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思想與中國式管理
陳榮平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說人類確實是很可悲,明明自己是在販賣新酒,但是,還是要用舊瓶子把它包裝起來。君不見,歐洲文藝復興的思想家和藝術大師們,明明就是在倡導一種全新的文化,但是還要用古希臘來包裝。到現在,中國管理學界明明是不滿于現狀,要構造全新的中國管理學,卻要大張旗鼓地鼓吹什么“中國式管理”——用根本就不存在管理學的古老思想,經過一番炒作,名之曰“中國式管理”,好像這樣就可以與西方管理分庭抗禮一樣。真是可悲!
時下流行的“東西南北中,處處宣講毛澤東”,其實就是“中國式管理”的一種形式。感嘆之余,我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怎樣才能本著“建設性”的原則為中國管理學的成熟做些有益的工作。既然大家都要談“毛澤東思想”的管理學問題,我就從這個問題開始吧。首先,我必須聲明,本人也是一個“崇毛者”之一,這里說講的話也是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講的。但是,我還是要明確指出,“毛澤東思想”可以在管理的藝術層面給我們一些有價值東西,但其本身與管理學有天壤之別,不能簡單套用。當前,中國迫切需要本著管理學的研究規范,在宣講管理藝術的同時,把管理藝術有效地轉化為管理技術。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真正對中國管理學的建設,推進中國管理學走向成熟,做些有益工作。
(一)中國管理學走向成熟:時不我待
總體上看,宣講“毛澤東思想”在企業管理中的運用,把毛澤東在推動中國民族獨立過程中曾經成功運用過的創造性思維、智慧和方法等等,在企業管理領域中宣講、普及。對于企業界,尤其是企業的高層人士,有效思考企業理論、謀劃企業發展戰略、駕馭越來越不確定的市場競爭,在激烈的競爭中求發展,這些都是非常積極和有效的。但是,這種現象也反應了中國管理學一個令人悲嘆的現實:管理學供給不足!
也許馬上就有朋友會反駁了:現在的書店占據書架最多的恐怕就是財經類、管理類的圖書,怎能說是供給不足呢?看仔細些吧,這些圖書中除了翻譯、編譯、編著以及一些“寫作高手”妙手加工的圖書之外,有幾本是認真研究中國管理問題的;再看看吧,打開中國管理學最高的專業學術期刊《管理世界》,有幾篇是真正意義上的管理學文章?再看看,財經類、商學院的期刊,除了研究生趕著滿足答辯要求、教師和科研人員為了評職稱所寫的“學術論文”之外,沒有幾篇稱得上是系統研究管理學的學術研究成果;學院講壇上的老師最多也就是販賣一些現成的知識加上一些案例;企業管理的咨詢人士、管理實務者,倒是細心研究了不少的管理問題,在研究過程中也有一些創新。但是,他們哪有那么多時間和精力進一步升華、系統化和理論化呢?這樣一來,中國管理學能不供給不足嗎?當然,這種狀況其實也是中國管理學走向成熟所必經的一個階段。盡管這樣,我們還是要心中有數:這是一個不正常的現象,它需要我們不斷改進和發展。相反,不是簡單地向老祖宗求救了事。
其實,在中國經濟和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各種商業模式創新層出無窮,各種有效的管理模式也在積極嘗試。實踐證明,其中的一些嘗試,效果還是很好的。為什么我們的學者就不能及時對他們進行跟蹤研究呢?為什么就不可以把我們研究成果放在更長遠的歷史中考慮呢?作為一名管理學研究者,我感到這種現狀確實可悲。回到企業管理的毛澤東熱問題,研究者們為什么就不能系統研究毛澤東的思想能否在企業層面上運用呢?如何才能在企業管理層面上的運用呢?在企業管理的哪個層面可以運用而在哪個層面是不能運用的呢?為什么就不能坐下來認真研究,怎樣才能把毛澤東的思想概念轉化為可以操作的管理技術呢?需要一些什么樣的相關程序、操作方法呢?進一步研究毛澤東思想的管理方法應該如何測量呢?所有這些都是規范管理學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如果按照規范的管理學研究方法考問,毛澤東的思想概念在企業管理層面運用還有不少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的。
(二)“毛澤東思想”不是管理學
記得,毛澤東在第一次接見尼克松時候,尼迫不及待要與毛探討臺灣問題,毛很風趣地說:這些具體問題讓下邊人談去,我們不談,我們談哲學、談思想、談文化。這說明,毛澤東本人在管理和運作一個大國時候,他是非常清楚自己的思想,清楚自己思想作用的邊界和條件,清楚由思想到行動所需要的各種相關技術,而且,這些這些技術有些是自己沒有具備的,所以需要相關的人去談——這是我們學習“毛澤東思想”時候不可以忽視的!
