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爭鳴 > 網友雜談

論文化沖突與文明沖突

荊楚璇子 · 2010-01-31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讀過許多各色各樣的哲學文章,各位先生觀點激烈碰撞;或批判中國傳統文化、持西方文化優越論,或否定西方文化、持傳統文化優越論,或模棱兩可、觀點模糊;或機械性地說要改進中國傳統文化而又堅持西方文化卻沒有完整提出切實可行的辦法;晚輩不才對哲學有點興趣(不像各位學者先生乃哲學專業方面的研究者、碩士、博士,在下僅是一位哲學業余愛好者),遂想說幾句話,簡單發表對文化、文明的見解!貽笑大方勿怪!

     要談文化和文明的問題,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文化、文明,什么是文化沖突與文明沖突,以及二者的關系。

   (一)文化與文明的概念、定義。

(1).文化定義:文化作為一個概念,學術界定義很多,但大體上可概括為廣義文化和狹義文化兩種。

  文化是人的人格及其生態的狀況反映。廣義的文化是人類創造出來的所有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由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文化是由人所創造,為人所特有的。有了人類社會才有文化,文化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
    廣義文化,即通常說的大文化。從內容看,既指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人化自然的實踐活動、實踐過程,又指人類通過物質和精神生產實踐所創造的一切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其本質含義是自然的人化和化人,是人和社會的存在方式。“人化”是指按人的方式改造世界,使外界事物帶上人文的性質;“化人”是指反過來,再用這些改造世界的人文成果來提高人、武裝人、造就人,使人的發展更全面,更自由。廣義的文化映視著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人類的物質和精神力量所達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從產生看,是以區域世界的文化形態出現的,不同區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對人類文化作出了各自的貢獻。從發展看,人類文化是歷史地發展著的,是人類進化能力不斷提高的體現。

文化是人類對自然、社會乃至人自身的人化,其內在矛盾是主體和客體的矛盾,解決主客體的矛盾過程就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產生和發展的過程。

     狹義文化則是指排除了人類改造自然的物質創造活動及結果部分,專指精神創造活動及其成果,即與經濟、政治相對應的,反映并作用于社會經濟和政治客觀存在的,由政治、道德、藝術、宗教、哲學等意識形態所構成的,以社會意識形態為主要內容的觀念體系。從這個層面上說,文化是一定社會集團典型生活方式的總和,它包括這一集團的思想理論、倫理道德、教育科學、文學藝術、社會心理、宗教信仰等等內容。研究文化在整個人類歷史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須從大文化即廣義文化的角度進行。
   璇子從以上的資料概括文化是-----和人類一同產生并由人類創造,人化和化人,以器物層、制度層、價值觀念層為架構的社會歷史現象。

  

   (2)文明定義:“文明”是人類社會的進步狀態和理性社會體系。文明內涵具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文明”涵義是文化發展積極成果的總和,是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風尚,表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達到較高的水平。狹義的文明是指與野蠻相對的理性的社會體系。人類整體守護著的文明是指廣義的文明。

文明是具有內在結構的有機整體。從內容上看,人類文明發展的內在動力是主客體矛盾。主體在解決和自然客體、社會客體及人類客體的矛盾過程中,產生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在處理人與自然、社會的關系中創造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從空間上看,分布在不同區域的人類群體,文化內容和生活方式不同,從而產生不同文明類型。從發展過程看,人類走出蒙昧和野蠻狀態的“自在期”后,進入以農耕文明和工業文明為標志的“自為期”,隨著信息文明的發展尤其是階級社會的終結必將步入“自由期”。

其中的物質文明是人類改造自然界的物質成果,它表現為人類物質生產的進步和物質生活的改善。政治文明是指人類社會政治生活的進步狀態,是人類在政治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文明成果,包括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傳統、政治結構、政治活動和政治制度等方面的有益成果。政治文明的核心內容是民主發展的積極成果。精神文明是指人類在改造自然和社會過程中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總和,體現了人類精神生產和精神生活的發展水平。

   故依據以上材料璇子概括文明是---人類社會進步和發展的綜合的動態的社會歷史體系。

   (3)文化與文明的區別、聯系和關系。

1.文明與文化的區別

文化和文明是社會發展過程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二者的區別表現在:

