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子的文革印象
十成瘋子
瘋子一九六五年生人;世界很大,有幸生在中國;中國很大,有幸生在中原;中原很大,有幸生在城郊;有幸之有幸,親身由農變非農;有幸之特有幸,親歷往時與今時。
在我十三四歲前,對文化大革命本身一點認識都沒有;等到“十年浩劫”這個名詞出來,我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一直就生活于那樣“動亂”的年代,還特別為自己的一些幼稚行為懊悔了一大陣子,于是更加滿腔熱忱地清算“四人幫流毒”,融入了“改革開放”的大潮;懵懵懂懂四十多年下來,裝了滿肚子烏七八糟的見識,回首孩提時代的那些往事,無不與文化大革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茲述一二:
一 批斗會
小城的西關,我們的村名滿天下都是;村子僅六百多人,有不到一千畝耕地,分兩個生產(chǎn)小隊,每個隊上都有幾個戴帽的四類分子(地主富農、反革命,壞分子、右派),這些人以年老者居多,也有一兩個年輕點的,比如現(xiàn)行反革命分子,平常在生產(chǎn)隊里干些掃大街,掏廁糞之類的活計,不見得特別累,但一定是比較臟的,每當開批斗會,這些人就派上用場了,記得開批斗會通常是夜晚,幾盞汽燈把會場照得通亮,大家圍坐在主席臺下邊,聽到書記一聲高喊:“把那些四類分子押上來!”,就由幾個年輕力壯的小伙子分成兩人一組,分別用手按住四類分子的頭和胳臂,踉踉蹌蹌地揪到主席臺上;批斗會的內容無非是憶苦思甜或有關農業(yè)生產(chǎn)的,有固定的詞組,例如:“你們妄想回到你們失去的天堂,讓廣大貧下中農吃二茬苦受二茬罪!”。“你們消極怠工,破壞生產(chǎn)!”。四類分子們早也已經(jīng)習以為常,會配合民兵們的行動,把腰彎的很低,時不時地點頭認罪。
我上小學四年級時,就親自登臺宣讀批判稿,揭露一個地主子弟從麥場推一車麥糠回家,說他是“挖社會主義墻角”,臺下的群眾高呼口號:“打倒地主資本家!”“階級斗爭一抓就靈”“將革命進行到底”等等,然后高唱《國際歌》結束大會。時隔三十多年,鄉(xiāng)親們的昂揚激情恍若眼前,那真是一個勞苦大眾揚眉吐氣的年代,廣大無產(chǎn)階級對一小撮人實行專政,人人爭當先進,心中有一種當家做主的自豪。當時“有成份,不唯成份”已經(jīng)得到貫徹,戴帽分子的家屬也是有權利參加批斗會的。
二 大字報
因為自己生的晚,記憶中大字報當以批林批孔時期最盛行;當時大隊部院里院外的墻壁上貼滿各色各樣的大字報,有署名的,有不署名的;有政治宣傳文章,也有指名道姓的揭發(fā)文章;一切美丑善惡均暴露于陽光之下。駐村的工作組成員手拿筆記本,逐條記錄,然后召開大會公開討論,當時的社員是那么的率真,爭相發(fā)言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可以全然不顧領導的顏面,更別提怕什么打擊報復了,因為有政策撐腰,國家旗幟鮮明地褒揚農民起義,支持造反有理,越是最底層的普通一員越光榮;有了大字報這個武器,人民可以用最便捷的方式參與政府管理,監(jiān)督領導者的一言一行。
三紅色的文化
人們勞作之余,也有充足的文化娛樂生活,記得學習小靳莊時,村子里有圖書館,還成立了文體隊,專門購置了器材道具,自編自演一些樣板戲和小節(jié)目,當時的小學生也要參加節(jié)目,最受歡迎的當屬我們的“三句半”,我就負責說最后那半句,一般是兩個字,手拿銅鑼干凈利索地說出來,贏來陣陣掌聲。
當時的社會,是紅色的海洋,運動以雷霆萬鈞之力、摧枯拉朽之勢蕩滌了掌控中國數(shù)千年的封建文化,從信仰的高度重塑了一代中國人;諸如樣板戲的推廣、評法批儒的展開、破四舊的深入、高大全形象的培養(yǎng)等等。
我在上高中以前所讀的小說,所看到的影視劇都有股蓬勃向上的朝氣,《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金光大道》、《敵后武工隊》、《西沙兒女》,就連連環(huán)畫也是《向陽院的孩子》和《沸騰的群山》一類;如果不是后來的“特別是”年代,瘋子還真就不知道什么經(jīng)典名著,什么中華文化,什么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等等,想像一下,就連《握手》都是禁書的年代,是個多么純真的年代!想像一下,二十大幾歲結婚的姑娘不知道初夜意味著什么的姑娘,是多么圣潔的姑娘!是人性的泯滅?還是人性的升華?純粹的文化環(huán)境,造就了這么一代純粹的、大寫的“人”!
