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中國在近代轉型過程中,保住了新疆,卻沒有保住蒙古?大概翻了翻前面的回答,各有千秋,但我認為主要的應該是下面的三個原因。
第一個,前面有人提到的,帝國主義勢力均衡的問題。
新疆靠近中亞,英俄都想染指,所以很難一方獨吞,蒙古不同,只有俄國虎視,日本當時還只是心里想想,手伸不了那么遠。所以,一旦中國有變,蒙古會被俄國吞并,但是新疆因為英俄相互掣肘,就不大會被一方獨吞。
但英國在中國的利益更多的是商業利益,主要集中在沿海和長江流域,相比之下,保住這些利益更重要,西藏主要是戰略價值,只要保證中國或者俄國不囤積重兵,威脅到英國在中亞和印度的利益就可以。而俄國不同,俄國和我國大面積接壤,更多的是表現為領土野心。
所以,當清朝滅亡機會窗口出現的時候,俄國的反應是在邊境地帶擴張勢力影響,而英國則希望中國能夠盡快穩定下來,保證他們在沿海地區和長江流域的商業利益。
第二個,清朝對新疆和蒙古的重視程度不同。
對清朝來說,蒙古是“自己人”,是絕對不能放棄的,也絕對不能允許漢人染指,這個政策貫穿整個清朝。所以,蒙古的開發很晚,差不多到1907年之后,才開始在東北和內蒙一些地方對漢人墾荒弛禁,而且是嚴格控制規模的,隨時準備后退。
新疆就不同了。對清朝來說,新疆是遙遠的地方,是可進可退的地方。只要保持新疆大體穩定,也沒有比較強勢的勢力崛起,不威脅到蒙古的安定,也沒有比較強勢的勢力崛起,威脅清朝對蒙古的統治,清朝對新疆更多時候的態度就是聽之任之。
所以,新疆發生叛亂之后,朝廷都會出現干脆放棄的聲音,但如果蒙古出現問題,朝廷從來沒人說可以放棄蒙古。
第三個,社會結構重組和統治方式的調整。
蒙古和新疆都在清朝初期進行了社會組織結構改造,但清朝在這兩個地方的統治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因為蒙古是清朝的“自己人”,所以蒙古編旗治理是模仿滿洲八旗的方式,清朝的統治要更加直接,延伸到基層社會的程度更為深入。而新疆不同,清朝在新疆的統治方式接近于委托式治理。也就是說,只要駐軍保證基本秩序就可以,一般的民政和社會管理,都是交給當地的社會精英來代替朝廷完成的。可以總結為四個字,統而不治。
但是,在晚清時期,這個情況發生了變化。
恰恰是因為新疆發生了大規模叛亂,整個新疆原來的社會結構和統治體系完全被打碎了,所以,左宗棠率軍平叛的同時,也重建了新疆的統治體系,為之后的建省做好了前期準備工作。可以說,沒有叛亂,沒有左宗棠平叛,新疆建省就不大可能。
不要小看建省。建省是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加強的重要過程,意味著統治更為直接,也更接近現代國家對地方的治理模式。
但是蒙古沒有經歷這個過程。所以蒙古一直維持著前現代的治理模式,仍然是朝廷冊封蒙古王公,由蒙古王公代表朝廷管理本部老百姓,朝廷只關心的目標就是兩個,第一,保持穩定,不發生叛亂,第二,沒有外部勢力插手。對老百姓,死活都無所謂。
第四,清朝滅亡時的治理體系和官僚體系不同。
這是接著上一條談。正因為新疆建省了,所以朝廷對新疆加強了控制,建立了比較完整的治理體系,中央下來的官僚體系一直延伸到縣一級,而這個官僚體系基本上是由漢人充任的,這也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楊增新能夠迅速控制新疆局勢的基礎條件。楊增新、金樹仁和盛宣懷時期,新疆不是沒有遇到過危機,也遇到過,但是因為各地都有漢人官僚體系,所以不是上層想怎么樣就能怎么樣的。
但是蒙古沒有經歷這個過程。到辛亥革命發生的時候,蒙古的漢人很少,而且主要集中在現在遼西、冀北這一帶,也就是比較適合墾殖發展農業的地區,外蒙完全談不上,也沒有完善的中央管理體系,所以,一旦上層王公決定獨立,或者投靠外部勢力,遇到的阻力就很小。
所以,總體而言,新疆和蒙古之間,中國能否延續統治,其實就是差了一次大規模的叛亂和平叛。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