①從內容上看,文化是人類征服自然、社會及人類自身的活動、過程、成果等多方面內容的總和,而文明則主要是指文化成果中的精華部分。

②從時間上看,文化存在于人類生存的始終,人類在文明社會之前便已產生原始文化,文明則是人類文化發展的一定階段。

③從表現形態上看,文化是動態的漸進的不間斷的發展過程,文明則是相對穩定的靜態的跳躍式發展過程。

④文化是中性概念,文明是褒義概念。人類征服自然和社會過程中化物化人的活動、過程和結果是一種客觀存在,其中既包括優秀成果,也有糟粕,既有有益于人類的內容,也有不利于人類的因素,但它們都是文化。文明則和某種價值觀相聯系,是指文化的積極成果和進步方面,作為一種價值判斷,是一個褒義概念。

2.二者之間的聯系
  1.文明和文化的主體都是人。文明和文化都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他的核心都是人,他們都是作為人類在認識和改造自然以及認識和改造人類自身的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社會財富的表征。
  2.文明和文化都是社會實踐的產物。文明和文化都是人類為了適應和改造自己的生存環境而活動的結果,他們包含著物質的和精神的財富。原始的實踐勞動產生了人,勞動實踐在類人猿轉化為人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勞動實踐的基礎上,人類得以不斷地認識和改造自然界以及人類自身。
  3.文明是文化的內在價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表現形式。一般說來,文明的內在價值通過文化的外在形式表現出來,而文化的外在形式借助于文化的內在價值而有意義。文明是文化的歷史積淀,而文化則是文明的外在表現形式。從一定的社會意義上而言,一個社會的發展程度越高,社會的文明水平也就越高。當然,在人類創造的所有文化成果之中,自有積極的進步的成分才能稱之為文明。因此,從這個方面來講,文明是從屬于文化的。

 

3.文化與文明的關系
  早在中國古代,“文明”一詞在古籍《周易.乾卦.文言》中被用來指光彩明亮的意思,后來逐漸用“文明”一詞說明美好的事物、優良的道德教育、人的優秀行為等,直到清朝才把文明看作與愚昧、野蠻相對應的概念。
在西歐早期,“文化”與“文明”這兩個概念一般不作嚴格區分,幾乎是當同義詞使用。從馬林諾夫斯基開始才把二者區分開來。文明一詞源于拉丁語“civilitas”,意思是“公民的”、“有組織的”,主要是指社會生活的規則和公民的道德品質。到啟蒙時期,社會思想家才把文明和社會的進步聯系在一起使用。18世紀德國啟蒙思想家狄德羅主編的《百科全書》認為文明是指人類社會將要達到的那種有教養、有秩序、公平合理的高級發展階段。美國人類學家摩爾根(1818~1881)在《古代社會》一書中把人類從低級到高級階段的發展(共10萬年)分為三個時期:蒙昧時期(6萬年)、野蠻時期(3.5萬年)、文明時期(5000年)。馬克思延續了摩爾根的劃分,把文明看成人類社會發展到高級階段的社會現象。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說:人類“從鐵礦的冶煉開始,并由于文字的發明及其應用于文獻記錄而過渡到文明時代。”[3]他認為,野蠻時代是人類學會經營畜牧業和農業的時期,而文明時代則是人類學會“對天然物進一步加工的時期,是真正的工業和藝術生產的時期。”[4]20世紀以后,隨著人類學和社會學的發展,文明一詞開始廣泛使用,其含義也隨著擴大,不再僅僅限于指人類脫離野蠻的那種初級開化狀態,而是指迄今為止人類社會發展所取得的一切先進成果,以及這些成就代表著的社會的進步狀態。如,城市化、工業化、先進的科學技術、高度的職業分化、完善的政治法律制度、良好的社會風尚、人的社會文化素質的提高等。這說明文明不只包括精神方面的先進成就,也包括物質技術方面的先進成就,即包括“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由此,我們歸結出“文明”的概念:“文明”是指與蒙昧、野蠻相對的人類社會的進步狀態,或者說人類文化中的進步方面。

 

 (二)文化沖突與文明沖突的概念、定義。

  1.  文化沖突:指兩種或這兩種以上的文化相互接觸所產生的競爭和對抗狀態。

不同民族、社區和集團的的文化,有不同的價值目標和價值取向,并且常常各自以自己的文化為優越,視其他文化為危險物。當它們在傳播、接觸的時候,便產生了競爭、對抗甚至企圖消滅對方的狀況,此種沖突叫做文化沖突。文化沖突的結果,或相互吸收或融化或替代對方,隨之會產生新的文化模式或類型。


