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思想文明”和“西方技術文明”之間很正點的文化碰撞,這句影評人的話可以透析近期《阿凡達》和《孔子》兩部電影的商業之爭,也可借此形容當下谷歌用互聯網技術沖擊中國法治的深層內涵。西方領銜的技術在世界流行,仿佛勢如破竹;中國捍衛賴以生存的文化價值觀,同樣勢不可擋。雙方最后的角斗場還是:思想。
處于轉型期的中國或許是當今世界上變化最大、發展最快、矛盾最多、問題最復雜的國家。幾乎所有西方思想者都愿意將中國視為自己知識產品的跑馬場。在電影、飲食、娛樂、科技、書籍、商品等一切舶來品的背后,都或多或少附帶著外來思想的痕跡。該怎樣看待這些繽紛雜亂的思想輸入,許多西方人與中國人的主張一樣都顯得錯綜無序。
包括某些美國政要在內的一批西方人,主張用高科技、信息自由化、市場自由化等方式,改變中國人的行為方式,進而將中國體制徹底“西方化”,這顯然是一種狂妄和對歷史的無知。要知道,幾千年來任何想吞蝕和同化中國文明的行為,哪怕是武力侵略,最終的結果都是在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前一敗涂地。
一些中國人也時不時地發出“全盤西化”的呼聲。尤其是每當我們遇到困難、挫折和摩擦時,就會出現一些聲音,抱怨我們對西方模式學習得不徹底、接受得不完全。全面擁抱西方,已經成為某些人心靈深處濃厚的思想情結。這種近乎文化投降的主張從未被全民族接受。
不可否認,百年來,我們一直在學習西方。中國人的衣食住行與1840年相比,甚至與30年前相比,都已經是天壤之別。但是,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和社會價值觀,一直在汲取外來營養的同時,堅定地傳承著自身的優秀基因,對復興中華文明的強烈愿望也始終如一。現在中國主流的家庭觀念、忠孝思想、和平追求、中庸之道,都以2000多年前的中原,而非今天的太平洋對岸為起始點。
這正是中國特有的文明定力和文化永恒性,也是地球上任何一個民族都未曾實現的奇跡。也正是因為這些特質,揉合從西方引進的技術、理論以及各種思想,才一邊壯大一邊不迷失自我,造就了過去30多年中國崛起的偉業。中國人對此完全可以有無比的驕傲。
中國不是夏威夷,不是伊拉克,也不會成為二戰后被美國徹底改造的日本。中國不可能成為西方思想的殖民地。讓13億人放棄延續千年,并完全內化的中國傳統思想,反而是世界的災難,就像法國總統文化顧問弗雷什的新著所說:“中國不笑,世界會哭”。
有幾千年不間斷的文明史、疆域幾近歐洲、人口比整個西方還要多的中國,它的現代化進程超過了西方人的想象。中國思想領跑于世界,是西方經濟領先于世界的時間長度的幾倍。整個東方思想的精髓幾乎都源于中國。只要了解這個事實,并對此保持起碼的尊重,就應該完全摒棄那些全面改造中國的念頭。
假想一下,很久以后,歷史學家可能會以激動的心情,考察21世紀10年代初的世界文化交叉和思想碰撞,中國對自我文明的堅持將是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行為之一。全球化不是思想的殖民時代,它的終極目標也不應是全世界的孩子用同一個課本,大人們跳同一支舞曲。如何保持世界的豐富多彩,實現思想平等與共存,而不是你死我活、以牙還牙,將考驗西方對待“他者”的真誠度,也需要我們中國人——世界最大的非西方民族——有更強烈的文化自信心和思想自豪感。
摘自《環球視野》:http://www.globalview.cn/ReadNews.asp?NewsID=20685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