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m按:前有“特色計生”,今有轉基因主糧。兩種勾當,一個目的:開除中華民族的球籍。
2010-02-11 08:21:49
歸檔在 人口雜談 | 瀏覽 181 次 | 評論 3 條
編號:E政案第2720號
案由(提案主題):計劃生育的各種理由均不成立
提案人:何亞福
內容:
中國為什么要實行計劃生育?計生支持者舉出了各種各樣的理由,包括從人口與資源的關系、人口與就業的關系、人口與環境的關系來論證實行計劃生育的必要性。此外,還有其他理由,諸如:中國人口基數太大;毛澤東時代中國人口增長太快,實行計劃生育是對毛澤東時代鼓勵生育的一種補救,等等。
下面分別進行分析計劃生育的各種理由均不成立:
1.資源問題不能作為計劃生育的理由
計劃生育理論認為:自然資源是有限的,人口越多,人均資源就越少;人口越少,人均資源就越多。這種觀點有兩方面的錯誤:
第一,它以為自然資源是固定不變的。然而,只要稍微了解世界歷史的人都會知道,從幾萬年前一直到現在,人類發展的基本趨勢是人口數量越來越多。那么,人均資源是不是越來越少呢?在原始社會,人口的數量很少,雖然表面上的“人均資源”很豐富,但實際上,那時的人類對很多資源(例如石油和煤)都不會利用,所以“人均資源”再豐富,對人類也沒有什么用處。隨著人口數量的增多,表面上的“人均資源”越來越少,但由于科學技術在進步,人類利用資源的能力越來越大,所以實際擁有的人均資源反而越來越多,人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在其他條件同等的情況下,人口越多,科技進步就越快。
第二,它以為一個國家的自然資源是全部留給本國人使用的。但在當今世界,自然資源是全球共享的,只要有錢就可以通過國際市場購買到各種資源。一個國家如果想通過減少人口來提高人均資源擁有量,首先要做到閉關鎖國,使本國的自然資源全部留給本國人使用。但在全球化時代,閉關鎖國必然導致落后。發達國家和落后國家的區別就在于利用資源能力的差別,而與人均資源的擁有量無關。非洲國家雖然人均資源豐富,但他們利用資源的能力低,所以是落后國家;西歐國家和日本雖然人均資源貧乏,但他們利用資源的能力高,所以是發達國家。
有人說:“物以稀以為貴。人口越來越多,所以人越來越不值錢;人均自然資源越來越少,所以自然資源越來越稀缺。”這種說法顯然不符合歷史事實。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衡量一種商品的稀缺程度,一個主要的指標是看這種商品的價格。在市場經濟中,一種商品越稀缺,這種商品的價格就上漲;一種商品越豐富,這種商品的價格就下降。用“價格”這個指標來看,從幾千年前一直到現在,世界人口的總趨勢是越來越多,那么從表面上來看,人均自然資源是越來越少了。但事實上,從總體上來看,自然資源(例如鐵、鋁)的價格并未越來越貴。反而有一種資源,它的數量雖然越來越多,但價格卻越來越昂貴。這種資源是什么呢?就是勞動力資源。從總體來看,世界人口越來越多,但不論是富國還是窮國,工資水平都是趨向于越來越高的。一個國家最寶貴的財富,不是石油,不是鋼鐵,也不是其他什么自然資源,而是高素質的人口。
在一個合理的社會制度里,人的一生中所創造的價值總是大于他的消費,也就是說,人的平均價值是正數。因此,人口越多,創造的價值就越大,利用資源的能力就越強,實際擁有的人均資源也越多。換句話說,人本身就是最寶貴的資源。例如,在19世紀以前,鋁被認為是一種希罕的貴金屬,價格甚至比黃金還要貴,然而,隨著煉鋁技術的進步,鋁產量的不斷增加,鋁價也隨之不斷下降。
那么,資源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就某一種具體的資源來說,資源當然是有限的,例如石油。那么,當石油用完之后,是不是人們就不能開汽車了呢?當然不是這樣,因為任何一種資源都有其替代的資源。俗話說:“資源有限,創意無限”。只要科學技術在進步,資源永遠也不會枯竭。其實最根本的、最大的資源就是----人的智慧。
2.就業問題不能作為計劃生育的理由
計劃生育理論認為,中國失業率高的一個原因是中國人口太多。其實,人口數量的多少與失業率并沒有什么關系。比方說,大城市人口多,小城市人口少,但大城市的失業率不一定比小城市的失業率高。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都是中國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可是很多人都跑到這兩個地方找工作。有人說:“人口多了,一個工作崗位就有很多人來競爭,所以找工作就困難。”其實,人口多了,一個工作崗位固然有很多人來競爭;但另一方面,人口多了,創造的就業機會也越多。
為什么會出現失業這種現象呢?這是因為,一個社會總是要有一部分人找不到工作,同時又有一部分工作找不到人,這在任何國家都是存在的,這是結構性失業。因為這是由市場經濟的本質所決定的,是不由人的意志所轉移的。由于存在失業,很自然地形成一個信號,這個信號傳遞到勞動力供求市場。在企業的需求方面,有一些企業需要這些員工,這個信息傳遞到市場上,市場又傳遞到人力資源培訓上,人們根據這個需要進行人力資源的投資,以培養這方面的勞動力。所以,失業總是存在于經濟社會當中的,問題是如何把失業率控制在一個與經濟匹配的水平上。
