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旗幟是這樣被丟掉的...
十七屆四中全會閉幕了,相關的文件已陸續出臺,我認真學習了已經發表的全部文件。
中國共產黨從十二大開始(改革開放以來),每一屆中央委員會都有一次專門針對黨的建設的會議,至今我黨已開過六次這類性質的會議。從六次會議的文件,我看到了我國腐敗(反腐)發展的歷史,更看清了毛主席的旗幟是怎樣離開我們的。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次會議的精神,我把前五次(關于黨建的)會議的主要內容和一些特點作如下總結,重溫這段歷史大概我們可以從中看出一些脈絡。
十二屆二中全會(1983年10月11日至12日,胡耀邦主持)
會議的主要內容:
1,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整黨的決定》;
2,鄧小平提出了思想戰線不能搞精神污染,要警惕資產階級思想的腐蝕;
3,陳云提到共產黨員不能搞以權謀私;
4,印發的學習文件是:《毛澤東同志論黨的作風和黨的組織》,毛澤東思想是這次整黨的指導思想。
會議的主要特點:
1,當時腐敗還未成氣候,但資產階級自由化有泛濫的趨勢,因此這次會議鄧小平、陳云都提出了在改革中警惕資產階級腐蝕的問題;
2會議明確把毛澤東思想作為這次整黨的指導思想。
十三屆六中全會(1990年3月9日至12日,文件沒有提到主持人)
會議的主要內容:
1,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同人民群眾聯系的決定》;
2,剛剛經歷了“六四”風波,意識到我們黨正在受到資產階級思想的侵蝕,已存在著嚴重的脫離人民群眾的現象。會議明確指出:如果不能正確地運用權力,如果不能自覺抵制資產階級和其他剝削階級腐朽思想的侵蝕,就會滋長脫離群眾的危險,全黨同志必須時刻警惕這種危險,經受住執政和改革開放的考驗,努力保持和發展黨同群眾的密切聯系。
會議的主要特點:
1,在“六四”風波的背景下,明確提出我們黨正在受到資產階級思想的侵蝕,已存在著嚴重的脫離人民群眾的現象,如果不能正確地運用權力,如果不能自覺抵制資產階級和其他剝削階級腐朽思想的侵蝕,就會滋長脫離群眾的危險;
2,大會通過的文件多次提到毛澤東思想作為我黨的指導思想。
十四屆四中全會(1994年9月25~28日,江澤民主持)
會議的主要內容:
1,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建設幾個重大問題的決定》;
2,第一次把鄧小平理論同毛澤東思想剝離開并突出出來;
3,把毛澤東時代和鄧小平、江澤民時代區別開來,并具體提出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開創的、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正在領導全黨繼續進行的偉大的工程;
4,第一次明確提出黨的任務主要是防止“左”。
會議的主要特點:
1,反對資產階級腐朽思想的腐蝕第一次沒有被列入大會主題,反而提出了主要是反“左”的觀點;
2,毛澤東思想的主導地位第一次被淡化,而鄧小平理論第一次列入黨的文件并與毛澤東思想并列,完成了黨的指導思想從毛澤東思想向鄧小平理論的轉化;
3第一次把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并列為黨的三位領袖,鄧、江在黨內的地位從此確立。
十五屆六中全會(2001年9月24日至26日,江澤民主持)
會議的主要內容:
1,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
2,文件第一次把“三個代表理論”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并列,;
3,腐敗問題只是一筆帶過,更多的是強調要解放思想;
4,文件要求按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堅持用“三個有利于”,從那些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不斷推動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努力開拓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新境界。
會議的主要特點:
1,反腐只是一般性提到,會議的重點是解放思想,要求全黨要從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
2,三個代表理論第一次提到和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同等的地位,毛澤東思想的地位再次下降。
十六屆四中全會(2004年9月16日至19日)
會議主要內容:
1,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
2,完成了從江澤民向胡錦濤的軍委主席職務的交接;
3,對江澤民做出評價,確定了江澤民的歷史地位;
4,確定了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作為我黨的指導思想。
會議主要特點:
1,反腐未列入會議主要內容;
2,第一次明確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理論代替毛澤東思想作為我黨的指導思想,毛澤東思想的地位實際已被取代。
十七屆四中全會(2009年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中央政治局主持)
會議主要內容:
1,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2,第一次把反腐列為會議的主題。和前五次會議比較,是談到腐敗和反腐最多的一次會議,也是對腐敗的反應最為強烈的一次。對腐敗的嚴重性和危害有了一些新的提法,并表示了反腐的決心。如:“堅決反對腐敗,是黨必須始終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必須充分認識反腐敗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還提到“黨內也存在不少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不符合黨的性質和宗旨的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削弱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嚴重損害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嚴重影響黨的執政地位鞏固和執政使命實現,必須引起全黨警醒,抓緊加以解決。”
但是公報沒有指出腐敗產生的根本原因和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辦法,沒有提到官員公示自己和配偶、子女及親屬財產這一最核心的問題。
3,由于形勢的需要,文件中雖多處引用和回歸了毛澤東的某些觀點,如,‘堅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則’,‘發揚黨的三大作風(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等,但會議公報第一次完全沒有出現“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
4,文件第一次把“科學發展觀”提高到與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理論同等的地位,共同作為黨的指導思想;
5,第一次出現了建設一個“學習型政黨”的提法
公報幾處都提到了這個問題。強調“把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作為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抓緊抓好。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建設學習型黨組織”。
6,對民主有了更多更新的描,公報第一次提出‘黨的民主是黨的生命’,‘保障黨員主體地位和民主權利,完善黨代表大會制度和黨內選舉制度,完善黨內民主決策機制”。
會議的主要特點:
1,在黨的歷史上第一次把反對腐敗列為會議的主題;
2,在歷史上,作為黨的會議文件,公報第一次不再提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
3,科學發展觀第一次與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理論并列成為黨的指導思想。
從以上五次會議和五個文件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樣一些脈絡:
最初的兩屆會議(十二屆二中和十三屆六中全會)對反腐和警惕資產階級腐蝕都有明確的提法;毛澤東思想至少在文件上仍作為黨的指導思想。
第三次和第四次(十四屆四中全會和十五屆六中全會)會議的重點轉向了批“左”;反腐和反對資產階級腐蝕不再列入會議主題;把毛澤東時代與鄧小平、江澤民時代做明確區隔,雖然都是加強黨的建設的會議,但重點已經從前兩次會議的反腐,防止資產階級腐蝕轉移到黨的指導思想和理論的轉變,為黨的指導思想的轉變作了理論鋪墊,進而完成了指導思想從毛澤東思想向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的轉變,從反“右”向反“左”的轉變,為去毛澤東化作好了思想和組織準備。
第五次會議(十六屆四中全會)完成了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取代毛澤東思想和去毛澤東化的工作過程。
第六次會議,也就是十七屆四中全會,鑒于政治形勢的嚴峻性,第一次把反腐作為大會主題,并在有些方面回歸了毛澤東的某些提法,但在政治上卻堅決徹底排除了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地位和影響,文件中不再出現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
循著這個脈絡,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黨的腐敗問題,兩極分化問題,就是在不斷弱化毛澤東、毛澤東思想在我黨的地位和影響力,進而否定和擯棄(甚至批判)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也恰恰正是沿著這樣一個脈絡可以看到,我國的社會問題越來越嚴重,我們黨和人民群眾的關系越來越遠。
歷史證明,離開毛澤東思想我們的黨和國家就不會有前途。
中國人民盼望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回歸。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