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青蔥歲月》主要記敘了主人公華志平等青少年求學成長的過程。
全書主要描述了一九六四年夏至一九六九年底,文革前后所經歷的政治思想教育、階級教育,批判抵制錯誤思想,爭做又紅又專的革命接班人及文革中,大批判、大串聯、兩派斗爭和復課鬧革命等,進行了客觀的描。此是上卷。
第一章 向往
華志平來到最后一間體檢室,戴口罩的醫生叫他坐在桌前.醫生頭上戴著一個中間帶孔的反光鏡,他用雙手捧住華志平的臉頰,左轉右轉,照完華志平的兩邊耳朵,又照照口腔,然后用手指分開華志平左右的上下眼皮看看,最后在體檢表上劃了幾劃問:"你想上學嗎?"
"我想上,不知這次考上了沒有。"華志平忙回答,目不轉睛地看著醫生,又小心地不安問一句:"醫生,我身體沒什么毛病吧?"他希望從醫生口里得到答案,擔心如果考上被身體有毛病給耽誤了.
"你父母同意你上學嗎?"醫生沒回答反問一句
"同意.還怕我考不上呢."華志平迫不及待地回答,還希望從醫生口里得到答案.
“下一個.你體檢完了,回家等著吧"醫生絲毫不理他的問話,接檢下一名同學.
華志平心里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地走出體檢室,醫生的話給了他一頭霧水,迷蒙、遙遠又看不見的答案,考上還是沒考上,弄不清楚也不明白.他想起二十多天前的語文考試題,是《記一堂生動的語文課》.他寫了老師講的邱少云在烈火中為戰斗的勝利,為戰友安全的潛伏,在敵人打來燃燒彈燒遍他全身時,他一聲不吭,一動不動,忍受著巨大的生死痛苦,為朝鮮為我國為世界和平,獻出了最寶貴的青春和生命.老師講的慷慨激昂,沉重而又悲壯,自己當時聽著被感動地直搓眼睛,淚水在眼眶里打著轉,沸騰的熱血渾身激蕩,恨不得自己馬上跑到朝鮮戰場上親手去拼殺那可惡的美國佬.那作文寫的不好嗎,不對題嗎?是自己親身感受寫下來的呀!華志平又回想著那考的十幾道算術題,小數、分數、文字題并不都是難題,解答的也都順利,誰知道結果會怎么樣呢,心里七上八下胡思亂想.
他聽老師說過,今年招收初中仍緊張,好幾個考一個,光幾個學區的高小畢業生就有七八百人,聽說還有外縣的,只招四個班二百名學生.學習比自己好的同學不多的是嗎,自己平時學習平平,又不很突出,六十分萬歲,曾是自己學習的口號和目標.華志平想到這里,心里很沒底又感不安.他來到校園的路邊站住,抬頭看看校園內的建筑,不覺欣賞起來,一排排石砌的屋墻,上面繕著紅色的瓦片,寬大的明亮玻璃門窗,透明錚亮;黃沙土路在校園內縱橫交叉,把校園分割成許多方塊,來來往往的人,行走在校園路上,一排排紅瓦房,齊整大方.雅觀;大路兩邊的白揚樹都碗口粗細,高高地挺拔聳立,上面掛滿了稠密深綠色的葉片,微風吹來,一陣陣"沙沙""嘩嘩"悅耳的聲響,使人感覺清涼爽快,沁人心脾,渾身愜意.華志平想,以后自己要能在這樣大的學校里讀書,那該是多好的美事呀.
"志平兄弟!"華志平正遐想著,回頭一看,是同村同班的張棉地喊他.
"你也體檢完了,怎么樣?"
"還能有啥,咱又不是瞎子聾子,管他怎驗呢。"張棉地不以為然又說,"在生產隊咱什么都能干,考不上拉倒.肯定你能考上."
“你學習比我好,我肯定不如你,別謙虛了。"華志平笑著說.
"咳,別提了."張棉地拍一下華志平的肩膀說:"沒事咱走吧."
華志平本想在校園內轉一圈看看,欣賞一下學校全景,見張棉地無
意急著走,只得罷了.
他倆不在校內逗留,就朝校外走了出去."怎么了,什么事別提了?"華志平回頭看了一眼學校,不想走似地想著剛才張棉地的話追問,他以為有什么事發生.
"你不知道,我考的語文肯定不如你.試題是《記一堂生動的語文課》,我寫成了記一堂生動的政治課,你說糟糕不糟糕."張棉地說完哈哈笑了起來,"寫跑題了寫跑題了."
