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紀念毛主席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排隊瞻仰偉人遺容,向偉人塑像敬獻花籃,堅持閱讀偉人著作,弘揚毛澤東思想。這篇文章,寒牛出欄來解讀毛主席之群眾路線思想,以此紀念偉大領袖毛主席誕辰131周年。
01
1929年12月,毛主席在《古田會議決議》中指出:
教員語錄
“紅軍的打仗,不是單純地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為了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并幫助群眾建設革命政權才去打仗的,離了對群眾的宣傳、組織、武裝和建設革命政權等項目標,就是失去了打仗的意義,也就是失去了紅軍存在的意義。”
寒牛解讀:
這段話,看似普通,實則很高明,蘊含著大學問。
從營銷學原理來講,毛主席給紅軍作為全新的定位,把紅軍同過去的舊軍隊區別開來。
紅軍的工作不只是打仗,還要發動群眾,做政治工作,后來還要搞生產,三位一體。
毛主席還為紅軍描繪了革命愿景,那就是幫助群眾建設革命政權,即建立無產階級革命政權,為廣大紅軍指明了革命方向,樹立了奮戰的目標。
一個組織,有許多人組成,各有各的想法,需要向心力,為此領導者要借助愿景、目標、文化等精神力量把大家的意識統一起來。
如果沒有發展愿景,那么大家的步調就難以協調,團隊形成不了合力,走著走著就偏航了,隊伍就渙散了。
02
1933年6月,毛主席在《查田運動的群眾工作》中講到:
教員語錄
一定要在本人村子里召集群眾大會,向群眾報告本人的剝削情形與生活情形,看群眾贊成不贊成,贊成的通過,不贊成的再去調查,決不可硬要通過。如果硬要通過,就會引起群眾不滿,這就是命令主義,要堅決反對的。
寒牛解讀:
教員這段話,在講農村基層工作方法。
村里的各項大事情,干部一定召開群眾大會,在會上向村民講明情況,聽取村民的正確意見,經過大多數村民同意之后才行實行。
現在有些村干部,太不像話了,很多大事情,既不開群眾大會,也不聽取村民意見。
或暗箱操作,或強行執行,從而引發村民的抵制,激發鄉村矛盾,要不得。
03
1934年1月27日,教員在江西瑞金召開的第二次全國工農代表大會上(《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說:
教員語錄
我們對于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群眾的生活問題,就一點也不能疏忽,一點也不能看輕。因為革命戰爭是群眾的戰爭,只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爭,只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爭。
寒牛解讀:
這段話,蘊含著人民戰爭思想。毛主席的人民戰爭思想,有幾個核心的觀點:
第一,兵民是勝利之本。
毛主席認為,廣大民眾是戰爭人力、財力、物力、精神力量的源泉,只有得到民眾支持戰爭才有勝利的基礎。
第二,只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爭。
如何動員廣大群眾呢?毛主席認為,要通過政治動員等方式,把人民群眾發動起來,讓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和支持戰爭,才能戰勝強大的敵人。
第三,實行“三位一體”的軍事組織。
如何把廣大群眾組織起來,積極參與革命戰爭呢?毛主席認為,形成主力兵團、地方武裝、民兵自衛隊三位一體的軍事組織,造成了陷敵于滅頂之災的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第四,根據地是實行人民戰爭的戰略基地。
毛主席認為,革命要有根據地,好像人要有屁股。根據地是游擊戰爭賴以執行自己的戰略任務,達到保存和發展自己、消滅和驅逐敵人之目的的戰略基地。
第五,以武裝斗爭為主,多種斗爭形式相配合。
毛主席認為,武裝斗爭是無產階級最重要的斗爭形式,但不是唯一的斗爭形式,人民戰爭還包括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外交、科技等各條戰線上的斗爭。
