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避免一些腦殘粉不看文章就開始噴,所以這里先聲明一下:
我對孫穎莎王楚欽梅西C羅詹姆斯都沒意見,孫穎莎的打球風格和長相的確比陳夢討喜,我父母更是孫穎莎的鐵桿球迷,客觀上說我也更希望孫穎莎拿下大滿貫。
而王楚欽的實力雖然和前輩比差強人意,但是中國現階段也的確找不到比他實力更強的年輕人了,對于網絡上“保送太子”的觀點,我是不相信的。
至于梅西C羅詹姆斯,都是各自領域最偉大的運動員之一,他們的成就無需多言。
我反對的只是附著在他們身上的“飯圈文化”
————以下為正文————
剛剛結束的巴黎奧運會乒乓球女單決賽,本應是一場關注度不高的金牌戰,因為大家早已經習慣了中國選手在決賽打隊內訓練賽,更何況陳夢和孫穎莎無論誰贏都能創造屬于自己的歷史。
但是這場比賽最終的結局卻是火爆網絡,不過火的原因并不是因為兩位參賽選手的表現,而是現場的球迷。
在一場中國隊的內戰中,衛冕冠軍陳夢卻完整享受了一場“客場待遇”,全場無論得分丟分,都是“孫穎莎加油”,沒有一句為陳夢加油的呼喊,甚至出現了陳夢丟分被喝倒彩的情況。
全場自然也幾乎沒有陳夢的助威團,幾乎所有標語都是為孫穎莎加油的,僅有的一處舉著支持陳夢的標語的,還是一位外國人。
這是比賽剛剛結束時的畫面,看看這幾位外國球迷和中國球迷的表情,如果不關注奧運會比賽的網友,估計很多人都會認為奪冠的是一位白人選手。
而下邊這張圖中的這位大姐,更是毫不遮掩。
這個手勢,就算是對張本智和伸出來,估計都會在體育圈引發巨大的譴責,而這是她對著自己國家的奧運冠軍伸出的。
到了網絡上,妖魔鬼怪就更多了。
看完上邊這句,好像陳夢干了什么傷天害理的事一樣,而陳夢至今最大的黑點,無疑就是2021東京奧運會奪冠后的激動言論,但是這個黑點怎么也不可能上升到傷天害理的程度。
這句話也引出了乒壇第一大流量明星——王楚欽。
某種意義上,孫穎莎圈粉無數有一部分也沾了“莎頭配”的光。當然,孫穎莎的實力和榮譽肯定比王楚欽強多了,不過這里和本文無關,就不詳細討論了。
而下邊這句就更不可理解了,陳夢贏了孫穎莎生氣就算了,樊振東馬龍得罪誰了呢?
當然,考慮到樊振東打張本智和比賽時的偷笑門和這張微博截圖,他們的行為邏輯大概率是“圍樊救王”。這也很符合現在網絡飯圈的習慣。
當然,我之前說過,任何群體只要數量足夠大,就一定什么鳥都會有,我相信大多數孫穎莎的球迷都是冷靜理性的,就像我父母這樣。
但是,飯圈文化向體育圈的滲透似乎已經是一個不可阻擋的大趨勢。
網絡飯圈文化最早起源于影視圈,當然,有人可能會反駁,我支持我喜歡的明星,那不是天經地義嗎?怎么就叫飯圈文化呢?
對此,我們一個一家之言的定義——如果你是因為他們的技能而喜歡他們,那你就是歌迷影迷球迷,那組成的群體就是興趣圈。如果我是因為喜歡他們而認為他們的某項技能好,那么就是人迷,人迷結成的圈子就是飯圈。
是不是感覺第二條很不符合邏輯?他沒有一技之長我為什么要粉他?
