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我的書稿《人口戰略與中國崛起》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由于錯誤的發展觀的指導和快速實現現代化急迫心情,中國出現了以少生孩子加速物質資本積累和減少人口分母提高人均收入的錯誤發展思想,而這種錯誤的發展思想又導致長期的低教育投入、長期的低工資制度和1980年獨生子女政策在全國實行。而這獨生子女政策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20年后大幅度減少了勞動力的供應,但由于大規模的退休潮還沒有來臨,加上以前尚有一定的勞動力儲備,并且獨生子女政策本身又使用于人口再生產的勞動者——尤其是媽媽——變成了物質再生產的勞動者,所以勞動力供應不足的問題滯后5-10年才顯現出來。由于人口再生產是物質再生產的前提,最低工資的標準是可以維持人口再生產的平衡或擴大,否則就會造成人口再生產的萎縮。馬克思認為勞動力價值就是勞動力再生產的全部費用,如果工資的支付低于這個價值標準,就會造成勞動力再生產的萎縮。根據馬克思的勞動力再生產理論,這筆費用包括維持現在勞動者生存發展和勞動者更新——勞動者子女的生存發展費用之和。由于有的人不生孩子,有的人只生一個,需要主流家庭養育三個孩子才能維持整個國家勞動力再生產的世代更替(在過去時代和最落后國家要比這更高),才能保證今后勞動力數量不減少。所以,最低工資的最低標準是可以維持勞動者及其三個子女生存發展的最低需要,如果是擴大勞動力再生產的話則需要更高。但由于國家只規定生一個孩子,勞動者(尤其是城市居民)需要支付的勞動力更新(勞動者子女)費用就降低了許多,導致勞動力再生產的最低工資需求降低。否則,如果允許城市居民養三個孩子的話,城市勞動者就會因這么低的工資而養不活自己和孩子,但任何國家都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只能提高城市勞動者的最低工資。結果,獨生子女政策使原本已經很低的工資可以更低——這實質是通過透支人口再生產來降低工資,把原本用于人口再生產的費用變成本土企業和外資企業的利潤、出口產品的廉價和政府財政收入(還有腐敗成本和行政浪費)。由于資本所有者屬于少數人,這等于是把中國勞動力再生產的費用變成國內外富人的財富,加大貧富差距,使窮中國的奢侈品消費反而很紅火。由于由此造成出口產品廉價,這等于是把中國勞動力再生產的費用變成外國居民的消費。由此增加財政收入就等于是把中國的勞動力再生產費用變成政府的財政來源(和行政浪費及一些官員腐敗的資本)。這本質是通過透支人口再生產而獲取一時的物質再生產的紅火發展、通過透支勞動力再生產補貼資本方、通過挪用勞動力再生產費用補貼國外消費獲取外匯收入增長和通過轉移勞動力再生產費用變成政府財力的暫時快速增長(也包括腐敗成本和行政浪費)。城市人的最低工資降低了,跟著農民工的最低工資也就會降低。由于長期低工資和獨生子女政策挪用勞動力再生產費用,結果全國工資占GDP的比重就非常低了。一般發達國家工資占GDP的60%左右,世界平均40%,連印度也達到50%左右,而中國2009年工資僅占GDP的8%,世界倒數第一。而超低工資的結果,使勞動密集型產業競爭力太強,使那些老板們賺錢來的太容易,根本進行產業升級的動力。低工資使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過于紅火,加上勞動力短缺的滯后,讓中國人形成盲目樂觀的心態,導致中國產業升級的動力嚴重不足。而外資企業在看到中國的低工資后,期望再次降低人工成本——結果加重了外資對中國的剝削。由于由此造成勞動力太低廉,外資根本沒有使用昂貴技術的動力,反而使中國陷入低技術陷阱,妨礙中國產業升級。而外資企業獲得的超額利潤,通過用來再投資又增加對中國的剝削和控制中國的產業(外資賺的越多外資越有錢越有動力去控制中國的產業)。而產品的大量廉價外銷,又換來大量外匯,使中國政府有依賴廉價勞動力獲取外匯的惰性,使中國產業升級的外部壓力很低,繼而又形成中國產業升級的惰性。但外匯只能用來購買外國產品或投資國外。由于中國工資太低,缺乏消費能力,外匯又只好投資國外——為國外發展注入資本。但勞動密集型產業紅火后不久,由于低工資和透支人口再生產造成的消費不足(由于人口再生產的花費是最終消費,透支人口再生產也就是透支消費),產業利潤終于因為生產消費的系統性失衡而降低了下來。這時,低利潤和實業的辛苦(由低工資、低人力資本投資和低人口再生產所最終造成的消費不足使老板們賺錢辛苦。而美國恰相反,高工資、高人力資本投資和高人口再生產使賺錢容易,印度也類似于美國),讓老板們不想做實業了,加上宏觀經濟火熱的時緣和第三次嬰兒潮——80后進入結婚買房的年齡——預期房地產永遠升值,結果老板們把勞動密集型產業賺的錢大量投入房地產和股市,造成中國2000-2010樓市股市比較火爆。在中國企業利潤低和把資金投入樓市股市之際,外國的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趁機收購中國企業,加緊控制中國產業,并且通過樓市股市再在中國賺一把。