   2.文明沖突的概念來自當代哲學大師亨廷頓,出自其代表作《文明沖突論》。《文明沖突論》(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是1993年夏季由美國哈弗大學塞繆爾·亨廷頓(Samuel Huntington)教授在《外交季刊》(Foreign Affair)上發表的一篇題為《文明的沖突》的文章中的觀點。三年后此文章又被拓展為一本專著,取名為《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1996)。

  亨廷頓的"文明沖突論"的核心觀點有以下幾點:其一,未來世界的國際沖突的根源將主要是文化的而不是意識形態的和經濟的,全球政治的主要沖突將在不同文明的國家和集團之間進行,文明的沖突將主宰全球政治,文明間的(在地緣上的)斷裂帶將成為未來的戰線;國際政治的核心部分將是西方文明和非西方文明及非西方文明之間的相互作用。冷戰后的國際政治秩序是同文明內部的力量配置和文明沖突的性質分不開的。同一文明類型中是否有核心國家或主導國家非常重要;在不同文明之間,核心國家間的關系將影響冷戰后國際政治秩序的形成和未來走向。其二,文明沖突是未來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脅,建立在文明基礎上的世界秩序才是避免世界戰爭的最可靠的保證。因此,在不同文明之間,跨越界(CrossingBoundaries)非常重要,在不同的文明間,尊重和承認相互的界限同樣非常重要。其三,全球政治格局正在以文化和文明為界限重新形成,并呈現出多種復雜趨勢:在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多極的和多文明的全球政治;不同文明間的相對力量及其領導或核心國家正在發生重大轉變,文明間力量的對比會受到重大影響;一般來說,具有不同文化的國家間最可能的是相互疏遠和冷淡,也可能是高度敵對的關系,而文明之間更可能是競爭性共處(CompetitiveCoexistence),即冷戰和冷和平;種族沖突會普遍存在,在文化和文明將人們分開的同時,文化的相似之處將人們帶到了一起,并促進了相互間的信任和合作,這有助于削弱或消除隔閡。其四,文化,西方文化,是獨特的而非普遍適用的;文化之間或文明之間的沖突,主要是目前世界七種文明的沖突,而伊斯蘭文明和儒家文明可能共同對西方文明進行威脅或提出挑戰,等等。
   (三)文化沖突與文明沖突各位學者的基本觀點和看法。
   文化或文明是否會沖突,這是學術界和政界均感興趣的問題。深入探討這一問題,有助于正確對待國內外各種文明之間的關系問題。
  近十年來,在有關“文明”的論著中,影響最大的當是美國著名政治學家塞繆爾·亨廷頓撰寫的論著。1993年夏,他在美國《外交》雜志(夏季號)上發表了題為《文明的沖突?》一文,引起國際學術界普遍關注和爭論。隨后,他又發表了一系列文章,并于1996年結集成為一部專著,書名為《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亨廷頓認為,在冷戰后的世界,沖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識形態,而是文化或文明方面的差異。