走到今天,瘋子才知道文化是有階級屬性的東西,不僅是讓人識幾個字那么簡單,歷朝歷代都倡學重教,可教的玩藝兒有天壤之別,只有毛澤東時代的文化是真心真意為絕大多數(shù)中國人謀福利文化。
回首今朝,什么傳統(tǒng)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地域文化,什么“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捧出來一大堆“國學大師”、“藝術大師”,似乎誰不找出點自己的特色文化就不配在世上存活,鼓勵人人都去追根溯源,豈不知中國是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統(tǒng)一前的文化各不相同,甚至相互對立排斥,整合了數(shù)百年尚難一致,如今呼啦啦“百花齊放”,搞得人心無所適從;比如前幾年四川挖出個三星堆,偶像面具盡是些鷹鼻鷂眼的洋人,學者們不知避諱,竟還如獲至寶,大談什么“三星堆文化”,倘若依照人家哥倫布的邏輯,先入者為主,保不齊四川盆地也要劃歸東歐洲了;凡此種種,眼看著各種社會矛盾激化,流血沖突不斷,真稱了西方列強想分裂、弱化中國的狼子野心。瘋子實在是搞不懂那群國策制定者們,是不是盡長了些豬腦袋。
四無私的年代
“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邊”,教給孩子們的不僅僅是“拾金不昧”,而是一種價值觀,《龍江頌》的傳唱,雷鋒、王杰等榜樣的樹立,更加激勵了人們舍小我、為大家的無私精神;“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成了那個時代的道德準則;“斗私批修”、“狠斗私字一閃念”等極大地凈化了人們的心靈。
視金錢如糞土、“越窮越光榮”,視榮譽如生命,人人爭當先進模范;只要集體存在,社員的生老病死、衣食住用都有一個可靠的保障,人們頭一次可以放下生計的重擔,放心大膽地去追求一種更高層次的精神滿足;“與天斗,與地斗,其樂無窮”,階級斗爭常抓不懈的高壓態(tài)勢,抑制了人們固有的惰性,從根本保障了人民的安居樂業(yè),一個真正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盛世降臨了。
在那個時代,作奸犯科的成本代價實在是太大了,記得我們村有個婦人,趁別人收工以后偷掰了一筐玉米帶回家,被群眾舉報以后,民兵們用玉米棒做成一個重重的大項鏈,掛在她脖子上游街示眾,并在全公社巡回批斗,陪斗的是一個鄰村的男社員,那家伙更慘,因為偷了生產(chǎn)隊的人力車,便被勒令將百十來斤的車轱轆扛在肩上,一站就是幾個小時,依照現(xiàn)在精英們的論調,那真是大大地侵犯“人權”了,但正是由于對這些活生生的反面典型的嚴厲打擊,教育了群眾,培植了正氣。話說回來,也只有在公有制的大環(huán)境里,群眾的斗爭積極性才能被充分地調動,放在“人人為我”的今天,聽起來猶如天方夜譚。
五淳樸自然的歲月
人生一世,不過百年光景,自己占用多少資源才能知足?給后輩子孫留下些什么?文化大革命或許可以回答這個這道難題。
老子說過:“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其中雖然有“愚民”的意思,但卻是治國的至上法寶,當年堅決反對“物質刺激”,除了生活必需品外,更沒有多少“難得之貨”,堅閉的國門使人們接觸不到外邊的花花世界,可謂“不見可欲”,正是這種善意的隔絕,保衛(wèi)了中華這方凈土不受西方享樂主義的侵擾。
記得家鄉(xiāng)的水脈很淺,扁擔一頭掛上水桶就可從井里打上水來,三十年后的今天,機井打到七十米方能供水,再過三十年以后會怎樣?瘋子就不敢猜度了。
家鄉(xiāng)的河流是季節(jié)性的,每到雨季,護城河里漲滿了水,我同小伙伴們在那里面游泳、扎猛子、打水仗,在水里,最省力的方法就屬仰泳了,一個人平浮在水面,雙腿不時地蹬動一下就可以不沉下去,也只有這個時候,我才有心思仰望那湛藍湛藍的天空,“蘭蘭的白云,清清的河水”,雖然當時沒有引起孩子們的注意,但今天只要你看一眼那條漆黑的臭水溝,就知道若要舊景重現(xiàn)除非在夢里了。
當年幾乎不存在垃圾,一切都有人來回收,玻璃、廢紙、樹葉、糞便、更別提珍貴的的金屬和塑料了,就連半截的磚頭、燒過的爐灰也都在物盡其用。
毋庸諱言,當時物質是比較貧乏,但絕對沒有假貨,任何產(chǎn)品都經(jīng)得起推敲,,,
雖然我親眼目睹了城鄉(xiāng)差別(當時的市民生活要比農民優(yōu)越不少),但旨在消除"三大差別"的措施(例如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已經(jīng)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隨著國力的增強只會是越來越好。
雖然多少摻雜著點苦澀,雖然沒有今天的五彩紛呈,光怪陸離,但是文革的年代還是那樣的清新自然,猶如世外桃源一般。
最后: 請您來假想一下,如果沒有“特別是”,我們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