04
1934年1月27日,毛主席在江西瑞金召開的第二次全國工農代表大會上(《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說:
教員語錄
要得到群眾的擁護嗎?要群眾拿出他們的全力放到戰線上去嗎?那么,就得和群眾在一起,就得去發動群眾的積極性,就得關心群眾的痛癢,就得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解決群眾的生產和生活的問題,鹽的問題,米的問題,房子的問題,衣的問題,生小孩子的問題,解決群眾的一切問題。
寒牛解讀:
這段話很樸實,講得很實在,也很在理,蘊含對人性的精準洞察。
在現實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都是因為有“共同利益”而走到一起。這個共同利益,包括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比如經濟利益、興趣相同、價值觀接近等等。
這個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都有因果。
《史記》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講得很有道理,這是對社會、對人性的一種洞察。
尤其是在現在商業社會,普通人為了一日三餐,忙得焦頭爛額,哪里有閑心交什么朋友。
從陌生人到合作伙伴,乃至到商業上的朋友,都是建立在利益或有共同利益的基礎上,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之上。
《禮記》:“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老祖宗告訴我們,做人要有來有往,別人幫助你,幫你度過難關,你要懂得感恩,要適時感謝對方,要不然就是失禮。
商業上的客戶,單位里的同事,家里的親戚,都需要有來有往,只有互惠互利才能長久,這是中國式的人情世故。
在企業經營中,你想要員工多干活,把公司當家玩命地干,創造出更多業績來,你肯定要關心員工利益,尊重員工的利益才行。
要想馬兒跑,又不想馬兒多吃草,這肯定不行的,違背了大自然的規律。
普通商超清潔工月薪三千,胖東來商超清潔工月薪八千,老板照顧了員工的經濟利益,員工全心全意給老板干活,所以胖東來的服務比其他商超好,生意越來越紅火。
在政治領域,只有關心群眾生活、關照群眾利益的人,才會得到群眾的擁護,得民心者得天下。
如何得民心?
《管子·五輔》:“得人之道,莫如利之”。獲取民心的法則,不如給人民利益,并且要給人民群眾看得見的物質利益。
教員在陜甘寧邊區高級干部會議上所講:“一切空話都是無用的,必須給人民以看得見的物質福利。”
首先是關心民眾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比如食物、水源、環境等,這是民眾維持生命最基本的需要,要確保食品供應充足及安全,讓老百姓有口飯吃,老百姓就能活下去,社會就安定,政權就穩固。
其次是關系民眾的安全需求,要保護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讓民眾安居樂業,不受外國人欺凌,要讓民眾都有房子住,都有財產才行。
再次是關心民眾的尊重需求,人民群眾是共和國的主人,并不是牛馬,國家要尊重民意,施政要聆聽民聲,多關心人民群眾的死活。
05
1934年1月27日,毛主席在江西瑞金召開的第二次全國工農代表大會上說:
教員語錄
我們是革命戰爭的領導者、組織者,我們又是群眾生活的領導者、組織者。組織革命戰爭,改良群眾生活,這是我們的兩大任務。
……我們不但要提出任務,而且要解決完成任務的方法問題。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
寒牛解讀:
這句話啟發我們,在工作上光提出目標還不夠,還要有實現目標的具體方法。
在現代經濟管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目標細分”,即把戰略目標分割為多個下層目標,下層目標又可以分割為若干小目標,直到組織運行的底層。
