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吾少也賤”,出生不久,父亡去。17歲時,他母親也辭世而去,從此孑然一身。他15歲學儒,30歲收徒,55歲周游列國,68歲轉回魯國,整理【詩】【書】刪改【春秋】。這都是他自己打拼出來的。
孔子對“周'很向往,他少(年)學禮儀(儒),功底深厚,踐行“克己復禮”。那個時代,群雄四起,爭霸一方,誰個聽他“復禮”呢?還要克己,那更不能。誰克己,誰j將被消滅。所以,孔子真的是生不逢時,周游無果。沒有國君給他官做。假如他生到現在,同樣的全世界周游一番,那定會有國家重用的。
孔子從周禮演化倫理道德,他自己也修養這些東西。比如“仁”。不過,他做過一件事,殺了少正卯,但不知何故----當然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沒有任何關系。
我喜歡孔子的“學而時習之·····”,“天行健······”,“······”。說實話,他確有很多我不喜歡的,特別是那個要走回頭路的思想。孔子的道德倫理,是在克己復禮的基礎上建立的,所以是向內收斂的缺乏創新精神的一種倫理道德。這種東西,很容易被統治階級拿來用作統治工具······一個保守的道德倫理比一個開放的倫理道德更容易維持統治秩序同時阻礙社會發展。
景公問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很欣賞,但晏嬰不滿。齊國大夫很煩,要殺孔子,景公也沒有辦法,只得對孔子說,『吾老矣,弗能用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被后世儒生作為封建禮教的核心,由董仲舒、朱熹等大力強化。
“學而優則仕”是讀書人都知道的。中國古代知識分子,把它視為座右銘。好好讀書,到朝廷做官,對上為皇帝臣子,對下為百姓父母。很奇怪的一個現象,在古代官場,奸臣當道的多。這是為什么?
他們不知道孔子嗎?既然知道,那怎么就“奸”了呢?誰來找出這個答案?
即便是皇帝老兒,他也不聽孔子的話,孔子說,“苛政猛如虎”,到了唐朝,苛政比毒蛇還毒了(柳宗元)。可見封建統治者,采用的是雙重標準。要求百姓對朝廷官吏“溫良恭儉讓”,而朝廷官吏對百姓則是夠猛夠毒夠兇夠狠,那就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三國名人曹操,是個不守儒道的人。為了反對東漢以來把儒家道德規范作為用人的標準,他於公元二一零年頒布『求賢令』。任人唯賢,而不是任人為親。殺過他兒子的張繡,一旦真心降服,他都加以任用。西漢中期以后,儒家天命觀甚囂塵上,曹操則“性不信天命之事”,他認為“天地間,人為貴”。曹操并沒有否定儒家,公元二一三年(建安八年)他頒布『以高柔為禮曹椽令』,說:“治定之化,以禮為首;撥亂之政,以刑為先”。其后他在『遺令』還說:“天下尚未安定,未得尊古也 ”。這說明,曹操對于何時用儒家的一套是十分清楚的。
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孫,投降(公元一九六年即建安元年)曹操后,一貫唱反調。對此,曹操說:“破浮華交會之徒,計有余矣!”意思是,消除離間中傷的輕薄之徒,我自信還辦得到!這算是對孔融的提醒、警告。孔融沒聽明白,一意孤行,后來曹操決定把他殺掉。
“隋”后,李氏家族開創大唐帝國,那李家父子玄武門的精彩演繹,便說明那一刻沒有“三綱五常”了。古來帝王家,不少殺父弒君者,是他們不知孔子?怎么就大逆不道呢?誰來找出這個答案?
