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企改革過程中,蔣一葦先生提出了改革“三論”,其中主要內容之一,就是職工主體論。蔣一葦先生的《職工主體論》,分析了社會主義企業與資本主義企業中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區別,闡明了工人階級在社會主義時期的歷史任務。資本主義企業的主體是人格化了的資本在企業中處于統治和主宰的地位,工人則是被雇傭的勞動者。職工是企業的主體,這是社會主義企業的一個重要特征。在社會主義企業中,應當使職工真正擁有當家作主的權、責、利。
為了實現職工在企業中的主體地位,蔣一葦提出,必須實行廣義的企業民主管理,提出了五個具體要求:
(1)勞動制度民主化,企業職工可分為正式工、合同工和臨時工三種類型,通過“勞動公約”的形式,規定各類職工的權利和義務。
(2)產權制度民主化,即對傳統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形式進行改革,實行全民、集體、合作三者混合的公有制形式。
(3)經營制度民主化,即使職工對企業生產經營中的重大問題擁有決策權。
(4)分配制度民主化,即企業獲得的消費基金,在企業內部進行再分配,其分配的形式應由企業及其勞動集體民主決定,國家不應作統一規定。
(5)領導制度民主化,必須改革和完善產權組織形式、經營權的組織形式、民主管理體系以及集中指揮體系。
這是蔣一葦先生對國企性質突破性的認識。
當我們市場環境中的企業時,第一要點是要有明確的主體概念。而職工主體論,使我們明確了國有企業的利益主體,就是職工。
一個企業,一個作為經濟實體存在和發展的企業,它必須有明確的生產主體,必須有與這種主體利益要求相適應的價值運動和管理運動,必須要有與這種生產主體利益要求相適應的企業制度。因此,明確一個企業的生產主體,對認識企業的性質和特點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
在《共產黨宣言》(1949年9月版)中,馬克思恩格斯明確指出:
“在資產階級社會里,活的勞動只是增殖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的一種手段。在共產主義社會里,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只是擴大、豐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種手段。
因此,在資產階級社會里是過去支配現在,在共產主義社會里是現在支配過去。在資產階級社會里,資本具有獨立性和個性,而活動著的人卻沒有獨立性和個性。
而資產階級卻把消滅這種關系說成是消滅個性和自由!它說對了。的確,正是要消滅資產者的個性、獨立性和自由”。
在這里,馬克思恩格斯為我們說明了社會主義為什么要實行公有制,講明了什么是社會主義的生產資料公有制。
公有制是由全體或部分社會成員共同占有生產資料的一種所有制形式。
自人類社會產生以來,每個社會都可以存在程度不同的公有制,從各種公有制的具體情況來看,作為生產資料的共同所有者的社會成員既可以是勞動者,也可以是剝削者,因此,歷史上的各種公有制因其社會成員的不同而有性質的區別。
我們如果把公有制放到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過渡時期這一特定環境中去,聯系社會主義本質要求來看,這里的公有制已經不是體現產權的形式,而是消滅產權的形式。
現在我們進一步來討論公有制企業的性質。
首先,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實現消滅了獨立的、人格化的資產所有者。這就使公有制企業剩下了唯一的、人格化的生產主體--為企業提供各種勞動的員工,即勞動所有者。沒有獨立的、人格化的資產所有者,只有獨立的、人格化的勞動所有者,這是公有制企業最基本的特點,也是公有制企業最重要的性質。
如果我們不是建立產權制度,而是建立以勞動所有者為主體的企業制度,公有制企業又怎會有“主體缺位”的問題呢?如果我們不是把目光局限在產權范圍之內,而是站在勞動所有者的立場上從體現勞動所有權的客觀要求出發,就很容易找到規范的生產主體--獨立的、人格化的勞動所有者,又何必要搞什么委托經營呢?如果我們在國有企業也建立“補償消耗的,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余下都是自己的”生產結果分配模式,讓勞動者的收入不僅隨個人的勞動狀態變化,而且同時隨企業生產經營狀況而自然波動,國有企業又怎會缺乏健全有效的經營機制呢?