把目標細分之后,要圍繞目標制定相應的策略方法,并且要堅定目標,逐步把它實現才行,空喊口號沒有用。
尤其是生活在底層的普通人,想要改變生活和經濟狀況,就要敢干敢闖,要膽大心細,要具備“提出目標—制定策略——實現目標”的能力。
06
1934年4月,毛主席在會昌縣文武壩同何長工等人談話時講:
教員語錄
農村是海洋,我們紅軍好比魚,廣大農村是我們休養生息的地方。要愛護民力,群眾是真正的銅墻鐵壁,兵民一心是我們勝利的本錢。
寒牛解讀:
毛主席善于打比方,生動形象地講述了紅軍和群眾的關系,讓大家秒懂。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毛主席說“兵民一心是我們勝利的本錢”。
抗日戰爭時期,毛主席說“兵民是勝利之本”。
建國之后,毛主席又說“軍民團隊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
這是毛主席人民戰爭思想的核心部分。
07
1935年10月22日,毛主席在吳起鎮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說:
教員語錄
結束一年長途行軍,開始了新的有后方的運動戰。提高戰斗力,擴大紅軍,解決物質問題,是目前部隊的中心工作。要尊重地方群眾的意見,不要自高自大地壓制他們。動員群眾主要依靠地方工作。
寒牛解讀:
教員出生于農村,從小在農村長大,熟悉農村的情況,知道如何同農民打交道。
教員這段話,對當下做農村工作,做農民思想工作,仍然有啟發和幫助。
如果按照毛主席做群眾工作的方法去做,很多農村工作都能迎刃而解,鄉村會變得更和諧。
現在的村干部,很多人厭煩做群眾工作,踐行群眾路線,也只是走個過場,做個樣子給上級看。
有些村干部,私心太重了,不情愿接受群眾的監督,做工作喜歡獨斷專行,逐步走向了腐敗。
08
1937年9月21日,毛主席在給抗日前線紅軍將領的電報中說:
教員語錄
今日紅軍在決戰問題上不起任何決定作用,而有一種自己的拿手好戲,在這種拿手戲中一定能起決定作用,這就是真正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
要實行這樣的方針,就要戰略上有有力部隊處于敵人的側翼,就要以創造根據地發動群眾為主,就要分散兵力,而不是以集中打仗為主。
寒牛解讀:
毛主席還在電文中特意強調,只有分散做群眾工作,才是決定地制勝敵人、援助友軍的唯一無二的辦法。
當時很多紅軍將士都搞不懂,理解不了毛主席的戰略布局,內心有抵觸情緒,不過歷史很快就證明了教員的遠見。
開國元帥聶榮臻在軍事回憶錄中,總結了創建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十條軍事經驗,其中第二條講到:
“建立鞏固的根據地,必須有廣大的人民群眾作為依靠,關鍵是發動群眾。敵后廣大人民群眾對抗戰的支持和擁護,是我們戰勝敵人的最可靠的基礎。”
聶帥認為,在創建抗日根據地過程中,群眾比地形更重要,只要有廣大群眾的支持,在山區、平原、湖泊等地形都可以建立牢固根據地,如果沒有人民群眾的支持,任何地形的根據地都不穩固。
晉察冀抗日根據地,之所以能頂住日軍多次殘酷圍剿,越打人越多,越打地盤越大,從根本上來說,就是成功發動群眾的結果。
這也充分證實毛主席人民戰爭思想偉大,毛主席具有非凡的戰略眼光,總是比別人看得遠、看得透、看得準。
09
1938年5月,毛主席在《論持久戰》的演講中說:
教員語錄
如此偉大的民族革命戰爭,沒有普遍和深入的政治動員,是不能勝利的。
……動員了全國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敵于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彌補武器等等缺陷的補救條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戰爭困難的前提。
寒牛解讀:
教員認為,抗日戰爭要想取得勝利,必須要打一場人民戰爭才行,只有把全國人民發動起來,把人民群眾變成戰爭的主體,才能實現打持久戰的戰略目的,最終才能戰勝日本帝國主義。
那么,如何開展普遍和深入的政治動員工作呢?如何動員全國老百姓參戰抗日呢?如何發動廣大群眾呢?