當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出現大量失業人口或過剩人口的時候,不是人口出了問題,而是社會出了問題,要改革的是社會制度而不是要減少人口。例如,在1929~1933年經濟危機時期,美國人口只有1.2億,那時失業率高達25%,如果你認為失業是由于人口太多,那么你是不是認為那時美國也應該減少人口呢?然而,美國人口在2006年10月突破3億時,失業率只有4.5%。如果社會制度出了問題,即使是像阿根廷這樣人口密度只及中國十分之一的國家,失業率依然很高。
計劃生育不但無助于降低中國的失業率,還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中國的失業問題。這是因為,計劃生育減少了小孩的數量,從而減少了中國的內需,而內需不足是制約中國目前經濟增長的主要阻力。
3.環境問題不能作為計劃生育的理由
在計劃生育宣傳中,常常把環境惡化的原因歸咎于人口過多。事實上,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不是人口過多,而是人們對環境粗放式、掠奪式的開發利用。人口對環境的影響是雙向的,人既能破壞環境,也能改善環境。例如,歐洲著名的萊茵河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污染很嚴重,被冠以“歐洲下水道”的惡名,后來經過萊茵河流域各國的共同治理,如今萊茵河又恢復了清澈、明亮。可見,生態環境的好壞,決定性因素不是人口的多少,而是經濟的發展水平以及人們是否注意保護環境。生態學家認為,改善環境的最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植樹造林。而要植樹造林,就離不開人的勞動。如果中國能把一部分所謂的“剩余勞動力”組織起來進行大規模的植樹造林,這將有助于改善中國的生態環境。
人口對環境的影響,既有負面作用,也有正面作用。舉一個負面的例子:1987年大興安嶺火災是建國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特大森林火災,大火持續燃燒了21天,燒過了100萬公頃土地,焚毀了85萬立方米木材。造成這場特大森林火災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呢?最初火源是林業工人違反規章制度吸煙,以及違反防火期禁止使用割灌機的規定,違章作業造成的。再舉一個正面的例子:大自然因雷電而造成的森林火災,如果沒有人去救火,這片森林可能就被燒毀了;而如果有人發現火災,并組織人力去救火,那么就能保護了這片森林。
4.糧食問題不能作為計劃生育的理由
民以食為天,中國歷朝歷代政府都把糧食安全問題放在首位,視倉廩盈實為盛世景象。我也認為,中國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實現糧食基本自給(例如自給率達到90%)。但即使中國要實現100%的糧食自給率,也不能作為實行計劃生育的理由。下面簡單分析一下。
現在中國的一項政策是要保持18億畝耕地紅線。我們可以進行一個簡單的估算: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08年中國糧食畝產達到660斤,而且,中國南方的一些耕地是一年兩熟的。因此,平均一畝耕地至少可以養活一個人,那么18億畝耕地至少可以養活18億人。當然,18億畝耕地不可能全部用來種糧食,有些耕地是用來種疏菜、棉花或其他經濟作物。另一方面,人們的食物也不僅僅是靠耕地種出來的,例如水果、魚蝦和肉類也是食物。除了耕地以外,中國還有遼闊的草原,可以發展蓄牧業;山地可以種植果樹;海洋可以發展水產養殖業。
退一步來說,即使中國保不住18億畝耕地紅線,中國將來的耕地只有17億畝,那么中國至少也可以養活17億人。按照現在人們的生育意愿來分析,即使從現在起停止計劃生育,中國人口最高峰也達不到16億。況且,隨著農業生產技術的進步,糧食畝產的提高,將來一畝耕地養活兩個人也并非不可能。
國土資源部公布的2008年全國土地利用變更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國耕地面積為18.2574億畝,比上一年度減少29萬畝。這已經是耕地面積第12年持續下降。與1996年的19.51億畝相比,12年間,中國的耕地面積凈減少了1.2526億畝。耕地面積減少的一個原因是盲目建設開發區。前幾年,各地新增加的開發區,所占土地絕大多數都是農用地或耕地,多則上百公頃甚至幾十平方公里,少則也有幾公頃,而且大部分都分布在沿江、沿海、城郊和農村水陸交通便捷的地區。有些開發區征用土地后未能使用,造成大批良田撂荒。此外,退耕還林也是耕地面積減少的一個重要原因。
近幾十年來,在糧食產量方面,中國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1949年中國糧食總產量僅為1.1億噸,1999年達到5.1億噸,糧食產量的增長速度超過了人口的增長速度。在這50年間,人口增加了,人均耕地面積減少了,而人均糧食占有量卻提高了。2008年中國糧食實現連續五年豐收,糧食總產量為1.057萬億斤,比上年增產538億斤,增長5.4%。近十年來,中國糧食自給率基本保持在95%以上。因此,依靠農業技術的進步和保護耕地,中國不會缺乏糧食。
況且,在當今全球化時代,一個國家并沒有必要實現100%的糧食自給率。當今世界的農業問題是:一方面有一些國家的農業生產資源大量閑置,另一方面卻有一些國家沒有能力購買自己需要的糧食。載至2009年末,中國的外匯儲備已達到23992億美元,居世界第一,只要拿出很小一部分外匯儲備,就可以在國際市場上買到足夠的糧食。
