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沖霄漢。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
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不周山下紅旗亂。
【背景】
在毛主席正確路線指引下,以井岡山為中心的中國工農紅軍、紅色政權和根據地,在短短的幾年內有了迅速的發展,星星之火已形成燎原之勢。1929年毛主席親自率領紅四軍開辟了以瑞金為中心的中央根據地,至1930年上半年,全國紅軍發展到十萬人,有槍六萬多支,許多地區都建立了根據地和紅色政權。紅軍、紅色根據地的迅速發展有力地推動了全國革命高潮的到來,對全國發生了極其深遠的政治影響,因而使蔣介石匪幫驚恐萬狀。
1930年10月,蔣、馮、閻大戰結束,蔣介石于12月奔赴南昌召開反革命黑會,策劃“圍剿”我中央革命根據地。同月,蔣介石任命魯滌平為總司令,師長張輝瓚為前線總指揮,調集了11個師又3個旅,共十萬兵力,采用“分進合擊”的方法,從吉安至建寧一線,分成8個縱隊,3個作戰區,由北向南,形成在吉安、泰和和贛州以東,永豐、樂安、南豐以南的一個大半圓形的包圍圈,妄圖把紅軍殲滅在東固地區。當時,中央紅軍有1、3、5等軍團,約4萬人,集中在江西寧都的黃陂,小布地區。
面對敵我兵力懸殊的情況,怎么辦呢?當時有一些干部因李立三路線的流毒未徹底肅清,存在著“左”傾思想,主張“猛攻”,“硬拼”。毛主席詳盡地分析了敵我雙方的情況后,英明地指出:“張、譚兩師是‘圍剿’主力軍,‘圍剿’軍總司令江西主席魯滌平的嫡系部隊,張又是前線總指揮。消滅此兩師,‘圍剿’就基本上打破了。兩師各約一萬四千人,張師又分置兩處,我一次打一個師是絕對優勢。”張、譚兩師的主力在龍岡。“龍岡有優良陣地”,“且人民條件好,能隱蔽接近”,“我在龍岡方向能集中最大兵力”。根據上述情況,毛主席英明地決定采取“撇開兩手,誘敵深入”的方針,在龍岡地區粉碎敵人的“圍剿”。
12月19日,敵第9路軍公秉藩師先去東固;20日,張輝瓚也親率其主力軍第18師趕到東固,他們急于尋找紅軍主力決戰。這時敵軍第19路軍尚在贛州、泰和間, 第6路軍在福建各部也未入贛,而譚道源師、許克祥師雖進入蘇區,但面臨紅軍主力,都不敢前進。這樣,張輝瓚形成孤軍深入之勢。于是紅軍自黃陂、小布星夜疾趨地形和群眾條件都十分有利的龍岡,埋伏在附近山中,布下天羅地網。30日凌晨張輝瓚隊伍剛進入龍岡,就遭到紅軍伏兵奇襲。我軍發動總攻擊后,四面包圍,下午發起全面沖鋒,敵人被打得潰不成軍,到處逃竄。......
