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成功?還是失敗?
有人根據中國改革后在生產力和建設等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說明改革是成功的;也有人根據教育改革、企業改革、醫療改革等一系列改革的事實,說改革是失敗的。他們的說法都有事實根據,也都講了個自的道理。問題是:他們所列舉的事實和所講道理,能不能說明他們的看法或觀點是正確的呢?實際上,仍不能充分說明他們各自的看法或觀點,因為,他們所列舉的事實和講的道理都不全面,存在一定的偏頗。
要避免偏頗,就需要對中國社會主義改革做出全面、客觀、公正的評價,必須要有一個科學的評價標準。什么是這一科學的、正確的評價標準?大家知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此,中國社會主義改革也必須用實踐標準。具體地說,就是要用生產力標準。不過,有一點往往容易被人們忽視,那就是生產力標準也有兩個:一個是一般的或單純的生產力標準;一個是特殊的或社會主義生產力標準。這兩個都是生產力標準,但是,它們之間卻存在著重大差別。一般的或單純的生產力標準,只有一個著眼點,即只看生產力是否發展了。只要生產力發展了,哪怕不是通過健全、完善社會主義生產力關系或鞏固、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甚至是通過削弱、改變社會主義生產關系或社會主義制度所獲得的生產力發展,也會認為這是改革的成功!?這樣做,就會把社會主義改革與改變、消滅社會主義制度的演變混為一談,容易讓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打著社會主義改革之名,行改變、消滅社會主義制度之實,以達到和平演變社會主義制度之目的!
特殊的或社會主義生產力標準,卻有兩個著眼點:一要看生產力是否發展了,二要看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即,社會主義制度是不是進一步健全、完善,從而得到鞏固、發展和壯大了。那就是說,按照特殊的或社會主義生產力標準的要求,只有通過健全、完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鞏固、發展、壯大社會主義制度,從而促進并實現生產力的快速發展,這樣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是人們所歡迎和期盼的。反之,兩點都沒有實現,即生產力沒有得到發展,社會主義制度沒有得到完善、鞏固和壯大,無疑,這樣的改革也是失敗的。然而,兩點中,只實現了其中的任何一點,而沒有實現另一點,如,生產力沒有發展,但社會主義制度卻得到了健全、完善和鞏固;或者,生產力發展了,生產上去了,而社會主義制度卻受到了削弱、否定和改變……,以上兩種情況,無論哪種情況都表明改革是失敗的!
可見,特殊的或社會主義生產力標準,比一般的或單純的生產力標準可以更全面、更客觀。它不僅可以避免把社會主義改革與攺變社會主義的演變相互混淆之弊端,也可以對社會主義改革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所以,特殊的或社會主義生產力標準,才是全面、客觀、公正評價中國社會主義改革的正確標準。所以,評價社會主義改革究竟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要用社會主義生產力標準,那就是:一要看生產力是否發展了,具體地說,就是要看生產、建設等方面是否取得了重大成就。然而,這只是評價社會主義改革的一個方面,除此以外,還要看另一方面: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即社會主義制度是不是更加健全、完善、鞏固、發展和壯大了?具體地說,第一要看社會主義制度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即根基———公有制經濟是更加發展、壯大了,還是在不斷在減少、在削弱、在改變、在放棄;二要看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按勞分配是否得到了認真地貫徹和執行,還是被其他分配原則或形式所取代,使之名存而實亡;第三要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是否更加彰顯,更加突出、更能吸引和凝聚人心,還是越來越不明顯,越來越顯示不出來,人們越來越覺得不如資本主義;第四,改革后,是實現了人們的共同富裕,還是一部分人越來越富、一部分人越來越窮,出現并存在事實上的兩極分化;第五,改革后,人們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思想、理想、信念等是更加強化、更加堅定、更加不可動搖,還是在不斷地被淡化、被沖擊、被動搖,被資產階級思想、觀念所取代;第六,改革后,為人民服務的方向是更加明確、更加堅定、更加顯著,還是在向著為金錢服務的方向轉變,使為人民服務越來越成為一句空洞的口號,等等。從這些主要方面就可以看出或斷定社會主義制度是否得到了健全、完善、鞏固、發展和壯大。當人們掌握了評價社會主義改革的科學、正確的標準,從而,人們也就可以對社會主義改革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做出自己的評價,同時,也可以對上面提出的兩種觀點,哪一個對、哪一個錯,做出自己的判斷。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