不少人腦海里對建國后的舊電影印象很深。特別是一些抗戰題材的電影,如《地道戰》。電影里頭的主人公在困難的時候,手捧著《論持久戰》,電影的畫面不斷地閃爍著“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等等。一些咨詢培訓師在講述競爭戰略的時候,開口閉口就是“四渡赤水、巧渡金沙、夜襲貴陽”等等,生動無比。其實,所有這些故事就像孫子兵法或者三國故事一樣,充其量只是說是軍事謀略而已。從中,我們可以得到一些有用的智慧啟迪,但是,這些都不是管理學的主要課題。作為一個“崇毛”者,我以為,毛的智慧和謀略對我們企業管理最大的意義不在這里。相反,從撤出井岡山開始,能夠審時度勢地打出“抗日”這個牌子(用現代商業術語其實可以說是造概念),這個概念對于吸納和整合國內外資源,從而為日后取得勝利——這是值得我們在戰略管理中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用德魯克的話講,就是基于事業的企業理論。相反,蔣某人在駕馭戰略的高度、遠見和胸懷方面,尤其是“概念”的號召力方面,就顯得遜色多了。這也是他日后由盛而衰的關鍵一點。
說到這里,我們可以這樣客觀地看待毛澤東的思想:如果說毛澤東的思想可以成為中國抗日致勝、反蔣獲勝的利器,追根溯源的一點并不是說這種思想本身有多少值得管理者參悟的東西,如同對《老子》或者《莊子》參禪悟道一樣。相反,毛的思想、文章和著作都是很平民化的,很容易閱讀和理解,根本不需要這樣到處宣講。如果我們真要把毛澤東的思想運用到企業進行經營和管理,除了要深入理解毛澤東的思想概念之外,更為重要的是思考一下:毛是如何站在歷史的最高點上提出自己的政治綱領?這對我們在企業戰略管理中的使命定位、社會角色、價值創造定位等等,都是極有幫助作用的。我們不少的企業家覺得這些問題太大、太空了,對企業賺錢意義沒有直接作用。其實,只要路子走對,利潤只是自然的結果。正是這些“概念”決定了企業路子有沒有走對?是你在引導市場還是市場在引導你?你所能夠得到的資源是比競爭對手多還是少?說白些,你最后是成為毛澤東還是蔣介石,分水嶺在哪里?就在于你的政治綱領是順勢還是逆勢。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三)管理學不能停留在思想層面
當然,我絲毫不認為說管理學就只能講技術,不能講藝術。相反,管理學(其實任何的經驗科學其實都一樣)最忌諱的是藝術和技術的分離。但是,在中國目前的形勢看,我們尤其需要關注應該如何把管理藝術轉化成為管理技術,包括,前面提到的傳統思想文化精華,什么道家權變了、周易八卦、孫子兵法了、什么管子政治思想了、什么胡雪巖了等等等等,毛澤東的軍事和政治謀略也不例外。當然,要把這些思想和方法轉化成為管理程序和工具,談何容易!
其實,沒有必要太過于悲觀。事實上,我們許多企業的成功實踐表明,他們已經在運用而且一直在運用中國文化,只不過是他們沒有及時對之進行歸納和理論升華而已。我就不信,現在馳騁商海、位居企業重要位置的“老三屆”們,他們在思考企業發展問題上:不懂得在確立自己企業的發展方向時候,如何使之更能夠順勢、更能夠吸納資源和整合資源。這說明什么呢?說明他們不但身體力行了毛的思想精髓,而且有效吸收了古代的智慧(如大道無門,有容乃大)。然而,他們還不會就此停止的,他們深深明白一條:企業的思想、理念要實施,要轉化為價值創造,要比競爭對手更能創造價值,他們還需要許許多多的人去執行。為此,他們需要把這些思想和理念轉化為可以傳播和考核的程序、工具。這就是管理技術范疇的問題了。
那么,什么是管理程序和工具呢?回答這個問題不是三言兩語,但是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管理就是能夠讓許多人按照同一目標做事,這就涉及到如何把這個目標有效傳達給那么多的人,而不是象我們日常生活中一樣去告訴他并監督他做好。這就要求一系列的管理分工,包括要有人專門研究這些目標如何確定、用什么樣的方式傳達目標、怎樣測評工作有沒有做好等等,這一系列的過程都需要人、組織、信息來完成。還有一個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怎樣為之完成,怎樣為之沒有完成,即測評的標準。我們把上述這些過程簡單稱為管理活動,所謂管理程序和工具,簡單而言就是確保管理活動順利完成所需要的一些規則、規定和表格等等。有些人對這些瑣碎東西不以為然,那就看你的組織要多大了。
(來源:中國管理傳播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