近30年來,雖然中國的人口仍在增長,但中國沒有一年缺乏過糧食。何況,再過20年,中國的人口數量將急劇下降,中國的糧食產能必將大量過剩。因此,糧食問題不能作為計劃生育的理由。
5.人口基數不能作為計劃生育的理由
“中國人口基數大”,這是一些計生支持者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眾所周知,中國現在有13億人口,人口基數確實很大。英國、法國和意大利都各只有約6000萬人口,西班牙人口約4000萬,他們的人口基數都不大。那么,為什么英、法、意、西等歐洲國家的人口基數都不大呢?原來,在古代,這些歐洲國家都曾經是一個統一的羅馬帝國的一部分,但后來羅馬帝國分裂成很多個國家,所以現在歐洲各個國家的人口基數當然就變小了。而中國并沒有像羅馬帝國那樣分裂成很多個國家,所以人口基數當然就大了。
看一個國家的人口多不多,人口密度比人口基數(或人口總量)是一個更重要的指標。如果光看人口基數,那么澳大利亞人口有2000多萬,新加坡人口只有400多萬,你能不能說:“相對于新加坡而言,澳大利亞的人口太多了?”然而我們知道,澳大利亞是個地廣人稀的國家,而新加坡的人口密度屬于世界最高之列。
從人口密度來說,很多國家的人口密度都比中國大:中國為138人/平方公里,韓國為480人/平方公里,日本為335人/平方公里,德國為230人/平方公里,英國為250人/平方公里,意大利為190人/平方公里……即使去掉中國西部不適宜人居住的地方,中國的人口密度仍遠不及日本和韓國,但這些國家的人民并沒有像某些中國人那樣抱怨“人口太多”,他們也沒有像中國那樣實行計劃生育來減少人口,相反,很多國家還在鼓勵生育。
有人說:“中國的國土面積與美國差不多,中國有13億人口,美國只有3億人口,中國的人口密度比美國大幾倍,因此,中國必須實行計劃生育把人口降到3億,這樣中國的人均收入才能趕上美國。”按照這種邏輯,美國人能不能這樣說:“美國的國土面積與加拿大差不多,美國有3億人口,加拿大只有3千萬人口,美國的人口密度相當于加拿大的10倍,因此,美國必須實行計劃生育把人口降到3千萬,這樣美國的人均收入才能趕上加拿大?” 然而,我們知道,盡管美國的人口密度相當于加拿大的10倍,但人均收入比加拿大還高一些。而且,美國的綜合國力不知比加拿大強多少倍!
那么,為什么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美洲和澳洲國家的人口密度比較小,而中國、日本、英國、法國等亞洲和歐洲國家的人口密度比較大?這是因為:美洲和澳洲屬于所謂的“新大陸”,而亞洲和歐洲屬于“舊大陸”。由于“舊大陸”已有幾千年的文明史,而“新大陸”的開發歷史比較短,所以“舊大陸”的人口密度當然比“新大陸”的人口密度大。因此,把中國的人口密度與美國作比較是不恰當的。應該把中國的人口密度與“舊大陸”的國家相比,這樣比較來看,中國的人口密度并不算很大。當然,幾百年以后,新舊大陸的人口密度應該相差不大了。
可見,中國人口基數大的根本原因有兩個:一是因為中國的歷史悠久,美國的歷史比中國短得多,人口當然比中國少;二是因為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國家,中國既不像羅馬帝國那樣分裂成幾十個國家,也不像印度那樣分裂成兩、三個國家(先是分裂出一個巴基斯坦,后來巴基斯坦又分裂出一個孟加拉國)。如果印度不分裂,那么現在印度人口就已經超過中國了。
人口基數不能作為計劃生育的理由,例如,假設甲國有20億人口,總和生育率只有1.0,難道甲國還需要降低生育率嗎?假設乙國只有2億人口,總和生育率高達7.0,那么,乙國才需要適當降低生育率。
6.中國的生育率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中國的生育率是高還是低?計劃生育宣傳常常喜歡把中國的人均資源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較,以此來說明中國的人均資源太少。那么,下面我也把中國的生育率和人口增長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較。
首先有一點需要知道的是:發展中國家的生育率高于發達國家的生育率,這是一個普遍現象。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因此,不但應把中國的生育率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較,還應把中國的生育率與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相比較。
有關中國生育率的一個比較可信的數據是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得到的總和生育率為1.33(即平均每個婦女生1.33個孩子)。聯合國人口基金會2005年的《世界人口狀況報告》數據顯示:2005年全球平均每個婦女生2.6個孩子,發達國家只有1.5個,發展中國家為2.8個。
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2005年中國的總和生育率僅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而且,中國的總和生育率不到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的一半。甚至,中國的生育率比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還要低!
