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時因襲擊警察而遭到逮捕的馬克馬巴夫,在監獄關了七年之後,他對政治革命的理想完全幻滅,繼而,他相信真正的武器應該是藝術,尤其是電影──在《電影萬歲》拍攝時,當年他刺傷的警察竟然也在一堆試鏡的人群當中,隨後,馬克馬巴夫以他們倆人的故事,重新拍了《無知時刻》(警察在片中跟馬克馬巴夫抱怨:你毀了我的一生),在接受訪談時,他說:在幾千個試鏡者里,當年的警察就在其中,自從我對政治失望透頂,我再也不需要他手上的武器?,F在他需要我的,就是電影。
伊朗電影充滿了對生命的喜氣和希望
首先我們先把焦點放到伊朗電影史的綜觀和拍片人的處境,然後再回到他的新片《萬籟俱寂》,而馬克馬巴夫的觀察報告和他的創作態度,就某部份來說,也是臺灣電影面臨破產期最好的思考原點。
在1996年當他的兩部新片在國外的影展放映時,馬克馬巴夫接受了「世界社會主義網站」 (World Socialist Web Site)【請參看:http://wsws.org/arts/1996/sep1996/iran-s96.shtml】記者David Walsh的專訪。他十分詳細的分析了伊朗電影的變遷,以及這類寫實風格的藝術電影如何在貧瘠的土地中著根并找到觀眾,他說:
「在任何針對有關伊朗電影所作的討論當中,必須在心態上保有兩個重點。首先是在伊朗革命之前的那兩年,伊朗電影因為好萊塢電影的入侵而凋零。當革命成功後,好萊塢電影被堵住了,因而伊朗電影沒有了對手。所以我們又回到一年拍70部電影的狀態。但這就像在溫室里養花一樣,好萊塢的商業暴風會將任何獨立自主的植物連根拔起。因此,我們得保有溫室的環境,好讓狂風暴雨不至於摧毀花卉。舉例來講,像埃及電影,過去一年會拍出150部電影,自從好萊塢取而代之後,一年頂多拍10到15部電影?;蚴前臀鳎惺鍍|人口,但一年拍出五部電影來。每年的世界電影有一千部由印度出品,但毫無價值。有七百部來自好萊塢,而剩余的來自世界其他地方,一年制造出約四到八百部神似好萊塢的電影,獨立制片的拍片人若沒有支援的組織架構,根本無地著根。
「當好萊塢電影被堵住,伊朗的人民沒有選擇,就只能觀看非好萊塢電影。其結果是觀眾的品味改變了。人們現在對藝術性的影片表現出很強的熱忱度。舉例來說,像我的《電影萬歲》,要是二十年前在伊朗放映的話,大概只有2000個觀眾,而且他們會砸了戲院?,F在,在伊朗有一百萬人看過這部電影,是去年最成功的三部影片之一:一部是商業片,其他兩部是藝術性的作品?!?/p>
但為何伊朗電影總是偏向寫實風格,而且其中充滿了對生命的喜氣和希望呢?他說:「當然,伊朗電影擁有一些些特殊屬性。其中之一就是更投注焦點在現實上。那是因為,比起其他任何事物,那是生活在變遷,它緊隨之移動。要是哪個人只偏愛他自己的心智狀態,特別是那種高度的菁英論的話,那個人不可避免地就會偏向悲觀和黑暗面。為何有三四十年全世界的藝術電影都這樣的晦暗呢?伊朗電影可以和義大利的新寫實電影作一類比,但得除去這類影片當中的晦暗陰沈。
「或許這是因為生命越是和危險對決,它就越顯露出它的真正特質。像是某個住在歐洲的人,那一切就簡單的多了,他無須費上那么多工夫在於生命本身。相較之下,要是他存活在那個生命充滿了危險的所在,像是戰爭、地震、大洪水或是內戰的話,那那個人珍愛生命的樣子就好像某個被撥開了的石榴,他會試圖去挽救每一顆果肉里的種子。
「伊朗電影是非常寫實的電影,它禮贊生命,充滿了希望。這是我從一個印度乞丐身上學到的真知。五年前我去孟買,坐計程車經過了一個有一百萬人居住的大社群。接近傍晚的時分,它們全部的人都在跳舞。他們沒有得體的衣服穿,他們也沒有得體的窩,日日夜夜,貓狗人全住在一塊。我以為是宗教節慶所以每個人都翩然起舞,第二天,我發現還是老樣子,第三天也是。於是我問他們,你們為了什么又唱歌又跳舞的?他們無法直接地或是很有哲理的回答我。有人可能會從他們的答案中推出結論,那就是:對他們而言,生命不意味著是一棟房子,生命部意味著是有很多的面包吃,有很多的衣服穿,生命就是信仰生命本身。有些時候,我看見住在歐洲的人們雍容華貴,生活優渥,但已經遺忘了生命的中心意義。他們認為生命的工具遠比生命本身來的重要。