華志平聽了心里很詫異,看著張棉地心想,他怎么還寫跑題了呢?沒看清考題嗎,要是自己寫跑題了,這不徹底完了嗎,他還不以為然地能笑起來.要是自己會鬧上一些日子情緒的.難道他對上學不重視,無所謂?
華志平不知說啥好,只好笑笑鼓勵他說:"棉地哥,哪怕啥呀,不管上語文課還是上政治課,只要是生動的一課就行."
"我不放心上,我不考慮."張棉地回答的很干脆,毫不在乎的樣子.
華志平見自己的一番安慰話也起不了什么作用,就邊走邊閑扯別的話題.他倆一路談著走到學校南不遠,走到潺潺流水的河中幾塊不連接的石頭上,跳邁著步過河.張棉地在河中一塊石頭上下腰用雙手捧了水洗了兩把臉,華志平在后邊忙提醒:"上游有婦女洗褯子的."張棉地扭頭瞥一眼上游笑一下說:"早看見了,咱農村人沒那么講究,不礙事。"他覺著華志平有點太講究。
正在暑天里,華志平也有些熱,他沒洗,只是看看這條由此向西又向南拐了不知多少彎的小河.以前聽人說過才知它的發源地及流向.
這條小河叫小涑河,是從北邊十七八里地的山溝溝幾個泉眼匯集而成,向下游還有多少不等的小泉水加入,小涑河緊挨這學校東由北向南,在這一村的西頭又是學校南一百多米的地方向西又向西南方向拐去,后又偏向東南穿過他二人的村莊流去,越是下游河水越大,河面越寬.
他倆站在小河中的幾塊石頭上,不知啥年月人們把這幾塊大石頭鋪在河中當跳橋,每塊石頭四周都黑黢黢地布滿青苔和泥,只有頂面被人們的鞋底長年累月磨的光滑明亮.他倆小心地又邁又跳地踏過這河中的八九塊大石頭,順利過了河.其實河水并不深,最深處也不過四十公分.
他倆上岸走著,張棉地對華志平說:"這河平時能過,要是六月天發大水,河水混黃混黃的打著浪頭向下滾,水又猛又大,人們再也不敢過了,只好多走四五里路到上游的林溝地方過去。"華志平聽了,知道張棉地知道的比他多.
他倆向東走著進了陳莊村里,拐過幾條街出來,偏東南不遠就是礦務局的陳莊煤礦。華志平看看前邊不遠高高的青黑渣子山頂端,忽然從上面鐵架子上嘩嘩啦啦倒下一礦車渣子順坡向下淌,那渣子互相碰撞的"咔噠咔噠"聲由大變小,由多變少,大的礦渣直滾到碴子山底,幾聲脆響之后,才無聲無息地停止不動,渣子相互碰撞的聲音甚是悅耳動聽,不由使人興奮向往.華志平高興地對張棉地說:"棉地哥,咱要是考上中學,等畢業后,能在這兒當上煤礦工人有多好呀,出煤給國家,咱月月能發幾十塊錢的工資,生活多恣呀。"張棉地笑笑說:"那當然.不過設門,又不招工,招工又不招咱這樣的,老實的吧,別想那些好事了."說完,認真看了華志平一眼,心想著:您父親就是工人,還不知足嗎,又不以為然地望了望渣子山一眼.
不一會,他倆順著土沙大路南行,越過了東邊的渣子山,走到前邊一座小嶺旁的一棵小槐樹下,想坐下來歇歇.這個小嶺南頭,緊貼一個小村莊,就叫嶺南頭.他倆其實不累,只是有點熱.
華志平今年十三周歲,張棉地今年十五周歲,他倆高小畢業半個多月了,分別這么久,互相很想念.樹下有一塊不大的薄石板,兩人推來讓去都不坐,華志年干脆坐在了地上,才把石板讓給了張棉地.張棉地剛坐下,抬頭看看西邊不遠處一條溝,就起身邊跑邊說:"志平兄弟等下我"華志平不知啥回事,楞楞地看著張棉地,只見他快步跑到西邊溝里蹲下,華志平也忙走過去,見張棉地雙手忙活地薅起草來,志平樂了說:"我以為你忙的來逮兔子呢,原來是薅草的."
張棉地雙手一邊快速地薅著草一邊回答:"家里有喂的幾只兔子,有的老母都快下崽了,順便薅一些嫩草喂它.你看這母豬草和抓秧子草有些還挺嫩的,有些雞毛苓草也嫩點,兔子都愛吃."