世界新格局的決定因素在于七大文明或八大文明,即中華文明(1993年亨氏稱“儒教文明”,1996年改稱“中華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蘭文明、西方文明、東正教文明、拉美文明,還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文明的差異是人類各種差異中最具根本性的差異,而且基本上是不可消除的。具有相似文化的人民和國家正在聚合,具有不同文化的人民和國家正在分離。由意識形態和超級大國關系界定的聯盟正在讓位于由文化和文明界定的聯盟。因此,一個以文明為基礎的世界秩序正在形成。未來主宰世界的沖突主要是“文明的沖突”。
  在亨廷頓看來,冷戰后,世界將形成西方文明與非西方文明的對抗局面。西方文明正在衰落,與其他文明相比,它在世界政治、經濟、軍事力量中所占有比重正日益縮小。相反,亞洲文明正在發展壯大它們的經濟、軍事和政治力量;伊斯蘭文明的人口正在激增,打破了穆斯林國家與其他國家的平衡關系。一般來說,非西方文明都在重新肯定它們自身的文化價值。在21世紀初期,人類將經歷非西方權力與文化的復興,經歷非西方文明內部相互之間以及與西方文明之間的沖突。
    亨廷頓還認為,在21世紀,西方文明與非西方各種文明的關系及其對抗程度有相當大的差別。按其程度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屬于挑戰者的文明,即與西方文明傳統最遠的中華文明與伊斯蘭文明,這兩種文明可能會聯合起來,向西方挑戰。第二類是屬于中間文明或搖擺文明,即俄羅斯、日本和印度三國的文明,這些文明與西方文明既有合作也有沖突,有時與挑戰者(中國和伊斯蘭)站在一起,有時又與西方站在一起。第三類是弱勢文明,即拉丁美洲文明與非洲文明,這兩種文明相當程度上依賴于西方,與西方文明的沖突將會很少。
  亨廷頓特別強調西方文明的主要挑戰者將是中華文明和伊斯蘭文明。他說:“伊斯蘭國家和中國擁有與西方極為不同的偉大的文化傳統,并自認其傳統遠較西方的優越。”“21世紀的全球體制、權力分配以及各國的政治和經濟”,或主要反映西方的價值和利益,或主要反映伊斯蘭國家和中國的價值和利益。他還認為,“在最近的將來,反西方的全面聯盟似乎還不會形成。伊斯蘭文明和中華文明在宗教、文化、社會結構、傳統、政治和植根于其生活方式的基本觀念上,存在著根本的不同。從根本上來說,這兩者之間具有的共性可能還不及它們各自與西方文明之間的共性。但是,在政治上,共同的敵人將產生共同的利益。伊斯蘭社會和華人社會都視西方為對手,因此它們有理由彼此合作來反對西方,甚至會像同盟國和斯大林聯手對付希特勒一般行事。”
  亨廷頓認為,文明間的沖突主要表現在斷層線沖突或斷層線戰爭。“斷層線沖突是屬于不同文明的國家或集團間的社會群體的沖突。斷層線戰爭是發展成暴力的沖突。”斷層線沖突一般有兩種形式:一是國際間的斷層線沖突,即國家間、非政府集團間或國家和非政府集團之間的沖突;二是國家內部的斷層線沖突,即同一國家內的不同文明的集團。斷層線沖突具有持久性、特定性(即特定的集團)等。
  亨廷頓的文明沖突論在世界上引起極大的反響,美國一些著名的政治家贊賞他的理論,說它是20世紀40年代以來最富爭議的國際關系理論。不過,在世界學術界,文明沖突論受到普遍的批判。多數學者均認為,國家利益仍將是今后國家之間沖突的主要原因。
  文明之間真的會自動沖突嗎?有學者認為,文明本身不會沖突,因為文明不是有機體,文明是半有機、半無機的第三界。

