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文化傳統(tǒng)里,濃烈的情感惟有詩才能表達,故有詩言志之說。劉繼明老師是一位杰出的人民現(xiàn)實主義作家和堅定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我愿意…»是其新近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我愿意…»的基調(diào)是深沉的,悲壯的,宛如戰(zhàn)場上的宣示,在向戰(zhàn)友深情的告別,惟深情而悲壯。
全詩如下:
在喧囂的人海
我愿意做一個逆行者
讓孤獨的身影
像桅桿一樣高高挺立
在漆黑的長夜
我愿意做一個烈士
以微弱的磷火
為迷途者照亮前行的道路
當討好富人成為時尚
我愿意做一個窮人
在尚未被資本掠奪的土地上
用汗水去捍衛(wèi)一個階級的尊嚴
當所有人選擇沉默
我愿意做安徒生筆下的那個孩子
拒絕謊言
大聲說出我看見的一切
全詩短小,雋永。劉繼明老師的心和魯迅先生、魏老(?。┑男氖窍嗤ǖ摹?quot;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先生說。"站在新世紀門檻上",魏老(?。┎煌讌f(xié)。"建立共產(chǎn)主義信仰,成為一個真正站在無產(chǎn)階級立場寫作的馬列主義者",劉繼明老師宣示。
詩歌第一段文眼在兩組對比強烈的詞組上,喧囂和孤獨,逆行和挺立。覺醒者和吶喊者無疑是孤獨的,然而,既然叫醒了幾個人,掀開鐵屋子也不是沒有可能。當然,作者意識到了前路的艱難。
第二段文眼在漆黑和磷火、烈士和照亮。作者沒有空喊口號,而是準備了選擇犧牲。前兩段寫虛,后兩段寫實,前后呼應(yīng)。喧囂與討好呼應(yīng),逆行、挺立與捍衛(wèi)、拒絕呼應(yīng)。
第三段,在尚未被資本掠奪的土地上,可理解為青年,用汗水去捍衛(wèi),可理解為領(lǐng)著青年們?nèi)W習,去斗爭,去實踐,這是學習的季節(jié)。
第四段,安徒生筆下的孩子,即«皇帝的新裝»中那個大聲說出真相的孩子。說出看見的真相,告訴孩子們,希望在于將來,希望在于孩子們。
劉繼明老師說過:"作為作家,寫作是我斗爭的最主要方式。但如果現(xiàn)實需要,我不拒絕更直接的斗爭方式,正如我曾經(jīng)歷過的那樣。"
《我愿意…》,是思想者的吶喊,也是戰(zhàn)士的奮爭!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