華志平不以為然,心里想著考學的事,也就走到溝里幫忙薅了幾把.陰歷六月的天,晴空萬里無云,太陽毒辣辣的烤著大地,一小會兩人臉上都淌了汗水.張棉地薅了一小捆草,把志平薅的草也捆在了一起,他倆又來到了小槐樹下坐下.
"棉地哥,今年咱要考不上,明年咱還考吧?"華志平擔心地問張棉地,又覺著問的過早,現在還沒有結果,只不過是沒話找話說.
"考不上咱下來干活就是."張棉地一邊用褂襟擦臉一邊說,"咱又不是吃國庫糧的,吃國庫糧的到時考不上都能當上工人,有工作干,咱農村的,能有幾個出來的,考不上瞎耽誤功夫。
華志平聽了有些失望,不便再說.他忽然問:"棉地哥,咱班還有通知誰去中學查體了,我怎沒見咱班去多少人的?全班四十多人。"
“姜老師就叫我通知你的,其他人我不知道"張棉地看著華志平笑笑說"兄弟你別擔心,考不上就下來出力干活,不光咱,多來,憑勞動吃飯怕啥."
華志平默然.他和張棉地一個村,從初小一起上到高小畢業,關系始終很好.剛上一年級那會,許多同學都用石板和石筆寫字算算術,張棉地只買了石筆,買不起石板,華志平就叫他和自己合用一塊石板.到了上高小時,算小數分數打草用紙多,華志平就叫他用自己的草稿紙打草.對這樣的幫助,張棉地從心里感激.張棉地是班長,學習比華志平好,華志平尊重他,很少抄他的作業,這又令張棉地佩服.因此,在校內,張棉地就直喊華志平的名字,在校外沒人在旁,就喊志平兄弟.華志平見他這樣,也學他那樣,在校內喊他名字,在校外沒人時也喊他棉地哥.這樣喊叫法,既迴避了其他同學的嫌疑,又增加了兩人之間的親密關系。
他倆歇了一會,又繼續趕路.張棉地提著一捆鮮草,說他喂兔子又賣錢又攢糞,兔子類上自留地莊稼長的旺還不肯生蟲.華志平懂不了這么多,也無心聽,不時無目的的答上一句。張棉地說:"等我的老母兔子下崽,給你兩只喂喂,挺好喂的,又好玩。"
"我不要我不耍."華志平使勁搖搖頭,又擺手拒絕說"你留喂著賣錢吧."
不知不覺,他倆走了近十里路,來到了本村大圩莊的橋南頭分岔處,他倆相約等通知,就各自回了家.
大圩莊的村中間,東西貫通一條河,就是上游的小涑河,幾經曲折拐彎向東穿過,到這里河面己有十五六米多寬,當地人叫這段河為葫蘆河,因村西不遠處的河流拐了個大彎象葫蘆因此而得名.葫蘆河上游就一直通中學東邊和南邊的那條小涑河.這條小涑河自上而下幾十里,直到下游很遠才注入沐河.
大圩莊被葫蘆河一分為二,被一座八孔橋貫通南北,北邊四孔年歲久遠,橋面幾經風雨人來車往,有的地方磨的光滑如鏡,有的地方坑坑洼洼高凹不平,四孔橋的東西兩頭橋孔頂上各有一個石雕龍頭,張大嘴呈喝水狀,雖經風雨多年侵蝕,楞角線條己不十分清晰,細看兩頭八個龍頭依然栩栩如生,個個圓眼瞪視,威視河面,不致洪水成災,護衛一村人的平安;南邊四孔是剛解放時修建的,顯的齊整一新,給人一種寬闊莊重的感覺.
橋北的東半部較大的村落叫大北圩大隊,通常也叫河北大隊;西邊較小的村落叫小北圩大隊,也叫小河北大隊,連通橋的大路把兩個
大隊分開.橋的正南頭隔過河岸是一條通向南邊的茅草蘆葦叢生的渭溝,河南大部村民住在渭溝以西,自西向東分別為:二大隊(西北圩和西圩)、三大隊(西南圩)、四大隊(南圩),渭溝東為五大隊(東南圩).渭溝通過河岸下的涵洞和小涑河相通,河水南下直到村外的一片蘆葦塘.
張棉地是河南溝東五大隊,華志平是河南溝西四大隊.這是一個零亂而又集中的大村莊.時值一九六四年的夏尺.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