   對此我想借用已故的臺島陳立夫先生的論點:文明的對立面是野蠻,既然文明之間存在沖突(即斗爭),那么所謂的沖突中的文明是偽文明,其實質是反文明。“文化因該是文明的,文明怎么可能沖突,沖突又怎么可能文明呢?文明的反面是野蠻,野蠻才會產生沖突嘛!”(注:這里的“”文化在前部分立夫先生點名指的就是“文明”),故此我極力反對文明沖突種種謬論。
     既然文明之間在我看來不存在沖突,那么文明與文明之間關系到底是怎樣呢?我想借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常講的一個概念“矛盾",文明之間是對立和統一的;也就是說文明之間有差異性也有統一性;它們的統一性是主流。持文明沖突論或者認可文明沖突論的人很可能落入了西方學者編織的陷阱,文明之間是不可能出現沖突的。下面我將給出我的理由。
1.文明的對立面是野蠻,野蠻則會產生沖突;而沖突中所謂的文明是偽文明,實質是反文明。大家也許會用歷史來思考問題,比如:中國古代社會的游牧民族和中原農耕的漢族經常發生戰爭,于是有學者認為我們引以為豪的萬里長城是見證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之間沖突的歷史實物。好像看起來有一定道理,我要說的是:這根本不是文明之間的問題,而是一種生存問題或是政治問題;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生存狀態惡劣,加之它們生產方式落后,為了生存他們只好侵犯比較富庶的中原、獲取必要的生產工具和生活資料---鐵器、糧食、鹽、茶葉、絲綢等;掠奪人口和財富。在這過程中游牧民族使用了武力,中原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便產生了軍事斗爭。很容易理解這種斗爭通俗講就是----一方為了生存來搶來奪,另一方是努力維護自己的東西反對搶奪。從狹義上(因為在這過程中雙方都使用暴力了,流血了),當然這種文明的沖突容易讓人接受,所以文明沖突論有一定市場。再舉個外國例子:大家都知道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古代中國)只有中國文明歷經五千年沒有斷層、衰落、消亡,其他三大文明都基本上斷層、衰朽了。而導致這一狀況原因是什么?其他文明的消亡原因,我簡單認為主要還是生存原因(也就是生存的政治抉擇),外來的民族(大多數是游牧民族)未來生存強勢入侵古老的帝國,而這些周邊民族發動戰爭的成本低。古老帝國的步兵根本抵擋不住游牧民族的鐵蹄,陣地戰損耗遠大于游擊戰,而且這些民族民風彪悍、好戰;文質彬彬的古老帝國不是他們的對手;在帝國強盛的時候周邊游牧民族畏而遠之,一旦國力不濟游牧勢力就很有可能乘虛而入。你們看看這些游牧民族或外來入侵勢力和這些古老文明古國發生戰爭是為了推銷他們的游牧生產方式、價值觀么,宣揚他們的信仰么?是為了打開他們的牛羊肉銷路么?是為了宣揚他們政治制度的優越性么?還是一個詞“生存”,在惡劣狀況下,一個民族的生存比什么都重要。他們不會想到為了推銷自己的文明而簡簡單單讓族人流血,這樣做不值得嘛。要搶要奪要要流血還不是為了生存,為了生存更好些!
2.就亨廷頓提出的文明沖突論來看,他一方面為當代研究社會歷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角度,一方面存在很大局限性。該理論我認為他還是站在西方帝國主義者上,宣揚西方文明優越論配合西方政客打著民主、自由、人權等價值觀念旗號,為西方國家實施新的殖民、侵略政策提供理論依據和道德合理性。就亨廷頓提出文明沖突論的理論依據和現實需要來看,典型的就是“伊斯蘭文明和儒家文明可能共同對西方文明進行威脅或提出挑戰”。我們可以認為,西方有相當部分學者認為中國文明和伊斯蘭文明會威脅西方文明,這就是狹隘的西方文明優越論嘛!她們認為這兩種文明在不久的將來會威脅西方文明的優勢地位。大家知道美國近20年來對外發動了4次大規模戰爭,海灣戰爭、空襲南聯盟、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克林頓在出兵空襲干涉南聯盟借口中就旗幟鮮明地高唱“我們在維護我們的價值觀”,“我們堅定的立場是南聯盟人民唯一的希望”,假如戰爭原因在于“文明沖突”,那么我要問了,南聯盟諸國都是歐洲大陸國家他們都隸屬于“基督教文明”,美、英、德、法、意等北約成員國也都是基督教文明體系中的一部分嘛。同在一個文明體系中,怎么沖突?好比一個好好的人,他沒事會用左手殘酷將右手廢掉么?至于,美國攻打伊拉克,阿富汗;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美國是在極端維護他的國家利益,推行他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倘若是伊斯蘭文明威脅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文明,產生了所謂的文明沖突。我就有個疑問了,美英等國有那么多的文明輸出機器----媒體(諸如CNN、ABC、BBC、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時代雜志,泰晤士報、美聯社、法新社等),直接利用這架機器體面地贏得勝利不更好么?伊斯蘭人民連飯都吃不飽,哪來心思去推銷自己的價值觀、生活方式?9·11,的確震驚了全世界,我們在譴責恐怖份子的同時,是不是該給美國照照鏡子?你不首先侵略別人,不野蠻推銷美式民主和價值觀信仰、不隨意插手伊斯蘭世界事務;人家本拉登,干嘛跟你作對?下面我引出第三條理由。
