好好地辦四年的工業。辦了四年以后,等第五年打起來再搬家,也完全合算。”1958年5月至7月間,中共中央軍委召開擴大會議,針對當前形勢討論國防建設問題。時任海軍副司令員劉道生在會上發言,提出經過10年到15年時間,海軍逐步發展艦船40萬噸。對于這一觀點,毛澤東指出:“我是始終主張建立一支強大海軍的,但要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而發展。劉道生的發言,可能急了點,但要保護他的積極性,他主張的數字并不大嘛。打個比方,蔣介石的海軍像個蚊子,風一吹就吹跑了。我們要建設強大海軍。”“我們除了繼續加強陸軍和空軍的建設外,必須大搞造船工業,大力造船,建立‘海上鐵路’,以便在今后若干年內建立強大的海上戰斗力量。”1964年,毛澤東在聽取國家計委關于“三五”計劃匯報時,提出了“兩個拳頭,一個屁股”的論斷,表示:“農業是一個拳頭,國防是一個拳頭,要使拳頭有勁,屁股就要坐穩,屁股就是基礎工業。建設要按客觀規律辦事,只能是有多少錢辦多少事,不能搞多了,不能以我們這些人的壽命來考慮事情。要少而精,集中力量打殲滅戰,留有余地。”“沒有坐穩,沒有站穩,是要跌跤子的。”毛澤東的這些論述,既指明了國防建設在國家總體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又深刻揭示了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之間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的辯證關系。
眾所周知,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國防為中心的三線建設,也是兼顧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典型。1964年6月6日,毛澤東在中央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搞三線工業基地的建設,一、二線也要搞點軍事工業,各省都要有軍事工業,要自己造步槍、沖鋒槍、輕重機槍、迫擊炮、子彈、炸藥。”按照毛澤東“早打、大打、打核戰爭”和“備戰、備荒、為人民”的戰備要求,全國開展了大規模經濟、軍事布局調整。
毛澤東著眼于國家安全與發展戰略全局,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擺正了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促進了國家經濟結構的調整,增強了新中國的國防實力。
五、繼承光榮傳統,發揚優良作風
毛澤東在領導人民軍隊的革命實踐中,培育和形成了我軍特有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在領導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始終把繼承發揚軍隊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擺在突出位置。除著作文獻外,毛澤東談話中也有許多此類論述。堅持黨指揮槍的根本原則和制度。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是人民軍隊的建軍之本、強軍之魂。革命戰爭時期,在毛澤東的領導下,經過三灣改編和古田會議,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始終強調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并有一系列的明確指示。劉伯承就曾回憶稱:“1949年剛解放進城,六個軍區司令員去看毛主席。當時心想,毛主席可能要講幾句鼓勵的話。可沒有想到,毛主席開頭就說:你們這些人要守規矩,聽指揮啊,不然我就從你們幾個人開刀。”毛澤東這里談到的“聽指揮”指的便是部隊首長要聽從黨委領導,軍隊要聽從黨中央的絕對領導。1957年8月,毛澤東在青島對海軍建設作出指示:“希望你們把海軍抓好。軍隊要起無產階級專政柱石的作用,軍隊是黨領導的,靠得住”。毛澤東的上述講話強調了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是人民軍隊完全區別于一切舊軍隊的政治特質和根本優勢。