張輝瓚師被殲后,敵軍電訊中斷,無法聯系,陣線大亂,公秉藩師急忙向西逃跑,在源頭的譚道源師慌張地東退,企圖和許克祥會合。我英勇的紅軍在龍岡殲敵張輝瓚師之后,乘敵人陣勢紛亂,揮戈東向,星夜向東韶疾進。當譚道源師退至東韶還未及和許克祥師取得聯系時,就遭紅軍追兵突襲,該軍被殲半數。總計兩役,前后不過5天,共消滅了敵人一個半師,繳槍一萬三千支,其他敵軍則聞風潰退。蔣介石的第一次“圍剿”就這樣被粉碎了。
第一次“圍剿”失敗后,蔣介石仍不死心,才隔一個月,即1931年2月份又調集軍隊20萬,以何應欽為總司令,用“穩扎穩打,步步為營”的方法,向我中央蘇區再次發動更大規模的進攻。我軍從5月16日至30日,15天走700里,打了5次仗,俘敵三萬多人,繳槍二萬余支,痛快淋漓地打破了敵人的第二次“圍剿”。
【學習】
這首詞的上半首,毛主席生動形象地寫了第一次反“圍剿”的偉大勝利。下半首,寫第二次反“圍剿”的開始。毛主席英明地預見到敵人注定還要失敗,我軍必然會勝利。
毛主席在詞的開頭第一句就交代了戰役發生的時間。時間是冬天(第一次反“圍剿”開始于1930年12月底),但南方的冬天仍然是萬樹蒼郁、色彩繽紛。廣大工農紅軍對蔣介石反動派懷有刻骨的仇恨,他們同仇敵愾,忠勇奮發。漫山遍野的紅軍,紅旗招展,千樹萬樹的紅葉,絢爛奪目,天上地下一片紅,真是“萬木霜天紅爛漫”,這就概括出了第一次反“圍剿” 前的氣氛。
毛主席曾說:“處在防御地位的紅軍,欲打破強大的‘進剿’軍,反攻的第一個戰斗,關系非常之大。第一個戰斗的勝敗給予極大的影響于全局,乃至一直影響到最后的一個戰斗。”在這個英明思想指導下,我軍第一戰就決定打張輝瓚的主力。這就是龍岡戰役。當時,進攻是在拂曉,山區的拂曉霧氣十分濃重,又加上有蒙蒙細雨,所以龍岡頭墟的險峰峻嶺全因大霧彌漫而俱“暗”。活捉張輝瓚一役打得十分漂亮。毛主席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說:“我們的第一仗就決定打而且打著了張輝瓚的主力兩個旅和一個師部,連師長在內九千人全部俘獲,不漏一人一馬。一戰勝利,嚇得譚師向東韶跑,許師向頭陂跑。”毛主席抓住了這個關鍵的一仗,僅用十個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便繪聲繪色地把整個反“圍剿”的勝利突現了出來。
“齊聲喚”一句,寫得多么逼真吶!“前頭捉了張輝瓚”,是寫“后頭”聽到“前頭”的傳呼也隨之大聲歡呼。這里把全軍戰士雀躍歡呼的景象也充分地表現出來了。另外,龍岡戰役是在千嶂暗霧之中進行的,只有“齊聲喚”才能彼此聯系,戰地特點也隱隱點出。
第一次反“圍剿”的偉大勝利,是毛主席軍事路線的勝利。因為應用了“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十六字訣,采用“誘敵深入”的方針,所以雖然暫時放棄了一些地方,卻殲滅了敵人有生力量,更加發展、壯大了革命根據地。
詞的下半首,寫敵人又發動了第二次“圍剿”。蔣介石派遣他的爪牙何應欽帶領20多萬人來勢洶洶,“風煙滾滾來天半”,局勢是嚴重的。這樣寫,形象地反映出毛主席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的正確軍事思想。正因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所以紅軍作好了充分的準備,“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毛主席一向信任群眾,發動群眾,依靠群眾,軍民同心,第二次反“圍剿”一定會勝利,革命的紅旗一定會高高飄揚,永遠飄揚。
“不周山下紅旗亂”,這里毛主席用了關于共工這樣一個神話的典故。關于共工的神話,古書記載很多,說法不同,毛主席獨獨取了《淮南子.天文訓》之說,并且指出:“共工是勝利的英雄”。共工與顓頊相爭,一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日月星辰,水潦塵埃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真是扭轉乾坤的偉力,翻天復地的變化!斗爭的結果,日月星辰各得其所,可見舊有的秩序是要不得的。共工這一造反,大破大立,才建立了新的秩序,這就是偉大的勝利。毛主席說過“馬克思主義的道理千條萬緒,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造反有理’”。共工具有強烈的造反精神,取得了巨大的斗爭成果,反映了廣大群眾改造自然、改造世界的共同愿望,所以故事一直流傳至今,代表被壓迫階級的共工在勞動人民的心里確實是沒有死的,也是死不了的!我們可以預見:在現代帝修反的陰云壓迫下,成千成萬的新共工,將在馬列毛主義的光輝旗幟下凝聚起來,將在社會主義革命的大路上迅跑,共產主義的紅旗一定會在我們頭上高高飄揚!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