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被萬贊送上首頁的是“重啟八次人生”的錢學森。
因為太過“學霸”,經歷太過傳奇,每一次接受的挑戰太像“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且達成的任意一個功績于常人而言,可能是窮其一生才能達到的高度,所以網友直呼他“重啟人生多次”,一輩子活出了別人幾輩子的價值,紛紛“膜拜”——
今晚,便要帶你細數錢老那——
“小說都不敢這么寫”的傳奇經歷
是為敬仰與共勉
01
來,先展示一下
“學霸”的求學履歷↓↓
1923年9月,12歲的他進入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學習。
1929年9月,18歲的他抱著科學救國和振興中華的遠大理想,以優異成績考入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大學期間錢學森得了傷寒病,在家臥病一月余,后因體弱休學一年)
1934年6月大學畢業后,23歲的他考取清華大學公費留學生(劃重點:以航空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被錄取)。
1935年9月,24歲的他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劃重點:僅用一年時間,就獲得了碩士學位)。
1936年9月,25歲的他轉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在世界著名力學大師馮·卡門教授(記住這個名字,后面還會出場)指導下,從事航空工程理論和應用力學的學習研究。
02
填報志愿這段經歷,
不是段子,是真事!
錢學森當年報考大學也要填志愿,
父親叫他先聽聽大家的看法,
于是,就有了這么一出——
他中學數學老師認為他數學好,
應該報數學系,將來當數學家。
他國文老師認為他的文章寫得好,
要報中文系,將來當作家。
他的母親希望子承父業,學教育。
還有老師認為錢學森藝術上有天賦,
建議學畫畫學作曲,當畫家作曲家。
那時的錢學森,
立志做詹天佑式工程師,要給中國造鐵路,
而當時日軍的狂轟濫炸讓他痛心意識到,
沒有強大的航空工業,中國只能任人欺負。
國難當頭,他毅然決定改變學習方向,
投身航空工業。
03
就問,有誰不希望被
(大師級)導師夸成這樣↓↓
25歲時,錢學森被力學大師馮·卡門
破格錄取為博士研究生。
導師回憶第一次見面:
我抬頭看見一位個子不高、儀表嚴肅的年輕人,他異常準確地回答了我所有的問題。他思維的敏捷和富于智慧,頓時給我以深刻印象。我建議他轉到加州理工學院來繼續深造。
相處之后,導師評價:
錢學森在許多問題上和我一起工作。我發現他非常富有想象力,他具有天賦的數學才智,能成功地把它與準確洞察自然現象中物理圖像的非凡才能結合在一起。
作為一個青年學生,他幫助我提煉了我自己的某些思想,使一些很深的命題豁然開朗。這種天資是我所不常感到的。因而,他和我成了親密的同事。
接著,跟導師一起出成果了——
錢學森與馮·卡門共同完成的高速空氣動力學問題研究課題,建立的“卡門-錢近似”公式,使他在28歲時成為世界知名的空氣動力學家。
04
驚艷職場,不過二十七八歲!
這是錢學森回國前的工作履歷,1938年(27歲)至1955年(44歲)8月,他先后任——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助教、講師、副教授
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副教授、教授
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教授和噴氣推進中心主任等職
從事空氣動力學、固體力學和火箭、導彈等領域的研究
劃重點:
1947年初,36歲的錢學森進入了麻省理工學院年輕的正教授行列。同年,錢學森回國探親,與聲樂家蔣英(表哥是徐志摩、表弟金庸)結婚。
05
一段“國士之所以為國士”的
聽證記錄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
宣告成立的喜訊傳到美國后,
錢學森和夫人蔣英便商量著早日趕回祖國。
然而,美國卻以各種方式阻撓,
錢學森被迫參加了一場接一場的聽證會。
問:你效忠誰?
錢學森:我效忠中國人民。
問:在本國和中國發生沖突時,你是否會為了美國而與中國作戰?
錢學森:我現在不能回答這個問題。
問:你現在不能回答還是不愿回答這個問題?
錢學森:我現在可以回答這個問題,我的回答如下,我已說過我必然效忠中國人民,對此是毫無疑問的。
這樣的回答勢必不會讓美方滿意,
當時的美國海軍部副部長放狠話:
“他知道所有美國導彈工程的秘密,
一個錢學森抵得上五個海軍陸戰師。
寧可把這個家伙給槍斃了,
也不能放他回中國去!”