其次,當我們來面對公有制企業的勞動者時我們發現,在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條件下的勞動者具有雙重身份:一方面他是生產資料公共所有者;另一方面又是勞動所有者。
1,作為生產資料的公共所有者,勞動者可以利用公有的生產資料通過勞動來滿足自己的消費需要,而不需要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因此,在公有制條件下,勞動者不是(也不需要)以勞動力所有者的身份出現的,而是以勞動所有者的身份出現的。
首先,勞動者必須在不損害公有資產的前提下(或在生產資料保值的前提下)利用公有資產;
其次,在多數情況下,每個勞動者都必須和其它勞動者結合在一起,進行集體生產。
2,作為勞動所有者,他也具有兩個特點:
第一,他是以生活消費個體性為基礎的,他存在著不斷變化的消費需要。由于個人或家庭等方面的原因,每個勞動者在消費需求方面也不一樣;
第二,是每個人由于生理的、心理的、社會的、家庭或個人的原因,在勞動投入方面也存在著明顯的差別。
勞動者,以生活消費個體性為基礎的勞動者,在生產資料公有制條件下,一方面具有資產所有者的身份,另一方面則又是勞動所有者。作為生產資料的公共所有者,由于生產資料是公共所有,他們在資產所有方面是沒有差別的,在同一種公有制的條件下,在同一個公有制企業中,他們在資產所有方面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在公有制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所謂的資產所有權已經沒有意義;另一方面,由于勞動者在消費需要和勞動投入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別,而能否反映這種差別并在分配上體現出來,決定著勞動者能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勞動潛力。也就是說,能不能全面體現勞動者對勞動所有權的基本要求,對公有制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因此,在公有制企業,需要體現的是勞動所有權,而不是資產所有權。這是公有制企業的另一個重要特點,也是公有制企業另一個重要性質。
總起來說,公有制企業沒有獨立的、人格化的資產所有者,只有獨立的、人格化的勞動所有者,而具有雙重身份的勞動者的利益要求表現為勞動所有權,而不是資產所有權。這就是公有制企業的基本性質,是從資產所有權和勞動所有權兩個方面對公有制企業綜合考察得到的性質。社會主義公有制是以勞動所有者為主體的生產資料公有制,作為最基本的生產關系,它是滿足勞動所有者的利益要求、是實現勞動所有權的基本形式。
所謂勞動所有權是與產權或資產所有權相對立的一種權利,它的核心內容是與“誰所有誰經營”“誰所有誰受益”相對立的“誰勞動誰經營”“誰勞動誰受益”,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勞動者當家作主的權利”和“按勞分配權利”。我們常說社會主義要讓勞動者當家作主,要實現按勞分配。勞動者當家作主是什么權利?難道不就是要體現“誰勞動誰當家”的基本原則嗎?按勞分配分配是什么權利?難道不就是要體現“誰勞動誰受益”的基本原則嗎?
從這里我們可以明白:所謂公有制就是勞動所有權的體現,更具體點說就是勞動者當家作主和按勞分配權利的具體體現,是勞動所有權的實現形式。
社會主義為什么要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呢?
因為只有實現了生產資料公有制,才能消滅資產者的獨立性和個性,從而使其中活動的人具有獨立性、個性和自由;
因為只有實現了生產資料公有制,才能使勞動者具有生產資料公共所有者的身份,使這些勞動者能夠利用公共的生產資料,通過勞動來滿足自己的生活需要,而不再通過出賣自己的勞動力來換取生活資料;
因為只有實現了生產資料公有制,勞動者才能成為社會主義生產的唯一主體,社會生產過程才能成為勞動者滿足自己消費需要的過程,按勞分配、多勞多得的利益要求才能得到滿足!
職工主體論的提出,其意義在于為國企改革明確國有企業性質和特點,建立適合國有企業基本特點和發展要求的制度指明了正確的方向。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