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天外蘋果”問題的商榷
肖磊
自己長出來的蘋果,拿到市場買了,沒有勞動卻能夠得到收入,這并不違背勞動價值論,恰恰證明著價值規律的正確性。
1.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使用價值和價值構成商品這個統一體中對立的兩個方面。商品的價值是凝結在物質中的一般人類勞動,衡量商品價值量的是抽象勞動的量多少,而時間又是衡量勞動量多少的自然尺度。用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衡量價值的量,是在不考慮其它因素(如供求關系)的情況下,大量的、長時間的、大范圍的反復交換的內在趨勢,這種趨勢指向商品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也就是說,在一個自發形成的蘋果市場中,蘋果的價值是由生產蘋果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蘋果與其它商品的交換比例即蘋果的交換價值,是依據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來計量的勞動耗費這個內在的尺度來進行的,這是商品交換的一種內在的、必然的趨勢。抽象出來,在經濟學上,這就是蘋果市場中的“價值規律”。關于這一點的研究,歷史上不知道耗費過多杰出的經濟學家的智力,具體可參考馬克思1859年發表的《政治經濟學批判》中關于商品的那一章的總結,最成熟的研究就是《資本論》開頭關于“商品”的研究。斯密對勞動價值論有非常杰出的貢獻,一些論述也很經典,恩格斯稱其為“國民經濟學的路德”,現列舉《國富論》中的一些有啟發意義的幾句話供參考,斯密講的東西很通俗,有助于理解。另外,馬克思對斯密價值理論的批判和超越屬于更深層次的問題,勞動價值論本質上要闡述對象化的勞動以及勞動的對象化過程的“主體本質”,物化勞動實際上體現了主客體的統一,但是在資本主義關系中,主客體卻是分離的、異化的,這一類更深層次的問題,這里不做進一步說明:
(1)任何一個物品的真實價格,即要取得這物品實際上所付出的代價,乃是獲得它的辛苦和麻煩。
(2)勞動是第一性的價格,是最初用以購買一切貨物的代價。世間的一切財富,原來都是用勞動購買而不是用金銀購買的。
(3)本身數量會不斷變動的尺度,決不是測量它物數量的正確尺度;同樣,自身價值會不斷變動的商品,也決不是計量他種商品價值的準確尺度。但是,勞動卻另當別論。等量勞動,無論在什么時候和什么地方,對于勞動者都可以說有同等的價值。如果勞動者都具有一般的精力和熟練與技巧程度,那么在勞動時,就必然犧牲等量的安樂、自由與幸福。他所購得的貨物不論多少,總是等于他所付出的代價。(具體可參見《國富論》第五章。)
2.自己長出來的蘋果,沒有耗費勞動,是沒有價值的,但是它有價格。這個“免費的蘋果”只所以有價格,恰恰是因為市場中的幾乎所有蘋果都需要付出勞動。得到免費的蘋果是個偶然情況,蘋果能夠賣掉的前提是,蘋果一般是有價值的,需要付出勞動的。這個免費的蘋果的出賣價格,也必須遵循蘋果市場中的價值規律所決定的價格,你可以用這個不勞而獲的蘋果去交換一個梨,但是你不可能用這個蘋果去交換一輛汽車或者是一顆鉆石。馬克思分析商品是按照歷史和邏輯相統一的方法來進行的,對于歷史發展中的偶然的和次要的因素,馬克思把它們都舍象了。簡單商品交換,商品在整個社會產品中還不占主導地位,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商品經濟逐漸發展到高級階段,迄今我們見到的最復雜、最成熟的商品經濟就是今天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在這里,一切都商品化了,人們的一切日常生活都被買賣的原則支配著,勞動力成了商品,生命、名譽、良心也成了商品。人們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都可以通過商品交換來實現,甚至人體器官、血液、性都有價格,可以出賣。
3.你得到不勞而獲的蘋果,賣了,雖然不影響整個市場的運行,也“否定”不了價值規律,但是你通過這個蘋果卻免費換取了別人的一部分勞動,這就是“剝削”。你的剝削是依靠你對蘋果的“所有權”,因為這是在你的土地上長出來的蘋果。你的所得是拜“私有制”所賜,類似于“地租”所得。如果市場上的蘋果是在雇傭勞動制下面生產出來的,你就要通過這個蘋果的所有權,剝奪蘋果生產工人的一部分剩余價值,并且,你還會覺得這是天經地義的。但是,如果你是一個大公司的職員,工作很辛苦,雖然沒有“過勞死”,但每天起早貪黑,還要忍受著老板的辱罵,你就不會覺得這么“天經地義”了!如果你在上海租了一間房子打工,房東在每月底都像催命鬼一樣來催“房租”,這時你就會感覺到“所有權”的對于那個“房東”的魅力和對于你的“災難”!家里那個自己長出來的蘋果,雖然悄悄秘秘換取了農場里蘋果工人的血汗錢,但它其實是一個“魔鬼”的化身,這個魔鬼就是“私有制”。在私有制下,人們會覺得私有、剝削、乃至一切,都是天經地義、理所應當的,他們在抱怨、反抗著人的無恥、老板的兇殘和官府囂張,卻不知道反對整個制度,甚至一旦自己有了條件,也一樣充當魔鬼的奴隸去奴役別人!
2010年1月29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