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瑞:有網友認為,《黑與白》沒有塑造“革命性”突出的人物形象(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保爾),這是一個很大的不足。大家可否就這種觀點談談自己的看法?
霧海白帆:我感覺《黑與白》是群像塑造,沒有絕對主角,而《鋼鐵》中保爾是絕對主角的,而且所處的環境不同,不能為了塑造而塑造,而應該是接近現實實際情況。
心暢:第一部才看了50多頁,結合之前的討論會各位讀友的心得,我感覺此書的魅力在于真實反映了世界和人性的復雜性、多樣性及事物發展的多元開放性。就人性的塑造及演變過程而言,青年進一步可能往先進性靠,退一步則隨時可能反動。此書的敘事充分呈現了社會的、歷史的多元開放性,深刻詮釋了什么叫“現在進行時”。以上個人淺見[抱拳]
王亞軍:有的角色已具備“革命性”的突出人物形象,如駱正,在革命戰爭年代、建國前27年,改革開放時期,堅持真理,從革命到繼續革命,始終遵照毛主席的思想理論指示。當代長期反對市場經濟、反對私有制的老同志,就是現實中的革命者,如魏巍、古老等。
不周山下:我認為塑造一個非常“具有革命性”的角色,在現如今的環境里反而不能達到理想中的感召效果。保爾所處時代固然艱苦,但有一點好——目標是清晰的,斗爭是分明的。而現在呢?宛如書名《黑與白》,是黑與白交織在一起的混沌。我們處于一個“無物之陣”中,你縱然舉起投槍,然而更多是茫然四顧。
“敵人在哪?誰是敵人?”
一個比喻說得好,老一輩的革命家幫我們打倒了敵人,但死的是敵人的軀殼,他們的鬼魂還無處不在。在此境況下,更需要的是清醒,自我的清醒,而清醒的前提——拒絕幻想。《黑與白》中沒有“保爾”,才是對人們的當頭一棒,不絕望到徹底,是難以真正鍛煉其身與心性的。如果書中出現了保爾,或許能給人以激勵,但我想,現如今的讀者會更多感到突兀,因為現實是冷冰冰的,進而“保爾”這個形象就會被抽空,某種程度上成為“爽文主人公”變成麻痹部分人痛苦的麻醉劑,從而忘了現實的殘酷性。
沒有“保爾”了,一切要靠我們自己了。
我想這樣或許比《黑與白》中有保爾,更具有意義。
左輪: 我不認同這位網友的觀點,這位網友認為《黑與白》沒有塑造一個革命性很突出的人物形象是很大的不足,而我認為《黑與白》里的王勝利和駱正就是革命性很突出的人物。兩人在民主革命期間英勇作戰,王勝利甚至丟掉了一條胳膊。在建國后,他們在革命道路上沒有停滯不前。王勝利積極參與生產,受到不公正對待時仍通過行動來證明自己對革命的忠誠,作為廠長親自帶領工人們在生產第一線奮斗。在自己職位被巴光明取代后,面對巴光明的腐敗行為,王勝利不斷與其進行斗爭,捍衛工人群眾的利益,對巴光明的收買行為毫不動搖。駱正在建國后為了查明真相,為未婚妻白雪和犧牲的戰友們報仇,他得罪了自己的領導宋乾坤。文革期間加入造反派繼續革命,最后不得不面臨牢獄之災。在出獄后,駱正沒有忘記在白雪墓前的誓言,繼續與走資派宋乾坤作斗爭,盡管沒有徹底扳倒宋乾坤,但是也影響了宋乾坤的仕途。駱正還積極地幫助群眾進行維權,站在被壓迫人民的立場上,為人民群眾發聲。王勝利和駱正并沒有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結束后便安于現狀,他們大可以頂著無產階級革命者的身份像宋乾坤那樣為自己謀取私利。然而他們選擇了繼續革命,這是一條風險很大的道路,而且在這條道路上他們得不到什么好處,但他們仍義無反顧地走上這條道路。他們的所做所為對得起革命者的身份。
因此,我不認為《黑與白》存在這位網友所說的這樣的不足,相反,《黑與白》在塑造革命性突出的角色方面好得很。王勝利和駱正作為配角對他們的描繪相對較少,但是在較少的文字里能夠很好地塑造他們的革命性。《黑與白》告訴我們,哪怕有宋乾坤、洪太行、杜威這樣的人只手遮天,也會有駱正、王勝利的革命者與其斗爭到底,也會有王晟、顧箏和田青青、宗小小這樣的繼承者繼續斗爭。曾經“保爾”未完成的事業將會有新的“保爾”來繼續完成。
波波:我也覺得這幾個正面形象都是現實的榜樣、人生的指南針,不能說這個時代就完全沒有榜樣。而“反派”也是明顯的,就是壓迫人的公司體制、學校體制等各類不合理的體制,這些體制的執行者和代表者,就是最直接、正在與我們交手的“反派”。
張科:黑與白不只是要表現類似保爾那樣的角色,相對而言更重要的是龍國正那樣的角色,而且是在問一個問題“走資派上臺之后龍國正們該怎么辦?”
貓員外:我的觀點跟@左輪?的類似。《黑與白》是本去中心人物化的小說,但多個人物敘事組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展現了歷史變革,是一幅宏大的大畫卷。可貴的是很多小角色都值得玩味,具備非單一的時代特征。每個人不是單純的個性,糅合現實多個人物。駱正是具備代表性的“白”,他的斗爭也會有時代局限性,不能夠像保爾閃耀。但是駱正單人立傳,他的一生就是一部不屈的斗爭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