人人需要面包以及快活的夢想
「要是帶領這在印度的一百萬人到達社會主義的領地,對他們又會出現怎樣的狀況呢?縱然我認為印度電影相當糟,但對印度電影來講,有件事實卻不容輕視,而那就是它那種對生命的雀躍,以及為生命而翩然起舞。所有印度電影的結尾都是大圓滿收場,不管之前或其中充滿了災難,乞丐們進入戲院享受一個半小時的快樂的夢想,要是悲劇到最後沒有大圓滿收場,那就會讓他們無法忍受。在生活上,他們被孤立,但要是他們進入戲院而電影銀幕告訴他們生命就是如此這般,那他們就真的一無所有了。首先他們會要求:給我錢買面包吃。然後他們會要求:給我錢去買電影票。因為他們需要面包以及快活的夢想。」
隨後當記者問到拍片人、政府當局的審查制度,以及多年來伊朗電影已在國際受到矚目,而幾乎每年大大小小影展至少會有一部伊朗電影身列其中,這在其國內或國際上所造成的影響時,他說:「最嚴重的課題出在讓人無法忍受的檢查制度上。其次,是影評人的荒謬悖理。不是所有的影評人,而是大多數的影評人。第三,是伊朗電影歷經三次運動。有三百個電影團體,以及三股拍片團體。
第一個團體是拿政府的錢拍宗教宣傳片,他們極盡所能要讓政府覺得不該支持其他類型的電影。第二股團體試圖跟隨好萊塢屁股亦步亦趨,他們的資金來自私人投資。他們攻擊人們已然發展養成的、不再是過去式的品味。很少人去看第一類團體所拍的影片,要是重藝術性的團體消失了,那第二類團體就會取而代之。重藝術的團體,不顧一切困難,對伊朗觀眾已經有一定的尊榮。十年前,沒人會放映一部伊朗人拍的電影,十年來,我們已經做了好多事。約2500個影展已經放映過我們至少一部以上的影片。我們已經得到超過250以上的國際影展獎項。除了十到十五部電影,也許我們當中已經有三個導演有點名氣。但十到十五個導演還是工作上困難重重?,F在這些人的問題同時出現在制片以及審查制度上,要是這種狀況得不到改善的話,再過個幾年或許就看不到伊朗電影了。最後,名氣比較大的兩三個將會離開伊朗,到別的國家拍片。但這不再是所謂的伊朗電影,而成了這是我的電影:這是一部阿巴斯電影。這樣可慘的很。
「然而,現在伊朗電影已經讓世界所有人看到了伊朗人的模樣。美國已經很難再把整個國度的人再當成所謂的恐怖份子。伊朗電影試圖說出伊朗人民其實是非常溫暖而充滿詩意的。讓我舉個例子來講吧。我受邀出席美國地球影展(Telluride),影展單位得將我的影片上面掛上法文名字,這樣才能進得了美國。然後美國方面又不給我簽證,因為我是一個伊朗人。另一方面,伊朗政府也不準我將我的影片拿到國外去放,因為我一向被指控太過西化,是一個崇洋媚外者。這就是我們此時此刻的的難題。要是我們拍了一部對現今局面有所批評的影片,過分崇尚伊朗的人會說:你在修辱我們。而政府就說:別把伊朗拍成那副德行。要是你拍了一部贊美伊朗的影片,這些伊朗人會說,里面有鬼。而相對的陣營會說:你被政府收隆了。這就是我們的文化。他們全要你如他們所想的人,成為他們當中的一份子。身為一個伊朗人又要保持獨立自主,實在是一步登天的事。當一個拍片人要又獨立自主,簡直雪上加霜。還活著而且還要存活下來就更不必說了。但是生命仍然繼續下去,生生不息?!?/p>
穿過黑暗鏡子的瞎眼男孩
