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生白下千林暗,霧塞蒼天百卉殫。
愿乞畫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
【背景】
魯迅寫這首詩的當時,祖國大地支離破碎、風雨如磐。 “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繼續加緊對我國的侵略,向關內大舉進攻。華北危急、平津危急,中華民族面臨著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而蔣介石集團卻頑固地推行“不抵抗” 、“先安內而后攘外”的賣國政策,集結大批軍隊向湘贛革命根據地繼續猖狂進攻,進行第四次反革命軍事“圍剿”。在國民黨統治區仍然實行反革命文化“圍剿”和血腥屠殺。但是,革命人民并沒有被嚇倒、被征服。蘇區人民在毛主席的英明領導下,為徹底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軍事“圍剿”而浴血奮戰。魯迅身處白色恐怖之中,渴望著蘇區,期待著毛主席和他所領導的革命隊伍。因而,魯迅的心中蕩漾著兩幅畫:一幅是他所處的黑暗殘酷的現實圖景,而另一幅,就是他所響往的那春光艷麗的紅色根據地。他熱烈地憧憬著革命事業的光輝遠景,并期待革命群眾起來為繪制光明的前景而同丑惡的現實作斗爭,因而奮筆寫下了《贈畫師》這首詩。在這首詩中,魯迅站在無產階級立場上,以極其強烈的愛憎,運用象征的手法,描繪了國民黨統治區黑暗恐怖的悲慘景象,揭露了造成這種狀況的階級根源。同時,更以極為深摯的情感,縱情謳歌了毛主席所開創的革命根據地,表現了他對于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
“風生白下千林暗,霧塞蒼天百卉殫”二句就是當時國民黨黑暗恐怖統治的真實圖景。一股陰風從南京城下呼嘯盤旋而起,剎時間飛沙走石,萬木搖曳,一片昏暗。在這濃霧彌漫,遮天蔽日的時刻,花草因之枯萎零落,到處是一片蕭條的景象,沒有一點春意。祖國的錦繡河山在陰風黑霧的籠罩之下,失去了壯麗的光彩。作者在這里把“千林”、“百卉”比作美好的事物,申訴了它們所遭到的嚴重催殘,憤怒地揭發、指控了“風”、“霧”的反動罪行。而究其“風源”, 又是生自“白下”,這樣就把斗爭的鋒芒直指罪魁禍首蔣介石。這短短的兩句詩,飽含著作者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切齒仇恨,對美好事物慘遭摧殘的深切同情。
后二句“愿乞畫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作者運用對比的手法,又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完全嶄新的圖景。作者期待畫家面對刀光劍影的現實,進行新的藝術構思,用“朱墨作春山”。“春山”是春天的山,春天是一個風光明媚,千林滴翠、百花吐艷,富有生氣的季節,跟“千林暗”、“百卉殫”構成鮮明的對比。黑暗凋零既然是指反動派統治下的國民黨統治區,那么,同它相反的“春山”當然是指紅色革命根據地了。在這里,作者熱望畫家要用“朱墨作春山”,不正是要用鮮紅的顏色去描繪那春光艷麗的革命根據地和祖國的美好前景嗎?這既是對畫家的由衷期望,也含蘊著作者對蘇區革命根據地的無限希望,更是魯迅一生奮斗的理想。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