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 雞 下 蛋
賀普霄
從前有位秀才,就因為他認識幾個字,在勤勞憨厚而文盲遍地的廣大鄉親們面前,自以為只有他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只能讓鄉親們向他請教,不懂的事情,他從來不向鄉親們請教,即使在長輩面前也是如此。因而,長輩們都很少和他來往。當別人向他請教時,他只能盡信書地按書本上說的、生吞活剝一字不漏地給別人回答。其實書上那些話語他也不一定都懂,就像當今有的當官的給職工代表大會作報告后,他也“深入”到各單位參加分組討論時,只聽一些歌功頌德的話后,就又到另一組去聽歌功頌德的話。但當同志們讓他解釋報告中某些提法的含義時,多數含糊其詞,甚至東拉西扯地亂說一氣。然而,有的便老老實實地說:“我也不知道啥意思,我只是照本宣科而已”。因而,書本上說對了的,秀才就回答對了;書本上說錯了的,他當然也就回答錯了。但他從不承認是“照本宣科”地生吞活剝。當別人對他的回答發生疑問時,他總以為老百姓是“愚民不知,懂得什么,書上記載,那還有錯”。如果書上找不到的,他就用想當然的“推理”來回答。在回答南轅北轍這個成語的含意時,他便不耐煩地說:“車轅朝南,車輪在車轅后邊,車轍必然在北,這么簡單的問題還用問”。從而鬧出了好多笑話,出了不少“洋相”,致這位秀才在人們心目中的威望就越來越越低了,甚至對他很迷信的人也跟他疏遠了。但他并不以為然,卻說這些人是“愚昧不知”才對他敬而遠之。當這些笑話和洋相傳到他孩提之交的農夫好友那里時,他推心置腹地勸他并提醒過他好幾次,但秀才仍不以為然。這位農夫好友就只好告訴他倆的另一位開飯館的廚師好友,想讓他也勸勸他,以念他們自幼相交之情。但這位廚師好友卻不太相信。
一天,農夫領著秀才來到廚師好友的飯館,三位老友開懷暢談。廚師用他的祖傳拿手好菜五香咸雞蛋來招待兩位好友。飯后農夫有意問秀才:“老朋友,你說這五香咸雞蛋是怎樣制作的?”
秀才不語。因為他在書上從來就沒有見到制作五香咸雞蛋的記載。這位廚師好友看了農夫好友給他的眼神后啥話也沒有說。
回家后,秀才把家里僅有的書從頭到尾都翻遍了,就是找不到五香咸雞蛋的制作方法。從此,他都不好意思再見這位農夫老朋友了。因為回答不了他提的這個問題,有失他這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的大秀才的面子。
農夫為了不讓秀才好友再作難,從而失去了他們孩提之交的關系;要讓他明白不要滿足自己僅有的那些書本上的知識,不懂的,要多向懂行的人請教,特別是向長輩老人請教,以豐富自己的知識給鄉親們多辦些好事,不要老是老子天下第一;不要只信書上說的,總以為自己什么都懂,都比別人強,這樣會毀了自己,那可多可惜呀!與此同時,要進一步驗證他告訴廚師好友的事情是真的,讓廚師好友和他共同勸說這位村上唯一的一位秀才好友。于是,農夫又約秀才一塊去廚師好友的飯館,特點名,今天要吃五香燒雞。因為農夫知道他家這祖傳五香燒雞和五香咸雞蛋的作料是一樣的,因而,吃起來味道就非常相似。秀才肯定會在五香咸雞蛋和五香燒雞上做出想當然“推理”的笑話來。
廚師好友立即端出了他剛出鍋的香味撲鼻的燒雞,學著跑堂的腔調,“五香熱燒雞到了,請二位老友品嘗!”其實,秀才剛嗅到香味就流口水哩,不是老友先說客氣話,他也不怕老友恥笑,就要先動筷子了。幸虧老友這么一說他才好下手了。秀才剛咬了一口燒雞只咀嚼了兩下還未下咽,便迫不及待地哈哈大笑起來,并流露出對農夫好友的不滿而責怪道:“老朋友,這么簡單的連小孩子都知道的問題你就再別用它來考我了,上次我們吃的那五香咸雞蛋分明就是他這燒雞下的嘛。這就是人常說的‘啥蔓蔓結啥蛋蛋’的道理嘛!要不,它們的味道為啥是一樣的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