毛主席認為,革命不僅要有一般方針,還要有具體政策,要想把廣大群眾發動起來,黨的政策是關鍵因素。
現實中,很多群眾的覺悟并不高,尤其讀書不多的農民,他們不知道什么是布爾什維克,也不太懂馬克思主義。
但是誰對他們好,給他們帶來好處,為他們的利益著想,他們就認同誰,就支持誰,就擁護誰。
共產黨得人心,國民黨失人心。
并不是共產黨的口號喊得比國民黨響亮,也不是共產黨會給老百姓畫大餅,而是共產黨代表廣大民眾的利益,關心普通民眾的疾苦;而國民黨代表資本家和大地主的利益,不管普通民眾的死活。
另外,就是共產黨的政策好。
在毛主席的正確領導下,中國共產黨總是能審時度勢,根據革命形勢發展的需要,制定相適應的土地、經濟、文化等政策。
尤其是土地政策,這事關著廣大農民的生存問題,共產黨總是能根據革命的需要,做出恰到好處的調整,總體上符合客觀情況,贏得廣大農民的支持,團結了大多數人。
很多人受影視劇的影響,以為地下黨員站在街上發傳單,做一場熱血澎湃的演講,老百姓就紛紛報名參加革命,千百萬的群眾就發動起來了。
事實上,并沒有這么簡單,還有許多看不見的東西,比如黨的政策,它能給老百姓帶來看得見的好處。
為此,你想動員一個人,長期支持你的行動,就要給他看得見的好處。你想調動一群人,長期支持你的行為,就要給他們看得見的利益。
你想激發員工潛能,就要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要給員工看得見的好處才行,光畫大餅行不通。
10
1938年5月,毛主席在《論持久戰》的演講中說:
教員語錄
只有堅決地廣泛地發動全體的民眾,方能在戰爭的一切需要上給以無窮無盡的供給。
寒牛解讀:
毛主席認為,兵民是勝利之本。
廣大民眾是戰爭人力的源泉, 廣大民眾是戰爭財力的源泉,廣大民眾是戰爭物力的源泉,廣大民眾是戰爭精神力量的源泉,廣大民眾還是戰爭信息獲取的重要渠道。
只有得到廣大民眾的支持,戰爭才有勝利的基礎。
為此,他老人家才會自信地說:“抗日的財源十分困難,動員了民眾,則財政也不成問題,豈有如此廣大眾民的國家而患財窮之理?”
這是毛主席人民戰爭思想的重要內容,至今仍然是真理,現代化信息戰爭,要想戰勝強大的外敵,仍需要廣大民眾的支持。
11
1938年5月,毛主席在《論持久戰》的演講中說:
教員語錄
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日本敢于欺負我們,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國民眾的無組織狀態。克服了這一缺點,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們數萬萬站起來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沖入火陣,我們一聲喚也要把它嚇一大跳,這匹野牛就非燒死不可。
寒牛解讀:
教員這句話很重要。
告訴我們一個歷史真相,日本敢于欺負我們,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國民眾的無組織狀態。
人口眾多的中國,因為缺乏組織,失去了向心力,變得沒有力量。無組織的民眾,就像一盤散沙,沒有民族凝聚力,任人欺凌宰割。
在當時,國民黨政府只是名譽上統一了中國,閻錫山、劉湘、龍云、馬步芳等地方軍閥都處于半獨立狀態,加上日本侵占了東三省,為此中國的領土和主權是處于“分”的狀態。中國民眾的精神也處于“分”的狀態,表現出來就是無組織,思想混亂不統一。
《三國演義》:“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這里的分合,不單是只領土、政權、地理等物質層面的分合,還包括民心、思想、意志等精神層面的分合。
分與合是一個矛盾體,事物的矛盾發展及互相轉換,需要建立在一定條件下才能實現。
這個條件就是斗爭,斗爭才能轉化矛盾,斗爭才能讓分走向合。
這里所說的斗爭,是哲學層面的斗爭,它包括軍事斗爭、政治斗爭、思想斗爭、文化斗爭等多種形式。
灰塵不會自己掉下來,矛盾不會自己轉化。
毛主席深知,要改變中國“分”的狀態,實現“合”的局面,要靠斗爭才能實現。
最主要靠中國共產黨的武裝斗爭,靠無產階級領導下的農民戰爭。武裝斗爭是主要形式,政治、思想、文化層面的斗爭是輔助形式。
為此,在《論持久戰》中,毛主席不僅闡述了軍事層面的戰略戰術,還著重講了政治層面的政策方針。