在過去,這一條很符合邏輯,一個歌手演員長期沒有好的作品出現,必然導致他的關注量粉絲量下滑。
但是進入網絡時代,似乎一切都起了變化,比如一些流量明星,我認為演技還不如我,長的雖然比我帥,但也達不到全國頂端的程度。只是因為某部劇爆火后在專業粉絲團的運營下就瞬間成為了頂流。
甚至還有一些極端的流量明星,甚至一部優秀作品都不用拿出來,只需要專業團隊的引流就能收割一大波流量。
這時候,他演的戲好不好看已經不重要了,粉絲會主動為他刷流量,甚至放假期間把電視放在家里空轉。代言的商品好不好用也不重要,反正會有粉絲主動去組團購買,甚至購買后根本不會用,而是直接扔到倉庫或者送人。
這個產業甚至養活了很多專業的粉絲團體和“職業粉絲”,并以此牟利。所以,這個時候他們會希望自己群體的粉絲什么樣?當然是智商越低越好,越腦殘越好,這樣才能更好的圈錢。
這也是近些年來網絡上腦殘粉數量爆炸的原因,而網絡提供了為這一切加速的平臺。
比如當年劉德華的那位“腦殘女粉”楊麗娟,她在現實中一定是個被周圍圈子排斥的人,但在網絡時代,她可以輕松找到成千上萬和自己想法相同的人,他們也能形成更大的聲音去壓制傳統媒體。于是,網絡時代發酵后的飯圈文化就這么形成了。
對于明星也好,職業粉絲也罷,什么最重要,當然是流量。而無腦爭論即是最能引起爆炸流量的內容,也能有效的降低粉絲的“智商”,對于他們來說自然是一舉兩得。
于是,我們就見到了今天網絡上的各種亂象。
這也是很多網友討厭飯圈文化的根本原因。
但是,盡管飯圈文化這些年人人喊打,但卻有愈演愈烈之勢,甚至已經完全滲透了競技體育圈。
但事實上多年前就已經開始向體育圈滲透,不過競技體育相比演藝圈最大的區別就是:競技體育必須要以成績說話,如果你不能贏得比賽,粉絲再刷票也不能讓你成為冠軍。
但是體育競技圈同樣會誕生那些實力又強,又具有偶像氣質的球員,比如曾經的足壇絕代雙嬌的梅西和c羅。
今天的梅西和c羅已經遠離足球最高水平的最高舞臺,卻依然熱度不斷,美國和沙特聯賽的熱度甚至能因為他們兩個超越歐洲主流聯賽。當然,無論大家怎么論證,我是絕對不相信美職聯和沙特聯賽水平比德甲法甲高的。
比如年初的邁阿密國際在香港的友誼賽,之所以引起這么大爭議。就是因為梅西的影響力已經遠超邁阿密國際隊甚至足球本身。大家為了看梅西可能愿意折騰幾千公里花費上萬元,但如果沒有梅西,邁阿密的比賽門票十塊錢都不值。
而這正是飯圈文化在競技體育圈迅速發展的原因。
雖然這位博主一貫屁股歪,而且言論很討厭,但是他卻說出了一個事實——資本主義社會,利潤是最高追求。
你再清高,但是沒有錢掙,早晚也會在市場競爭中被淘汰掉。
在這方面看,孫穎莎和梅西c羅一樣,是為乒乓球產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的。
這也是為什么這么多年飯圈文化人人喊打,卻還越來越繁榮的根本原因。
既然,對運動員有利,對整個項目有利,粉絲也高興,為什么我們還要抵制飯圈文化呢?
因為,競技體育的根本還是要追求勝利。
記得去年NBA湖人隊被掘金隊橫掃淘汰后,一些極端詹粉認為NBA聯盟就應該讓湖人進總決賽,因為約基奇的關注度和流量和詹姆斯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這句話對NBA這家公司來說沒有任何問題,事實上NBA聯盟的確也是這么干的,那個系列賽也是整個賽季最黑的系列賽之一,只是湖人隊因為實力問題實在無法取勝。
但是這句話由球迷說出來合適嗎?我們看NBA是為了看到精彩的比賽,還是為了讓NBA聯盟掙到更多的錢?
如果只是自己喜歡的球星拿冠軍就行,那么比賽根本不用比,直接搞成網友投票選冠軍多好呢。
當然,據我了解很多人迷是真的不看比賽的,所以才有了“湖人隊6場比賽比勇士多上籃1000次,所以罰球多”的經典言論。
當競技體育的本質不在比賽勝負本身,而在于比誰的流量大,誰的粉絲多,那么競技體育中“競技”兩個字就可以去掉了。
我想我們不愿意我們的后代只能看“WWE”這種表演節目吧。
其實非競技的影視圈同樣如此,去年春節檔有兩部非常火爆的影片,一部是《滿江紅》,一部是《流浪地球2》,他們幾乎代表了現在電影制作宣傳手段的兩個極端。
選擇看故事和特效還是選擇看明星,都是我們的自由。但是,明星隨時可以生產,但是中國電影工業卻不是隨時可以建設起來的。
如果以后的電影都變成了春晚那種明星一起出來拜個年就能拿票房,而我們卻沒有選擇不得不看時,受害的只能是我們自己。
所以,盡管飯圈文化的繁榮有無數個合理的理由,但為了下一代人的精神需求,我們也必須要堅決抵制他。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