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 探央視春晚
央視春節聯歡晚會開播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網上搜索:最早1983年),開播的前些年,為看央視春晚,幾乎萬人空巷,人人都把這春晚當成了精神上必不可少的“年夜飯”。歷屆晚會也的確留下了許多燴炙人口、印象深刻的相聲、小品和歌曲,其中有不少為大眾所百聽不厭的相聲、小品和久久傳唱的歌曲。許多人年年盼望著過年,同時也年年盼望著觀看央視春晚(本人也是“鐵桿粉絲”)。回想以往的過年,央視春晚的確為中華民族的這一最盛大節日增添了不少的亮色和樂趣。
以本人為例,起初幾年觀看春晚總要從開始一直目不轉睛地看到結尾,即使中間急著方便也生怕錯過精彩的鏡頭。但不知自何年始,觀看春晚時思想時常開起小差來,或為其它的聊天所分心,注意力愈來愈不能集中了,下半時,從不放爆竹的我就很難熬過午夜。近幾年的看春晚,就只能捏著遙控不耐煩地調來調去。
以上,看來不是什么少數人對春晚的感受。網上傳言:虎年的頭一周里,國人最熱衷的活動就是“吃飯、睡覺、罵春晚”,罵完之后,許多人擺出一副“懶得理”的姿態,不去理會什么評選“我最喜愛的春晚節目”。后來雖然矮里拔長地選了些,但即使是“最喜愛”的節目也挨了不少“板磚”。某門戶網站的調查或許足夠說明問題:4成以上的網民表示已經不看春晚;8成以上的網民認為今年春晚為“史上最爛”;5成以上的人甚至建議“永久取消春晚”。春晚,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公關危機。
有人將“危機”解釋為眾口難調,或一味地質疑導演的水平。這很像是燒不出一頓可口的“年夜飯”,就去責怪食客嘴刁,或者責怪廚師沒水平。其實,食客依然是很隨和的中國老百姓,廚師也是在眾多高手中挑了又挑的,為什么再也燒不出過去曾有的那種“滿漢全席”,而如今只剩下“雞肋”了呢?這“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的根子究竟在哪里?依我看,如果能對“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道理稍作考慮,也就不難找到解答。
央視春晚的危機,不由使我想起了去年央視《實話實說》欄目的危機,看來,二種危機的前因后果十分相似。現摘錄我去年寫的有關博文——
9月28日,在央視改版中同一天“下崗”的節目有十三檔之多,而公眾卻唯獨對《實話實說》的“下崗”議論紛紛,格外地關注“實話”究竟為什么不能“實說”?參加評論的網民幾乎眾口一詞地聯想到了“社會大環境”。想當初,央視《實話實說》欄目面世之時,創辦者的本意是“在經過了喪失自我的年代之后,特別希望用這樣的節目表達人們真實的聲音”。所謂“喪失自我年代”,即文革年代,那時全社會充斥著幼稚、簡單、毛糙的大話、空話、假話、套話,八股、教條、棍子、帽子大行其道,“實話實說”的確受到極大壓制,從普通百姓到知識精英,乃至政界要人,都只能十分被動地跟著“極左”的思維走,不可有任何的異議,稍有異議,立即飛來棍子、帽子。文革一過,文人們首先呼吁要“講真話”、“說實話”,引起了人們的反思并認同。《實話實說》正是在這樣的歷史環境下應運而生,應該說,這一欄目從名稱到立意,從內容到主題,都很符合時代的需要,而且,如果能自始至終地正視并如實解析老百姓普遍關注的社會問題,那么,這樣的欄目必然有著取之不盡的談話題材,簡直可以辦出象上海電視臺《新老娘舅》那樣的節目,幾乎天天火爆,因為老百姓實在太想聽到實話了,那怕只是“婆婆媽媽,家常里短”的內容。然而,讓大家大失所望的是,“央視老大”的《實話實說》如今竟然陷入了“實說”不下去的困境。網民們說,《實話實說》再也不能像創辦之初那樣,敢于動真格,講實話、揭陰暗、批虛偽、揚正氣、砭時弊,而深受大眾熱愛,成為許多人一集不拉的必看節目,甚至有些生意人為看《實話實說》而讓小店提早打烊......這樣的好光景看來一去不復反了。這一曾經的王牌欄目,越到后來越不像話。盡說些不痛不癢的、無關緊要的空話、廢話,對涉及敏感區域的許多國計民生問題,常常是前怕狼、后怕虎地不敢觸及、避而不談或者隔靴搔癢,結果讓人們越看越乏味。當然,這不能去直接責怪節目的主持人和晶,正如她所說的:“《實話實說》的選題是可以由一個人來畫圈、打勾的嗎”?人們很難想象,一個處處“實話難以實說”的社會,不知如何去兌現社會的公正、和諧?
如今,春晚的弊病與《實話實說》的尷尬可以說極為相似。在春晚,即便舞臺的布景、道具、服裝、伴舞華麗得無以復加,也很難去掩蓋內容的空洞、貧乏。在“實話難以實說”的大環境下,小品不痛不癢,相聲說不到點上,歌詞言不由衷,曲調譜不出真情、激情,只剩下不必“實話實說”的劉謙讓人感覺新奇。對央視而言,內容再爛,1000多萬的投資換來了6.5億元的收益,在市場的大環境下,除了一本萬利,還有什么更為重要的事呢?網民們的罵爹罵娘,能罵掉市場的一本萬利嗎?
說到曲調的真情、激情,不由讓我想到上海各公園里老頭、老太們的合唱隊唱的歌,其中除了一部分是新的民歌,絕大多數都是“激情燃燒的歲月”中留下的歌。這些歌在當前主流的節目單上已很少聽到,老頭、老太們只能通過自娛自樂地唱這些歌,去回憶和懷念以往“激情燃燒的歲月”。我是搞手風琴伴奏的,同樣地“激情燃燒”。不知等我們這些老頭、老太統統去見馬克思之后,在“叢林法則”中參與博斗的各色二代、三代們,是否還能理解這“激情燃燒的歲月”?
《師大奇遇》附文 2010年3月10日 http:/blog.people.com.cn/blog/s/285840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