發動群眾,組織群眾,開展普遍而深入的政治動員,把一盤散沙的中國民眾組織起來,都屬于政治層面的斗爭,也是一個從分到合的矛盾轉化過程。
如何有效組織民眾?這是政治的學問,也是一門斗爭的藝術。
12
1938年10月12日,毛主席在《抗戰十五個月的總結》文章中講:
教員語錄
依靠民眾則一切困難能夠克服,任何強敵能夠戰勝,離開民眾則將一事無成。
寒牛解讀:
毛主席在這篇文章中總結了中國十五個月的抗戰經驗。
該經驗證明了民眾力量很偉大,在民眾的支持下打了不少勝仗,戰爭逐漸擺脫了被動局面,將從劣勢轉向優勢。
毛主席還斷言,未來中國的更大的進步,都需要依靠廣大民眾,才能實現。
事實如偉人所預言。
建國之后,新中國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搞經濟建設,實施工業化戰略。在工業化過程中,主要依靠中國民眾的力量,即廣大農民工人的節衣縮食和艱苦奮斗,完成了工業原始積累和基礎工業建設。
毛主席時代,共產黨依靠廣大民眾,創造了很多歷史奇跡。
13
1938年10月14日,毛主席在《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文中講:
教員語錄
共產黨員在民眾運動中,應該是民眾的朋友,而不是民眾的上司,是誨人不倦的教師,而不是官僚主義的政客。
寒牛解讀:
毛主席還講到:共產黨員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應以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應以個人利益服從于民族的和人民群眾的利益。
先公后私,先國家后家庭,先集體后個人,這是毛主席時代特有的精氣神,也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精神基礎。
在寒牛出欄看來,毛主席是所有黨員和群眾的模范,是千秋之垂范,是萬世之師表。
他君師合一,他道術合一,他詩哲合一,他知行合一。
14
1939年2月2日,毛主席為抗大第五期學員楊海泉簽名題詞時寫到:
教員語錄
與民眾一道,一刻也不脫離民眾,中國革命就一定能夠勝利。
寒牛解讀:
教員講得太好了,講的都是真理!
歷史證實他所言,中國革命在廣大民眾的支持下,取得最后的勝利,建立了社會主義中國。
寒牛出欄依葫蘆畫瓢地寫到:“堅持與老百姓一道,一刻也不脫離老百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一定能夠實現”。
15
1939年9月25日,毛主席在陜甘寧邊區機關、學校、部隊秋收動員大會上講:
教員語錄
這次生產運動證明了什么呢?
第一,思想是可以變成物質的。一種思想,只要是根據的,是符合事實的,具備一定的條件,就可以變成物質。
第二,看不起勞動是不對的。世界上最有學問的人第一是工人農民,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觀點是不對的,應當改為“萬般皆下品惟有勞動高”。
第三,團結可以戰勝一切。消滅壞事物,靠人民的團結;發展好事物,也靠人民的團結。
寒牛解讀:
字字如璣,句句如珠,富有哲理,啟迪智慧。
第一句話,毛主席講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
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論是辯證的唯物論,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有反作用。
那么,思想怎么變成物質呢?
比如設計師畫好了房子的平面圖,建筑工人就可以根據圖紙來建房子,把設計圖中的房子樣貌呈現出來,這個過程就是思想變物質的過程。
設計師的創意是思想,屬于意識;蓋好的房子是實體建筑,屬于物質;而工人的建筑技術是思想變成物質的條件。
第二句話,毛主席說“看不起勞動是不對的”。
“萬般皆下品惟有勞動高”這個新觀點,顛覆了中國舊社會的固有認知,打破了舊知識分子的原有傲慢,就是為學閥祛魅。
毛主席把勞動和普通勞動者提拔到歷史的最高位,平等對待所有勞動者,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不愧是偉大的教員。
第三句話,毛主席說“團結可以戰勝一切”。
毛主席有句經典名言,政治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
朋友怎么來的?
