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說明一下,我不是研究經濟學的,也不懂經濟學理論,但是,我想就自己的生活經驗試著談談有關市場經濟的問題。說得不對的地方請包涵。本文想從三個方面談談對市場經濟的一點膚淺看法。
一、市場經濟的本質
關于市場經濟一直以來存在著很大的分歧,一方面是馬克思關于市場經濟的觀點和看法,另一方面就是西方自由市場經濟流派的觀點。
馬克思認為,歐美市場經濟,或者說資本主義經濟,本質上就是一種特權主義。馬克思對西方社會有一個著名觀察,他認為,依據生產資料所有制,分為四個階段,認為市場機制無法改變特權和消滅特權,市場機制的作用是在于特權發生交易轉移,從人數極少的一小撮人轉移到人數極少的另一小撮人,讓特權形式發生改變,而不會改變特權的本質。
但西方主流經濟學則完全不同意馬克思的判斷,他們認為,市場機制的自由交易會打破特權,而創造一個人人平等的自由社會。主流經濟學被簡稱為自由主義,包括從18世紀亞當斯密開啟的老自由主義,以及上世紀80年代開始的新自由主義。
二者的觀點截然相反,一個認為市場機制的作用在于使特權發生交易轉移。一個則認為市場機制的自由交易會打破特權。究竟孰是孰非?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話題。
首先從中西方市場經濟理論的產生來看,事實上,人類社會自從有了商品交換以來,就開始了產生了市場機制。中國自古以來都是市場經濟,都是市場機制,只是很少有人去關注、研究和重視。
從市場經濟的概念來看,就是通過市場調節進行商品交換。簡單地說,就是人類社會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根據市場的需求生產自己的商品。并可以把自己所生產的商品拿到市場上去進行交換。沒有任何人對你進行限制,生產什么,生產多少,完全由你自己來決定。當然,生產的商品有兩個目的,一個是滿足社會的需求,主要的還是追求自己利潤的最大化,這是商品生產的根本目的。
人類社會自從有了商品生產,就有了商品交換,在商品交換的過程中實現自己商品的最大利潤。也只有通過商品流入市場進行交換才能產生商品價值。商品交換的過程不是依據權力的規定,而是依據市場需求來決定商品價值,這就是經濟學家們所說的一只“無形的手”,通過這“無形的手”進行市場調節。
但是,人的本性都是自私貪婪的,由人自私貪婪的本性決定了市場競爭中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必然趨勢。亞當斯密在《國富論》里的一個觀點是,一切市場都是以賺錢為中心,“越自私越發財”。這就必然導致社會走向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產生。但市場競爭又是非常殘忍的,一旦生產出來的商品為社會所淘汰,就不可避免的出現經濟危機。這樣必然被一種新的商品所替代,這就是馬克思說的市場機制的作用在于交易發生特權轉移。
但市場競爭這種激烈角逐是永遠不會改變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市場經濟的本質就是賺錢,一切以賺錢為中心,要賺錢就必須自私貪婪。所以,有人認為,要想在市場角逐中獲勝,就必須做到四個字:兇、殘、暴、狠。資本家的本質特征就是通過剝削雇傭勞動者的剩余價值而發家致富的。
二、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
人類社會的市場經濟發展,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也是由低級走向高級這樣的發展過程。人類早期的市場活動,都是體現在商品的交換上。隨著貨幣的出現,就為商品的交換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條件,從而進入市場經濟的高級階段。
人們在商品交換過程中,通常會涉及到這樣幾個要素:即商品、貨幣、價值規律。而在其中起調節作用的就是經濟學家們所說的那只“無形的手”。人們生產出來的商品通過那只無形的手來調節所交換商品的價值,這種價值在貨幣未出現之前,通常是以商品的等量價值進行交換。貨幣出現以后就以一定數量的貨幣與等量價值的商品進行交換。不論是商品與商品的交換,還是商品與等量價值的貨幣之間的交換,都必須遵循一定的價值規律。提供商品交換的場所就是市場。人們就是通過市場調節推動著經濟的發展,而激勵經濟發展的根本因素就是對利潤的追求。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市場經濟的表現形式也隨之發生變化。從人類歷史發展的情況來看,市場經濟也會分為不同的階段。比如初級階段的市場經濟,我們把它稱之為商品經濟階段,典型的標志就是商品經濟的高度發達。市場經濟初級階段的經濟發展,那只無形的手在利用人們貪婪的本性,推動著商品的生產和交換。商品經濟的基本特征就是以薄利多銷,這個時候商品的屬性是以使用價值為主要特征。商品的金融性還很小(掙的錢少),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事實上是在為蠅頭小利而忙碌。
隨著商品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到了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時候,金融屬性大于使用價值的時候,市場經濟就進化到了高級階段——金融資本經濟階段。
這時的一個標志性的事實,就是市場經濟初級階段的那只“無形的手”就現了原形,變成了有形的手。
市場經濟的高級階段的特征,就是以金融資本主導的旨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商品生產,并不是以現實需求為目標的傳統商品生產,而是通過科技發展創新,以創造適應需求的方式開發生產全新應用的商品。
我們現在使用的所有高科技產品,全都是金融資本推動產生的創新應用的產品。資本通過創造需求進而獲得高額回報的經濟模式,是市場經濟高級階段的金融資本經濟階段的典型標志。當金融資本的規模達到富可敵國的狀態時,對市場的壟斷達到登峰造極地步時,資本實際上是完全脫離傳統的實體市場經濟運作模式,而是依靠金融資本獲得高額回報。這樣就會出現財團和金融寡頭,這些人壟斷著社會的大部分財富,這就是叫資本壟斷經濟。進入資本壟斷經濟時期,兩極分化就會越發加劇,窮者越窮,富者富可敵國。
壟斷資本具有這些特征:一是生產和資本高度集中,使得壟斷組織在經濟生活中起決定作用。二是銀行資本和工業資本融合,形成金融資本,并在此基礎上形成金融寡頭,或跨國金融巨頭。資本壟斷的結果就是對內壟斷,對外侵略擴張,對一些弱小國家和地區形成危險。這就是資本為王的壟斷資本主義的必然結果。
三、改變這種狀況的根本途徑
不論是老自由主義,還是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派人物,他們都將自由市場經濟視為天然合理的教條,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自由市場經濟,不僅會周期性的出現經濟危機,造成資源浪費,而且,會加劇貧富分化的“馬太效應”,資本壟斷造成兩極分化,擴大了人類社會的不平等,這種不平等只會加劇人類社會的矛盾。“經濟危機”和“貧富分化”是市場經濟造成的兩大怪胎。必須打破市場原教旨主義的神話。
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就是要從化解勞資雙方的矛盾的視角來看待這種不合理的經濟制度與經濟秩序的不合理性,構建一種新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
馬克思指出:資本主義經濟學試圖將資本主義所有制看成是天經地義的亙古不變的教條,實際上是希望維持資本權貴的利益。
那么,打破這種格局的正確選擇,就是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也只有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才能改變原教旨主義市場經濟給人民帶來的嚴重不公現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