宋金時期,“三綱五常”已經越來越有奴役百姓的威力了。官僚們以抗金為恥,賣國為榮,這便成就了秦檜。宋太祖趙匡胤很懂得儒學,“杯酒釋兵權”,一杯酒消除了帝王心患,指望千秋萬代,大約是帝王孫又不聽孔子的話,于是,敗了江山。
明清如何?好不容易推翻了清政府,袁世凱立馬就做了皇帝。大約還是儒書讀得太深----向前走一步不容易,向后退去如箭一般。
老子莊子申不害韓非子與孔子不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自然把諸子越來越邊緣化了。不過,諸子百家并未消失,他們還是被后世有識之士兼收并蓄。老子那個時代,學老子的不學孔子,學孔子的不學老子。司馬遷【史記】:『世之學老子者則絀(絀音黜)儒學,儒學則亦絀老子。“道不同則不相為謀”······太史公曰:“老子所貴道,虛無,因應變化於無為,故著書辭稱微妙難識。莊子傘道德,放論,要亦歸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於名實。韓子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皆原於道德之意,而老子深遠矣。』司馬遷很明白,道德在哪里。
社會變革,朝代更新,究竟是哪一種思想道德更可以轉化為動力來推動的呢?顯然不是儒家,正所謂“天不變道亦不變”。既不是儒家,是哪家呢?恐怕這是“啞巴吃餃子”。我們知道,從古到今能夠轉化為動力而推動社會前進的,只能是與儒家相對立的實事求是的思想道德。盡管被封建官僚長期屏蔽,但它仍然是自然而然的給人以相當的觀念影響,被納入人的世界觀。
五四運動,反帝反封建。對此有人說好,有人說不好。就像天地陰陽,方位立場不同而已。把世界做一個橫向縱向的比較,可以看到中國的封建制發育較早,成熟得快,壽命也長。當我們越是深入了解孔子,了解孔子之后的封建社會的興衰,就越能認識孔子道德倫理的保守性。這種保守性,主要來源于孔子的立場,他基本上是站在統治階級一邊的,是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概括說,孔子對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的政治和倫道德倫理觀念影響最深。其思想核心是“仁”,“泛愛眾,而親仁”。而孔子的“眾”,包括了他當時社會的一部分“平民”,這是他進步的一面,但他把“仁”具體化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倫理關系上,這就表現出他的思想的階級屬性,使后來的封建統治者能夠用它來作為統治人民的工具。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些東西,現在還要嗎?要不得的。可是有沒有人覺得這是好東西,他很想要呢?即便是要,他也不敢原樣照搬,那樣就明顯復辟了,面子上說不過去。不是有人認為奴隸社會并不殘酷嗎,是真要到奴隸社會去呀,不克己復禮那怎么行呢?
孔子當時要復辟奴隸制(克己復禮)都不行,現在哪行呢?逆歷史而動也太兇了些。或者否定五四運動,替孔子鳴冤,這實際是給封建官僚統治的意識形態招魂。如何看待這一現象呢?這可能是目前經濟社會的土壤里混合了封建官僚化肥的緣故,由此便長出了封建官僚主義的苗苗。打倒孔家店,他們心痛的不得了。孔家店沒有了,那苗苗長出來還有什么意思呢?所以,孔家店還是要繼續開下去,要利用現代技術把孔家店門面好好的裝潢裝潢。不然的話,是不能夠繼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
儒術是中國封建士大夫官場文化的華麗外衣,實際上孔子思想的先進的那一面,早被封建官僚們丟到九霄云外去了。幾千年的封建官場文化,把“滿嘴的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發揮的淋漓盡致。欺上瞞下,陽奉陰違,魚肉百姓,結黨營私,官官相護,排斥異己,燈紅酒綠,尋花問柳,貪污受賄,營私舞弊,對內欺壓良善,對外賣國求榮。把忠臣搞掉,讓奸臣當道······中國的封建統治階級,用孔子倫理奴役人民是真。尊孔是假,他們從心里在道德上,自己從不拿孔子當回事。
對于古今中外文化遺產,我們“去其糟粕,吸取精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而絕不要媚洋復古。結合現代,要歷史地辯證的分析取舍歷史文化,才能有文化現代的先進。先進文化根本要求應當是人民文化,道德倫理也應當是人民的道德倫理。只有批判封建官場文化,才能弘揚社會主義人民民主文化,不破不立。
一切有良知的中國現代知識分子,難道不知道中國封建道德倫理是封建統治者套給人民的精神枷鎖么?如果知道,就不難理解,現代中國不需要尊孔,除非有人一定要復辟。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