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到一篇《中共中央批轉國家體委黨委關于全國體育工作會議工作的紀要》,日期是1965年5月14日,很有意思。
一、體育的目的和舉國體制
總是批評舉國體制是“計劃經濟的遺產”,真是這樣么。這份關于體育工作的最高文件是這樣說的:
“我國體育運動的根本任務是: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為生產勞動和國防建設服務,為無產階級的政治服務。
我國體育工作的方針是:普及和提高相結合,大力開展群眾性的體育運動,在體育運動廣泛開展的基礎上提高技術水平,不斷地創造新紀錄。”
除了“為無產階級的政治服務”這個口號之外,很清楚,體育運動的目的不是競技,而是群眾性體育運動。即使開展競技體育,也是在“體育運動廣泛開展的基礎上”,這種定位,絲毫和唯金牌論的舉國體制聯系不到一起。
另外,這個文件下面四個部分,只有一個部分是說競技體育,其他三個部分分別在說群眾體育、國防體育和國內競賽。并且群眾體育是在競技體育之前。而最近出臺的關于體育工作的文件,通常只在最后提一句“同時要大力做好群眾體育工作”,沒措施、沒要求,完全是應景的話。
同學們,你們還有免費開展體育活動的場館和器材么?
二、項目
關于項目,有兩段話讓我大開眼界。
一段是:繼續大力提倡游泳、射擊、通訊、登山四項活動。把一定時期組織大規模的群眾活動與經常鍛煉結合起來。利用節日、假日、業余時間,積極組織各種小型單項的競賽。
我要說的是里面的射擊。60年代玩射擊的,比現在要多。我記得我小的時候,我的鄰居和親戚很多家庭都有一種叫“氣槍”的東西,一米多長,和真槍一樣大小(其實就是真槍,能打死人的),用的是鉛做的子彈。小孩們經常拿來打麻雀(不好意思,我用氣槍打過路燈)。
這讓我聯想到什么呢,我想到去年國慶閱兵的時候,商店里連菜刀都不許賣。這表明,那個時候的社會,比現在要穩定得多,也基本沒什么民怨。現在如果鼓勵大家開展氣槍射擊運動,你敢想象有多少干部被打死么?
所以,讀史料的好處就在這里,歷史上許多事是有聯系的,這樣一聯系,謠言就不攻自破了。比如,如果1960年真的餓死了幾千萬人的話,或者知青上山下鄉真的是被逼著去的話,那么按照這個人數計算,社會上至少有兩億人心里懷著深仇大恨,占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一。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居然敢提倡老百姓“開展射擊運動”,怎么也得走火打死幾個縣長鄉長之類的吧。另外說一句,當時鄉村的聯防隊都是有槍的,就這樣楞沒出過什么事,所以我實在難以相信關于當時餓死人什么的種種傳說。
如果說這一段還沒什么的話,那么下一段就更加讓人神往了——
(關于國防體育)當前首先要抓好射擊、滑翔、無線電、海軍五項、潛水、跳傘、軍事野營。各地可以根據不同條件有所選擇,并開展其他一些項目。
射擊、滑翔、無線電、海軍五項、潛水、跳傘、軍事野營!乖乖,這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可也都是赤裸裸的奢侈品哪。農村的孩子玩不起就不要說了,就是大中城市,也只有權貴和資本家可以經常玩。可是,就是這些項目,居然在60年代成了“面向廣大人民群眾”的項目。
60后的孩子們,我羨慕你們!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那時候天天停課鬧革命,中國的人力資本水平還提高那么快。今天大多數孩子讀書讀傻了,認為坐在教室里才算讀書,實際上60年代的前輩們在玩這些項目的時候,早就把知識學到手了。王滬寧應該是學文科出身的,因為他后來學的政治,但是他在日記中寫到,他中學的時候居然會裝半導體收音機——并且原料很便宜,幾毛錢就買齊了——所以那個年代GDP低啊。
今天學文科出身的同學,你們能說清楚半導體收音機原理的,舉個手看看?
三、群眾競賽
文件中說,“國家體委舉辦專業隊和重點項目的青少年的全國比賽;加強分區性的競賽活動”“反對資產階級錦標主義,樹立優良的運動道德作風。”“領導干部每年要有三分之一的時間下基層蹲點”
要是這幾條堅持下來,足球還會是今天這個熊樣么。足球的問題先不展開了,有時間再寫。
四、看那時候的運動員多有文化
現在的教練員、運動員,恐怕除了四肢發達之外,頭腦發達的不多(有,但是不多)。運動員沒有文化、教練員沒有文化,這是制約中國體育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尤其是足球。
而1965年開的這次會,也有兩件很有意思的事。
一件是,文件說“這次會議,在賀龍副總理親自領導下,認真學習了毛主席對徐寅生同志在乒乓球女隊的講話的批示和賀龍副總理的批語”。
徐寅生當時是乒乓球運動員,毛澤東是誰,毛澤東是寫文章的大師,胡適說,毛澤東是中國白話文寫得最好的人。毛澤東居然給徐寅生的講話作了批示,要求全黨學習,而且里面還出現了“他講的是打球,我們要從他那里學習的是理論、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如果我們不向小將們學習,我們就要完蛋了”。
現在,哪個運動員還有這樣的水平、這樣的見識,又有哪個領袖還有這樣的胸懷?
另一件事是,“會議期間,陳毅副總理給會議作了報告”。
書中暗表,陳毅副總理當時是外交部長,他作報告自然是講外交問題。給運動員講外交問題做什么呢?如果聯想到幾年之后,中國乒乓球隊在世乒賽現場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促成中美建交的事情,就可以明白了。
這是那個時代的哲學——人人都要關心國家大事,人人都是國家的主人。
如果今天也有這樣的運動員,還會出現不久前棒子在賽場上打出“長白山是韓國的”標語么?
這些都表明,在那個年代,運動員不僅僅是四肢發達的動物,不僅僅是拿金牌的工具,而是有思想、有文化、有修養的,他們在賽場上,能夠取得好成績,離開賽場,照樣可以依靠這些素質很好的適應社會,很好的生活。今天的運動員,是不是也要羨慕一下徐寅生、袁偉民這些全面發展的老前輩?
這是那個時代的風氣決定的,那是一個人人可以成才、人人生而平等、人人可以為堯舜的時代。
健康的時代,才有健康的體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