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西方經濟學中有一個乘數理論,仔細研究乘數理論,會發現,乘數中有個邊際消費傾向,認為100萬元貨幣被某個行業的工人獲得后,會用80萬元去消費,而這80萬元會被另外的一些行業工人獲得,再用其中80%去消費,如此往復,哪么這個應該是描述勢阱(個人、企業等)在傳遞貨幣過程中的一種比例關系,應該稱之為貨幣傳導系數,用K表示,哪么每一次循環,將有20%的貨幣被沉淀下來,這個20%應該稱作貨幣耗散系數,用1-K表示,這個系數說明了,貨幣在流動中是受到阻礙的,如果沒有阻礙,哪么釋放多少貨幣,這些貨幣會一直運動下去,而實際上,貨幣不可能無阻力自由運動,因此,我們把貨幣運動中因為被沉淀等因素,使流動性受到限制稱之為幣阻,用一個數學式子表達為:
R=m(1-K)
R為貨幣流動阻力系數,簡稱幣阻。
m為比列系數,K為邊際消費傾向,這里稱之為傳導系數。
接下來我們在直觀理解運動方程的基礎上,自然導出開放和干預的等效性。
根據經濟運動基本方程(前面的連載中已經詳細推導),在考慮幣阻的情況下,我們會得到一個等式:
這里的A既可以表示為貨幣,也可以表示為貨幣流,即A表示的是振幅,而β是一個與幣阻相關的常數,t表示時間,簡單的說,在幣阻存在的情況下,貨幣或貨幣流的振幅是逐漸衰減的,衰減幅度的大小與β相關,也就是說,β越大,衰減幅度越大,而β與邊際消費傾向我們稱之為傳導系數有關,傳導系數越大,衰減越慢,也就是西經里的邊際消費傾向越大,衰減的越慢,下面就來看看現實對應的過程。
根據前面的敘述,貨幣傳導系數描述了貨幣傳遞過程,也就是說是描述貨幣形成貨幣流的過程,現在看乘數理論是不完整的,只看到消費間傳遞,沒有看到每一次的消費傳遞都是在向生產實體傳導,結果投入的貨幣最終都集中到企業,轉化為企業生產的活力,不考慮幣阻的話,企業會將這些貨幣以工資等再次釋放,生產出實物,完成一個循環,這是一個完整的過程。
如果我們假設有一個封閉的小系統,其中有一個工廠,如果部分工人獲得100萬元,用來消費工廠的產品,這個時候貨幣就會由這些人釋放,轉向工廠,工廠因為有需求再把這些錢投入生產,結果這些錢又轉變成產品,同時這些錢會以工資等分發給工人,完成一次循環,這個時候,一方面購買產品后滿足的人不再需求該產品,另一方面企業獲得利潤會沉淀貨幣,哪么,這100萬元重新分配后,就有一部分因為不再消費工廠的產品而沉淀了,幣阻就會增加,能夠再次消費產品的貨幣就小于100萬元,也就是第二輪貨幣消費的振動幅度就會減小,如此往返循環,最終趨勢就是這個封閉系統中的一部分有錢人滿足了,而另外一部分人沒有錢消費,而企業因為沒有需求,面臨瓦解,這相當于經濟危機或蕭條,這個時候,我們看到貨幣運動的路徑幾乎斷流,阻力很大,哪么這個過程就顯示出,在發展的快速上升期,沒有任何外力的干預,經濟仍然會自由運行,這就是自由經濟的適應條件,如果這個系統在這個時候,出現一個新的企業,生產新的產品,哪么,沉積的貨幣會很快轉化為生產的動力,推動貨幣持續流動,哪么,這樣的狀況下,自由經濟將一直運動下去,而問題是,這只能夠是人們一廂情愿的,現實的情況是: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遭遇瓶頸,經濟蕭條就是不可避免的。哪么蕭條是不是意味著就沒有辦法?辦法還是有的。
我們看,封閉系統在蕭條的時候,是貨幣流動受到阻力太大,這種阻力來自于有錢人不消費,沒錢人不能消費,如果我們開放系統,哪么就會打開外部市場,這個時候,外部資金就會輸入,重新啟動系統開始振蕩,工廠照樣運轉,產品被運往新的市場,工人照樣有工資,對于原來的系統來說,蕭條就結束了,貨幣流還會因此增加,這個時候表現出這個系統的財富積累,而外部技術的進入,將建立新的產業,形成一條新的振蕩路線,促進貨幣的流動,這些都將提升這個系統運轉的速度和質量,這就是開放的力量。
如果開放被貿易保護限制了,哪么國家還是有選擇的,那就是重新輸入購買力,哪么,這個循環會再次啟動,這相當于受迫振動,振幅將取決于干預的力量和方法。
由此就可以理解改革開放和在危機時候的刺激政策促進經濟循環的必要性,也就知道路徑的選擇,影響幣阻的大小,如我們選擇刺激消費就要刺激有消費欲望的群體,這樣貨幣進入這個群體后,會被迅速釋放,幣阻就會很小,這樣才能顯現所謂的乘數放大效應,可見,乘數僅僅是消費與生產間相互傳遞的一種自然現象,應用乘數的時候,必須講究“方向性”,沿著幣阻最小的路徑釋放,就會產生最大的效果。
原本還想對菲利普曲線、奧肯定律等進行推導并指出缺陷,但是考慮到這些比較精細的描述需要微觀基礎,所以就暫時擱置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