于是,錢學森遭到了無理拘禁,
15天的非人折磨,使他瘦了15公斤,
一度失去了語言能力。
緊接著,是長達五年的軟禁。
直到后來,他拿香煙紙發出求助信,
周恩來總理過問才得以脫身。
圖丨1955年錢學森一家啟程回國時合影
值得一提,在被監視期間,
錢學森仍未放棄學術研究,
寫成《工程控制論》一書及“物理力學”講義。
他的導師馮·卡門看到之后,
留下令錢學森激動不已的一句:
“你現在學術上已經超過了我。”
06
他的“開創”與“第一”,
深深影響了中國!
“兩彈一星”元勛
由于錢學森回國效力,
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研發
至少向前推進了20年!
“中國航天之父”
他是我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
“中國導彈之父”
“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
“火箭之王”
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
……
對!這些都是他!錢學森!
但是,遠不夠定義他的一生。
他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
噴氣推進、工程控制論、物理力學等
技術科學領域都有開創性貢獻,
他的人生還擁有這些“第一”——
受命負責組建我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這一年錢學森45歲)
指導設計我國第一枚液體探空火箭
協助聶榮臻成功組織了我國第一枚近程地地導彈發射試驗
作為技術總負責人,協助聶榮臻組織實施了我國首次導彈與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這一年錢學森55歲)
牽頭組織實施了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任務
組織完成“實踐一號”衛星發射試驗,首次獲得我國空間環境探測數據,為我國研制應用衛星、通信衛星積累了經驗(這一年錢學森60歲)
指揮成功發射了我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使我國成為繼美國、蘇聯之后第三個掌握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
參與組織領導了我國洲際導彈第一次全程飛行、潛艇水下發射導彈和地球靜止軌道試驗通信衛星發射任務,為實現我國國防尖端技術的新突破建立了卓越功勛(此時錢學森已年過七旬)
這些“第一”,
無論哪一個寫進生平——
這些常人難以企及的稱呼,
無論哪一個冠在名前——
都堪稱國之脊梁,值得我們久久敬仰。
07
“航天”一詞是錢老首創的
自神舟五號起,
每一位從太空凱旋的航天員,
都會特意前往錢學森家中報到,
向這位中國航天奠基人報告好消息。
這個浪漫而有情的“航天傳統”,
一直延續到錢老去世。
神舟七號,成為錢老一生中看到的
最后一次中國載人航天任務。
那么,我們國家為什么叫“航天員”
而不是“宇航員”?
這是一種更貼切的專業稱呼,
也是一種文化傳承。
錢老認為,在相當長的時間內,
人類宇宙航行活動只能局限在太陽系內,
“宇宙航行”不免夸大,
同時受毛主席詩句“巡天遙看一千河”的啟發,
便將人類在大氣層以外的飛行活動
稱為“航天”,這也是對“巡天”一詞的延伸。
“航天人”“航天員”這些稱呼便由此而來。
08
錢老的一些超前預見
看完驚呆了
你以為這就結束了?
不不不!
當下正熱門的概念,
錢老也早有洞察和預見……
關于新能源汽車
早在30年前,錢學森就高瞻遠矚,提出了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建議,“我國汽車工業應跳過用汽油柴油階段,直接進入減少環境污染的新能源階段。”
關于VR(Virtual Reality,即虛擬現實)
錢老曾為VR取名“靈境”,還說此譯名“中國味特濃”,他當時預言,“靈境技術是繼計算機技術革命之后的又一項技術革命。它將引發一系列震撼全世界的變革,一定是人類歷史中的大事。”
關于人工智能
他設想人機結合最終的形態,便是“人機融合”——人在機器的幫助下變成“超人”。錢學森為人工智能選擇了人機結合、以人為主的發展方向——如果存在進化,那進化的一定是人類。
關于“賽博”
20世紀90年代初,錢學森對Cyberspace(賽博空間)也非常關注。與錢老共事過的一位科學家回憶,“1991年,我剛到錢學森老先生辦公室工作不久,他就告訴我,你們這些研究信息的人應該重點關注和跟蹤Cyberspace的內涵、發展,以及其戰略意義。”
關于星際航行
他首創了“星際航行”一詞,早在1953年就研究了星際航行理論的可行性,還在《星際航行概論》中詳盡論述了行星之間以至恒星之間的飛行。
“你在一個晴朗的夏夜,
望著繁密的閃閃群星,
有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失望吧!
我們真的如此可憐嗎?
不,絕不!我們必須征服宇宙。”
——錢學森寫于24歲
故人逐星去,傳奇永存世。
愿我們同樣以
一顆不可被征服的宇宙之心,
在錢老和無數國士的脊梁之上,
去征服自己想要的那片星辰大海
內容參考丨央視新聞、新華社、清華大學新聞網、光明日報、澎湃新聞等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