堅持群眾路線的根本作風。革命戰爭年代,人民軍隊在黨的領導下,緊緊依靠和廣泛發動人民群眾,形成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取得了一場又一場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勝利。新中國成立后,堅持群眾路線這一優良作風在人民軍隊的建設中得到了良好傳承。1953年2月24日,毛澤東登上了“南昌”號軍艦,與官兵們親切交談。毛澤東說道:“海上也有群眾,漁民就是群眾。要依靠漁民,不要脫離群眾。要到漁民中去,和漁民打成一片,一定要搞好軍民關系。”講話強調了海軍官兵要發揚優良傳統,保持同人民群眾魚水情深、生死與共的關系。1958年,中共中央軍委擴大會議期間,彭德懷多次向毛澤東匯報會議進展情況。匯報中,毛澤東不無感慨地講道:“我是喜歡這支軍隊的,自從它誕生的第一天起,就面對著國內外強大敵人,經過幾十年的浴血奮戰,從勝利到失敗,再從失敗到勝利,靠的是什么?一是聽從黨指揮槍;二是懂得并且履行了‘他們不是為著少數人的或狹隘集團的私利,而是為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著全民族的利益,而結合,而戰斗的。緊緊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為中國人民服務,就是這個軍隊的唯一宗旨’。這個法寶,是我們獨有的,敵人想學,也學不去。”可見,毛澤東將群眾路線視為人民軍隊克敵制勝的獨有法寶。
堅持官兵一致、發揚民主。人民解放軍歷來強調官兵一致,形成了有別于一切剝削階級軍隊的新型官兵關系。1967年9月,毛澤東同第二十軍政委南萍和空五軍政委陳勵耘等干部們談話,在談到干部和群眾的關系時,說道:“我們的軍隊歷來有兩種作風,一是民主作風,官兵關系好;另一種是訓人、罵人、擺架子,不平等待人,缺乏民主,上下級關系不好。現在有的干部緊張嚴肅有余,團結活潑不足。所謂團結,是指的民主作風,是指的平等待人。老爺要向小爺學習,大官要向士兵學習。要向群眾學習,要向戰士學習,要放下架子,什么都是群眾創造的。”毛澤東對領導干部的諄諄告誡,對于加強和改進軍隊作風,引導軍隊堅持官兵一致、發揚民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在指導人民軍隊的建設過程中,繼承和發揚了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這不僅是我軍的鮮明特色和政治優勢,更是建設強大人民軍隊的力量之源。
結 語
總體上講,毛澤東談話與已出版的毛澤東著作,具有明顯的同構性和同向性特征。同構性,即從內容上看,毛澤東談話與其著作文獻在內容上具有互補性。這種互補性體現為兩種情況,一是著作中寫到的史實、理論、思想,談話中也談了,雙方在內容上互為印證、充實;二是著作中沒有寫到的,談話中說了,其談話內容對著作起補充作用,二者互補為完整的體系。同向性,即從研究和解決問題的方向上看,毛澤東談話與已出版的毛澤東著作,其所論述、研究、解決的問題,均是朝著中國革命和建設同向發力的,均是堅持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這個根本方向的。
本文梳理的毛澤東有關新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的談話即展現出了上述特征。相較于毛澤東軍事著作對相關理論闡發的周密完備,這些談話往往是與人即興交流,思維碰撞的產物,對人民解放軍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同樣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其中,領導建設諸軍兵種合成的現代化革命軍隊,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維護了國家領土主權安全;決策發展尖端武器,籌劃領導三線建設,增強了新中國懾戰止戰能力,建立起了堅實可靠的戰略大后方;狠抓軍事訓練,聚力練兵備戰,提升了人民軍隊備戰打仗能力;統籌兼顧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既為國防建設提供雄厚的物質基礎,也為經濟建設提供堅強的安全保障;繼承發揚人民軍隊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為永葆人民軍隊性質、宗旨、本色提供堅實根基。
限于篇幅,本文所述僅是毛澤東談話中有關新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部分論述。這些談話與其著作文獻在內容上相互充實、相互印證,但在形式上又各有千秋,往往是口頭重點突出,筆下全面深入;談話微處叮囑,著述宏觀擘畫;言談指點當下,筆力謀劃長遠。而從談話的視域出發,使我們對毛澤東與新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有了更為全面、深刻的了解。因此,總結“說”出來的毛澤東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不僅有利于發掘、研究毛澤東的軍事思想、政治涵養、人格魅力、語言藝術,而且對當前學習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推動新時代政治建軍方略全面落實,全面加強練兵備戰,提高軍隊打贏能力,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加快把人民軍隊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提供堅強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