主要靠團結,靠格局,靠能力。
團結的對象是什么?
團結人民,團結中產階級,團結民族資產階級,團結知識分子,團結一切有利于抗戰和革命的群體,包括團結反對自己的人,對自己意見相左的人。這才是團結可以戰勝一切的內容。
建國后,毛主席還講過一句很經典的話:“力量小的,同人民聯系的,強;力量大的,反人民的,弱。”
強調團結人民的重要性。
16
1941年11月6日,毛主席在陜甘寧邊區參議會上作演講時說:
教員語錄
共產黨是為民族、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它本身決無私利可圖。它應該受人民的監督,而決不應該違背人民的意旨。它的黨員應該站在民眾之中,而決不應該站在民眾之上。
句句在理,句句動聽。
毛主席的講話,讓老百姓感到溫暖,希望黨的干部,能繼承偉人遺志,愛黨愛國愛人民,不要忘記百姓的疾苦。
17
1940年12月3日,毛主席出席陜甘寧邊區經濟自給動員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其中講到:
教員語錄
現在根據地的工作,粗枝大葉已經不行了,必須以細密的組織工作來替代。要細心地待人接物,仔細地認識自己周圍的人物,具體地分別地對待他們,團結他們,這樣才能使革命走向勝利。我們今天進行的經濟建設,也要懂得這個道理,孤家寡人是什么也干不成的。
寒牛解讀:
教員的話很有道理。
無論是在商務交往中,還是在日常生活社交中,細心地待人接物很重要。
待人接物做到位的,會為自己加分,長期下來,會給自己帶來好人緣,好口碑,好運氣。
因為你每個交往的對象,都希望被尊重與禮遇,你在他那里建立了好感,自然會更容易接納你。
接納你的人,認可你的人,越來越多了,意味著你的機會也多了。
18
1941年3月17日,教員在《農村調查》的序言中講到:
教員語錄
必須明白: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
寒牛解讀:
毛主席認為群眾是真正的英雄,群眾是真正的銅墻鐵壁,群眾是智慧的來源。
這些樸實而誠摯的觀點,屬于革命性的認知,非常具有穿透力。
現在世道變了,價值觀扭曲了,一切以錢為衡量的標準,有錢就是英雄,有錢就是有本事,有錢就是成功,沒錢啥都不是。
在這種拜金主義驅動下,人們的欲望越來越多,人們的貪念越來越大,人們的痛苦越來越濃,這是社會腐敗的根源所在。
過去,毛澤東思想救革命、救中國、救人民;如今,毛澤東思想救三觀、救精神、救靈魂。
19
1941年11月6日,毛主席在《在陜甘寧邊區參議會的演說》中講到:
教員語錄
要傾聽人民群眾的意見,要聯系人民群眾,而不要脫離人民群眾。
寒牛解讀:
毛主席曾經說過,黨和群眾的關系,好比魚和水的關系。
這些樸素的話語,深藏著偉人對人民群眾的信任、關愛和深厚情感。
群眾路線思想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三個基本方面之一,也成為我黨治國理政的底層邏輯。
寒牛出欄認為,踐行毛主席的群眾路線思想,最好、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學會傾聽底層群眾的意見,有空多聽聽他們的訴求。
領導者或決策人,既要聽取專家、教授、企業家的建議,也要聽取農民、工人、小商販的心聲。
正所謂: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20
1941年11月6日,毛主席在《在陜甘寧邊區參議會的演說》中講到:
教員語錄
共產黨是為民族、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它本身決無私利可圖。它應該受人民的監督,而決不應該違背人民的意旨。它的黨員應該站在民眾之中,而決不應該站在民眾之上。
群眾路線是國家長治久安的法寶。
中國歷史上,各個封建王朝的統治者,走的都是裙帶路線、精英路線,忽視了群眾路線。
許多事情,壞就壞在權貴階層脫離人民群眾,不知民間疾苦,總是說出“何不食肉糜”的荒唐話來。
而精英階層,更多是權貴與民眾的紐帶,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當下的中國,很多社會精英都集中在政界、商界和學界,也都成為光榮的中國共產黨員。
當社會精英,為了攀附權貴和權勢,變成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之后,就會逐漸脫離群眾,造成整個社會的撕裂。
21
1942年11月21日,毛主席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級干部會議上,結合黨內的實際情況,講解了斯大林的《論布爾什維克化十二條》。在講解第六條內容時講到:
教員語錄
我們對群眾的關系,是一方面要教育群眾,一方面要向群眾學習。要把黨的最高的原則性同群眾的當前的日常要求聯系起來……
寒牛解讀:
這段話,看似簡單,實則很重要。
教員在講群眾工作的原則,在講實踐群眾路線的工作中該怎么樣做,在講群眾工作的方法論。
那么,毛主席的群眾工作方法論是什么呢?