   3. 所謂的“文明沖突”,錯誤與“文化沖突”混為一談。我認為文化與文化之間是存在沖突的,這種沖突來自文化中蘊含的非理性因素,消極部分。大家看了前面,就知道文化是一個中性詞,因為文化中不僅包含對人類積極有益的東西,也含有消極的東西。舉個例子:美國文化有什么?有微軟,有可口可樂,有西部牛仔,有好萊塢電影,有紐約百老匯,,,,;但是也有毒品,有墮胎,有嬉皮士,種族歧視,有同性戀,有性泛濫,,,,;你說,美國文化那么復雜,消極的、積極的都有;在一個社會體系中,消極的東西必然和積極地東西產生排斥、矛盾、沖突。而文明則不同,所謂文明就是文化中所有積極有益的部分,也就是文化中積極、進步的成分(剔除了消極有害的那一部分)才能稱之為文明。既然文明是對人類大有裨益的東西,剔除了文化中不合理因素;那么文明自然對人類有積極的基本意義,它們只可能互相補充、取長補短;怎么可能相互打架發生沖突呢?
 4.無論從歷史來看還是現實來看,文明沖突(準確說是“文明差異”,“文明分歧”)不能簡單糖塞、掩蓋文明之間的相互交流融合的主流。文明之間肯定存在一定甚至很大的差異性,而這種差異性帶來的影響和結果不能認為是“沖突”。萬物莫不相異,這是中國老祖宗早就說過的,西方笛卡爾也認為“在世界上找不到完全一樣的兩片樹葉”。就咱們中華文明來講,就是很鮮活的例子,大家知道,中華文明由許多副文明(南方的吳越文明,楚文明,東方的齊魯文明,北方的燕趙文明、游牧文明,中原文明,關中文明,仰韶文明等)相互交流融合的結果。2000多年來,沒有聽說南方的吳越文明和中原文明發生沖突,大家相安無事,相得益彰,為光輝燦爛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都貢獻了自己。中印文明交往史一直倍受世人稱贊,兩大古代文明相互借鑒交流,共同進步發展;中國給印度帶去了熬糖法,鑿井術,絲綢,茶品,瓷器等等;印度輸入中國佛教、犍陀螺藝術、天竺醫學等等;在兩大文明交往中我們沒有看到沖突嘛,兩國在古代歷史上也沒有發生大規模戰爭嘛。玄奘在印度拜佛求經中,一代雄主戒日王對唐皇李世民沒有什么軍事擴張的野心,有的只是友好邦交的態度和誠意。現實來看,各種國家或是國家集團之間的流血、沖突、戰爭歸根結底還是政治原因,經濟原因跟文明什么關系不大也不直接。“一戰”的原因就是新老帝國主義列強為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采取極端野蠻的軍事斗爭,“二戰”原因就是法西斯國家企圖奪取世界統治權,獨占世界;最大限度地維護本國政治經濟利益而不惜與世界各國人民作對,流血。美國發動的戰爭是在新形勢下發動的新一輪軍事政治擴張,本質同以前沒多大區別;他不會為了伊拉克人民有沒有投票權,他也不會為了南聯盟人民沒有面包吃而發動戰爭;他考慮的只是美國的一家的利益,為了他的石油,為了壓縮俄羅斯和非北約國家的戰略空間,為了打開美國商品的市場,為了攫取高額利潤,為了尋找更為符合美國利益的投資場所;捎帶一下,這些戰爭發動的借口無一例外都是——————維護美國及盟友公民安全,維護西方民主、人權和道德價值觀念,打擊國際恐怖主義履行維護世界和平的責任;這些理由都是冠冕堂皇的,聽起來不錯,其實都是掛羊頭賣狗肉。
 
欲知更多,請登錄本人博客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歐洲金靴|教育之亂,禍起蕭墻
  2. 日本女優橫宮七海自殺身亡——畸形的社會還要逼死多少人?
  3. 司馬南:公開丑化河南人民,是可忍孰不可忍!
  4. 以前那么“窮”,為什么大家還懷念從前?
  5. 《鄧選》學習 (十一)發展速度
  6. 對菲律賓斗爭的關鍵是,讓它的挑釁得不償失
  7. 《鄧選》學習 (十)
  8. 影評:電影《熔爐》看資本主義特權
  9. 大快人心,知名“電子寵物”在美落網
  10. 領導者沒有戰略眼光,談啥雄心壯志?
  1.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2.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3.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4.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5. 弘毅:警醒!?魏加寧言論已嚴重違背《憲法》和《黨章》
  6. 這是一股妖風
  7.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8.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9. 朝鮮領導落淚
  10.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4.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7.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9.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10.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澤東遭受了三次打擊
  2. 大快人心,知名“電子寵物”在美落網
  3. 鐵穆臻|今年,真正的共產主義者,要理直氣壯紀念毛澤東!
  4. 《鄧選》學習 (十一)發展速度
  5.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6.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