外資控制中國產業(據2006年國務院研究發展中心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在中國已開放的產業中,每個產業中排名前5位的企業幾乎都由外資控制;在中國28個主要產業中,外資在21個產業中擁有多數資產控制權),必然嚴重擠占內資的生存空間,危害中國產業發展。而樓市股市的火爆又吸引老板們把錢投入到房地產和股市,結果讓房地產和股市又大量抽走了中國產業用于產業升級的支持資金。由于投機造成房價高漲,結果中國的中低收入民眾又被本國富人和外國資本重重剝削一次,中國的消費和內需反而更不足,繼而又危害中國產業升級。而股市與房地產的投機和房地產的暴利,及做實業的低利潤和辛苦,又讓許多中國企業無心做實業。日本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產業的不斷升級發展,是日本人收入大幅提高導致需求不斷升級和勞動者素質提高的共同結果。但現實的中國,由于低工資和貧富差距導致需求升級不足,由于長期低教育投入和年輕勞動者的萎縮導致勞動力升級不足。低工資會導致低人力資本投資和低人口再生產,而低人力資本投資和低人口再生產又造成低工資。低教育投入就無法讓每個孩子接受良好而又公平的教育,加上競爭機制的不公平,就導致了貧富差距和財富過度集中——只有人人公平的接受良好教育和公平的競爭機制才能讓人人富裕。由于貧富差距和低工資制度,使消費升級不足、產品相對過剩、人力資本投入不足和人口再生產萎縮,而消費的升級不足、產品相對過剩、人力資本投資的不足和因人口再生產萎縮造成的勞動力更新換代不足和老齡化又導致產業升級乏力和利潤下滑,并再次導致低工資、貧富差距和財富過渡集中。而面對內需的不足和繼續發展動力的不足,中國又只好依賴投資和出口,尤其是政府主導的基礎建設投資和國有企業的大規模投資。通常,一個發展健全的國家,其GDP中鋼筋水泥(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只占10%~20%,而中國的鋼筋水泥的比重是55%,這幾乎是超出了國際標準的3~5倍以上,顯然是不可持續的。且這種投資多數又只能惠及少數人,如相關官員、資本方、國有企業人員。依賴國企投資又強化國企的壟斷問題及其相應造成的貧富差距,比如2008年壟斷行業以占全國8%的員工卻獲得了全國工資總額的50%。并且大量投資本身又加劇通貨膨脹使居民實際收入增長被通貨膨脹抵消,并且通貨膨脹又通過通貨膨脹的財富分配效應把普通民眾的財富轉移給少數富人。而政府投資基礎社會主導的經濟又容易造成官員腐敗和少數富人從國家工程建設中受益最大,普通民眾收益較小。依賴出口則只能是有出口能力企業的事,多數為大多數中國人創造就業的中小企業,尤其是創造大量就業的許多服務業是無法出口的,依賴出口又只能惠及少部分人口,并且依賴出口又很容易被跨國公司剝削,而依賴內需可以惠及所有的人并大幅降低跨國公司剝削的可能。結果,依賴投資和出口反而使中國貧富差距更大,居民消費增長能力再次降低,接著又危害長期發展。結果,錯誤的發展觀和發展方式使中國陷入:為了加速物質資本積累和通過減少人口分母提高人均收入——實施低工資、低教育投入和獨生子女政策——造成低消費、低人力資本投資和低人口再生產——導致需求層次低,內需不足,居民收入增長慢、貧富差距和低生育率——進而低產業、低利潤、低技術、低工資、低勞動力更新和老齡化——再次低消費,低人力資本投資、低人口再生產投入、被迫依賴投資和出口推動經濟發展及外資對中國的產業控制和對中國的剝削問題加深——再次導致需求層次低,內需不足,居民收入增長慢、貧富差距、低生育率和老齡化及經濟可持續性發展問題嚴峻——再次危害中國未來的發展。結果,這種錯誤的以物為本的發展觀和發展政策使中國自己陷入了自己制造的發展陷阱。這就是中國30年來發展問題積累的實質和中國未來發展問題的實質,最根本的是錯在了這種以物為本的機械主義發展觀和由這種錯誤發展觀引發的不可持續不科學的發展戰略。
與中國陷入中國式發展模式困境的同時,美國和印度卻選擇了相反的道路,他們與中國相比做出了相反的發展戰略。非常典型的是美國。美國高工資、高人力資本投資和高人口再生產,結果是使美國消費旺盛,并且由高教育投入與高人口再生產投入使美國的人力資本生產興旺發達。而人力資本的興旺發達使知識技術興旺發達,高人口再生產使美國保持年輕和人口結構的健康活力。而消費的旺盛、人口結構的年輕健康活力和知識技術的興旺發達使美國經濟發展充滿力量和活力,產業升級也為此迅速。最終結果美國人收入很高,賺錢很容易,就業較充分,生活較輕松,發展較迅速,更愛生孩子(在發達國家中生育率最高)。那最終結果就是,美國的人口實力和科技經濟實力繼續較快增長,綜合國力持續的提高。而印度,現在的發展模式也類似于美國。而我們自己,卻陷入了比東亞國家(如日本、韓國)更惡劣的一種經濟、社會、民族與國家的發展衰落循環,那我們怎么面對未來的競爭?雖然現在印度GDP增長速度還沒有超過中國,雖然中國GDP還在快速追趕美國,但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敗給了美國和印度,并給自己的未來埋下了發展的巨大隱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