現在再來比較每年凈增人口。近幾年來,世界每年凈增人口約7500萬人。中國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如果中國的人口增長速度與世界平均水平相當,那么中國每年凈增人口應該是7500萬人的五分之一(即1500萬人)。然而,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06年中國凈增人口為692萬人,2007年中國凈增人口為681萬人,2008年中國凈增人口為673萬人。也就是說,近幾年來,中國人口增長速度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有人說:“在毛澤東時代,中國人口增長太快了。”事實上,任何一個國家在長期戰亂之后,都會在一段時期內出現人口快速增長這種情況。二戰后,由于醫療技術的進步,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并且延長了人均壽命,世界各國人口普遍有較快的增長。我們來看一下從1950年至1976年毛澤東去世為止的中國人口數量,并與同期的世界人口數量作比較:1950年中國人口為5.55億,世界人口為25億;1976年中國人口為9.3億,世界人口為41億。可以看出,從1950年至1976年,中國人口增長速度與世界人口增長速度基本同步。
近一百多年來,從1950年至1976年這段期間是中國人口增長最快的時期。即使是在人口增長最快的這段時期,中國人口的增長速度也只不過是剛好達到世界平均水平。在這一百多年的其余時間里,中國人口的增長速度均比不上世界平均水平。中國人口在19世紀初曾占世界的三分之一,20世紀初減少到四分之一,而現在已降至五分之一。既然如此,有什么理由說“中國人口增長太快”呢?
7.從“疑罪從無”的原則看停止計劃生育的必要性
如果有一個人控告你犯了盜竊罪,那么,你應該怎么做呢?你應該叫對方拿出你偷東西的證據來,而你并沒有必要拿出你自己沒偷東西的證據來。也就是說,如果對方拿不出充分的證據來證明你有罪,那么你就是無罪的,而無需你自己拿證據出來證明你自己無罪。這是很簡單的道理。中國《刑事訴訟法》第162條規定:“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做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這個原則就是“疑罪從無”。假如不是這樣的話,如果每個人指控你有罪,你都要拿出證據來證明你自己無罪,那么你就有得忙了,而且有時候你根本不可能拿出這樣的證據來。
“疑罪從無”,是“無罪推定”原則的一個重要派生規則。在正常情況下,本來你是無罪的;假如要判你有罪,那么就必須有充分證據來證明你是有罪的這種非正常情況。
打個比方,在正常情況下,人是用手寫字的,但假如有人提出應該用腳寫字,那么這個人就必須論證用腳寫字的充分理由。假如這個人對你說:“請你舉出用手寫字的充分理由,如果你舉不出充分理由,你就必須用腳寫字。”這個人這樣說,當然是沒有道理的。因為事情本來是應該這樣的:你對這個人說:“請你舉出用腳寫字的充分理由,如果你舉不出充分理由,我還是有權用手寫字。”道理很簡單,用手寫字是正常情況,而用腳寫字是非正常情況,要從正常情況轉變為非正常情況,必須有充分的理由,而不是反過來。
同樣道理,夫婦有權決定自己生多少個孩子,這是正常情況:從縱的方面來看,歷史上幾千年來都是如此;從橫的方面來看,全世界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除了中國大陸以外,其余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是夫婦有權決定自己生多少個孩子。那么,要實行計劃生育來限制一對夫婦生多少個孩子,這是非正常情況。因此,要實行計劃生育,就必須有充分的理由;如果沒有充分的理由,就應該停止計劃生育,恢復夫婦自主生育這種正常情況。
建議:
綜上所述,實行計劃生育的各種理由均不成立,因此,應盡快停止計劃生育,實行自主生育。
提案網址:http://ezheng.people.com.cn/proposalPostDetail.do?boardId=1&view=1&id=70009
聯署簽名需要在人民網注冊一個ID,但“鼓掌”和回貼都不需要注冊ID。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