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丟掉了城市,再丟掉了農村,就沒有什么可丟的了。
因一檔電視節目,寫下了這個題目,一直找不到契入點,擱筆許久。近日,看到兩篇文章,打開了思路。一篇是李昌平同志的關于"農村主體缺失"的文章,一篇是陳先義同志的關于"'官兵'稱謂"的文章。
李昌平同志的文章«人民群眾的主體缺失,是一切問題的根源»。文章中說:"基層社會的基本主體,是人民群眾。什么叫人民群眾呢?唯一正確的答案是:組織起來占有生產資料的勞動者,才是人民群眾,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民群眾。也只有人民群眾,才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建設主體。農村沒有人民群眾,天天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不可能的!"
陳先義同志的文章«對"指戰員"的稱謂怎么就變成了"官兵"?»。文章對"官兵"的稱謂進行了有力的回擊與批判。其實,稱謂的改變,隱藏著一定的社會密碼,并不是一個小問題,不可不察。
鄉賢歸來,誰是鄉賢?
很少看電視,近日,晚飯后,隨手打開電視機,看到了一期節目,當時,并未注意是哪個臺,節目內容是:某央視主持人與某影視明星探訪鄉村建設。當他們隨著鄉村的道路行進時,一塊標語牌突入鏡頭,映入眼簾。標語的內容大致是:歡迎鄉賢。至此,很是詫異。
鄉賢,誰是鄉賢?是資本背后的人嗎?還是人背后的資本?曾經的許老板是鄉賢嗎?咤叱風云的某云是鄉賢嗎?鄉賢和黨員是什么關系?
鄉賢,百度百科釋義:品德、才學為鄉人推崇敬重的人。出處,唐劉知幾«史通•雜述»:"郡書者矜其鄉賢,美其邦族"。鄉賢的稱謂,透著一股封建的腐朽之氣。
其實,在這片曾經多災多難的土地上,對于鄉村建設,很多的有識之士并不是沒有進行過探索,但無一不是失敗了。比如,梁漱溟的鄉村建設。只有在新中國成立后,農民被組織起來了,占有了生產資料,才掀起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高潮,八萬座水庫就是那時候建起的。
當下,新時代新農村建設不應呼喚鄉賢歸來,而應走塘約道路、南街村模式。
正如李昌平同志所說:"從農村開始,把激活和培育基層社會的基本建設主體放在第一位,才是共產黨人及社會主義者的頭等大事和根本任務!"
共產黨人歸來,拾起信仰和社會主義建設者身份及立場,保住農村,建設新時代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