答案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之對立統一規律,即辯證法,也可以理解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陰陽之道。
為什么要教育群眾?因為黨的政策方針群眾并不了解,為此需要教育,需要宣傳。為什么要向群眾學習?因為群眾有學問,革命需要群眾的支持。
既要教育群眾,又要向群眾學習,看似相互矛盾的事情,因為革命事業的需要而具有同一性。
什么是關門主義?
在革命過程中,有些人認為只有共產黨員是革命的,不相信群眾的革命決心和革命力量,是一種看不起群眾、拋棄群眾的狹隘的政治主張。
什么是尾巴主義?
在革命過程中,群眾的覺悟已經達到一定程度時,部分革命的領導者卻對客觀形勢估計不足,把一部分落后群眾的意見當作廣大群眾的意見,因而落在群眾的后面。
關門主義和尾巴主義,兩者是對立統一的關系,是矛盾的事物。在錯誤的革命指導思想下,關門主義又會變成尾巴主義,尾巴主義也會變成關門主義。
毛主席在《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中說:“我們共產黨人無論進行何項工作,有兩個方法是必須采用的,一是一般和個別相結合,二是領導和群眾相結合。”
這是毛主席在革命實踐中總結出來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論,也就是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般性原則,即領導的方法論和群眾工作的方法論。
一方面要教育群眾,一方面要向群眾學習,就是領導和群眾相結合的工作方法論,其哲學原理就是對立統一規律,也可以理解為陰陽之道。
22
1942年12月,教員在陜甘寧邊區高級干部會議作《經濟問題與財政問題》報告,其中講到:
教員語錄
一切空話都是無用的,必須給人民以看得見的物質福利。我們還有許多同志的頭腦沒有變成一個完全的共產主義者的頭腦,他們只是做了一個方面的工作,即是只知向人民要這樣那樣的東西,糧呀,草呀,稅呀,這樣那樣的動員工作呀,而不知道做另外一方面的工作,即是用盡力量幫助人民發展生產,提高文化。
寒牛解讀:
新華門標語: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萬歲!
老百姓常說:毛主席思想永放光芒!
當我們讀了毛主席談群眾工作的經典語錄,會對毛澤東思想有更深刻的理解,對偉人崇高人格肅然起敬。
毛主席的群眾路線思想,并沒有那么多玄奧的道理,都是非常接地氣的大白話,但是它非常耐讀,句句在理,字字如璣,講到人們的心坎里。
最為重要的是,毛主席不僅講得好聽,還做得很到位,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所有共產黨員的光輝典范,是世界范圍內馬克思主義者的思想和行動的楷模。
在現實社會,口才好,文筆好,講漂亮話,說大道理一套套的干部,有一大堆。但說到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統一,臺上臺下都一樣的干部并不多。
判斷一個人,是不是真君子,光聽他說了什么還不夠,還要看他做了什么。
用《論語》的原話來講,就是“聽其言而觀其行”。
千萬言語,歸結為一句話:時間愈久遠,毛主席愈偉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