即使拍片環境困難重重,馬克馬巴夫仍舊精神抖擻,在現實上不曾踏空的去拍攝議題政治化討俏卻又自認是批評社會的、「充滿怨氣」或者「象徵」的電影,反而相對的從小人物(誰不是呢?)或是一個部族的傳奇為其焦點,不事前編寫導演自以為高竿的劇本,完全從生活中找來的非職業演員來,再重新組織架構,編織出其自然而神奇的魔毯。像《編織愛情的草原》完全就是現場取材拍攝,跟隨這個已然是少數的游牧民族一同移動,然後,再經過他精心的剪輯,在粗質原始里卻充滿了美妙的結構(對拍片人,「我的第一個建議是,把得用一筆很大的預算來拍部電影的想法丟到一旁去。沒有人會以文化之名給拍片人一大筆銀子。他們給一大筆錢好賺回更大一筆錢。因此比較好的方法就是投注心力找一筆小的資金。其次就是把四十人工作隊的想法丟到一旁,就用五六個人來拍部影片。我拍《編織愛情的草原》時,包括司機和廚師,共八個人。若是我不用這種模式拍片,我根本不可能在十四年當中完成了十四部電影。三四年前我在伊朗碰到了荷索,他是一個很和善的人,他正在找尋拍下一部電影的資金。用我自己的方式我已經完成了三部電影,而他新片的資金仍然下落不明?!梗?。
他的新片《萬籟俱寂》基本上也在這個美學底下運作,只是這次他趨向一種更精省、更靠近角色的臉譜和漂移的形影,其中的重要元素更落放在音樂上,及其所創造出來的另一個充滿了詩想像的空間。其拍攝地點在伊朗某個女性不需要帶面紗,時間的概念蜿蜒綿長的地點,Tadjikistan,描寫一個窮苦人家的瞎子小男孩如何穿過黑暗的鏡子,從音樂上找到精神上的自我,這個聲音國度當中,音樂一部份來自現實,一部份則來自想像。所以這個樂器的調音師,其腦子里聽見的不僅是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更重疊共鳴著他周遭環境的任何會發出聲響的樂器上。根據影評人Harlan Kennedy說法,這是一部「就像鏡子,分碎成馬賽克的片片段。
從巴拉贊諾夫以來,從來沒有一個導演能像他一樣,以片片段斷的組構表現出如此美麗而充滿了想像力的說故事能力。其景觀逐步建筑在破裂,近乎抽象的細節上?!瓜袷且幌盗邪l辮、嘴巴或是下巴的特寫,緊連的是一連串眼睛的畫面。在鈴鼓的背後一張婀娜多姿舞動的臉的輪廓側影,金屬鼓槌敲打在銅鼓上?!副酒浅C匀说尿寗佑^賞者進入一個全新的、充滿創造力的認知領域。那已然分散的事物不斷的讓人想以我們各自的想像力,將其喚回拼組。而同時,馬克馬巴夫珠玉紛呈、雕花精工的風格──讓我們一同聽見并且看見男孩自身充滿挫傷的感受,那種被奪去用眼睛看見全景的能力──創造出一個達到神圣端點的世界。但那是沒有宗教禁制的圣潔,特別是來自充滿充滿宗教禁令的伊朗,以一種迂回的路徑,成了另一種神跡?!梗ā钙杏幸粓鰬虮挥嘘P當局刪掉了。事實上,電檢問題在很多東方國家一直存在著。當然自從伊朗的新總統上臺之後,情況有了比較好的改善但是意識形態上的審查制度依舊存在。音樂,當然啦,在革命之後運氣就好多了。在革命之前,宗教虔誠人士視音樂為禁忌。這個觀念主要是根植於文化上的,遠超過於政治層面。我祖母老是說音樂是惡魔之聲,不管是誰聽了都會下地獄,她要我過街時把耳朵蓋起來,以免下地獄?!梗?/p>
所以當「世界社會主義者網站」的記者最後詢問到:「你說電影反應現實……在生活和電影之間的關系上,藝術家的直覺洞察和詩意的想像力扮演著怎么樣的角色呢?」之時,馬克馬巴夫以不疾不徐的腔調回答了他;「若是我們以非常淺薄的目光看待現實,那并不是一件藝術作品。因為藝術起始於個體的內在深處,縱使它充滿了社會性的目的。根本不可能有哪個人可以對他人說;我所說得就是絕對真理。這好像當我說這只杯子的時候,不管怎樣,這只杯子形成了我的觀點,從你的觀點看來,可能又是其他的東西。因此,當我們提及寫實主義,就在同時,我們仍然在談論超現實主義。就算以寫實立場,也不存在每個人都會同意的真理。談論現實,我們其實應該正是談有關對真實的相信。事實上,當我們正在談論寫實的當兒,實際上我們處於介於現象論的現實和我的心智狀態的路途上。舉個例子來說吧,《電影萬歲》記錄下真實發生的事件。我坐在試鏡桌的背後指揮,這樣我就可以將現實和我自己的想法相互交錯編織起來。在《編織愛情的草原》,我寫了一個虛構的故事,我試圖使它看起來像是個紀錄片,我的影片拍攝介於紀錄片和敘事上的虛構之間,真理和觀點之間,政治和詩之間的某個地方?!?/p>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