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革命的同路人:宋乾坤。土地革命的性質是民族民主革命,用教員的話講,跟中山先生的辛亥革命差不多。再加上要聯合最廣大的革命力量,這就必然導致,在革命過程中,同路人混入革命隊伍。他們本家革命的動機不是因為信仰,而是各種巧合。又由于各種原因和巧合,存活到革命勝利之后。思想又沒有改造好,很難說他放棄了信仰,因為他本來就不是真信仰共產主義,最后成了所謂的"兩頭真",女兒也干脆跑到資本主義國家了。
2.洪虎:被資本異化的主要階層代表人物。資產階級不是胎生,不是卵生,是化生。洪虎早期是非常優秀和革命的青年。但是,由于市場的開放,資本的引進和重生,他所處的位置,自然而然處于被異化的主要對象。但是他自己不到沒有對這種異化進行地址,反而自己成了這種化生,并與之相結合,成了異化本身,甚至成了另一種更強大的異化的"有形相",自然也就成了革命對象。
3.武伯仲:群眾中的機會主義分子,精致的利己者。新的社會主義社會建立初期,對舊社會的很多東西采取"包下來的"政策,給了機會主義繼續生存的土壤,社會主義革命時期,他們是收到打壓和限制的,但是一旦時機成熟,他們又死灰復燃。
4.王晟:這個人物的復雜性和成長性非常好。好在,把資本對人的另一種異化,或者說社會主義革命的另一個主要對象表現出來。這個對象是無形的,而戰爭這種對象的方法,主要還是靠自己的覺悟。他的經濟,一方面異化了他,他從一個進步青年,逐漸甘愿成為利益集團的一份子,但同時也給他自己又種下了自我革命的火種。
最后想說的是,社會主義革命之難,一難在革命對象。對象既有存量的同路人,還要防止異化的增量,同時革命的力量自身還要跟無形的革命對象做斗爭。另一方面,革命者所處的環境,是另一個較大的產量,如列寧所說"小生產無時無刻不在產生私有制"(大意)。
從這個角度再來看,作品展現了更為深刻的內涵。
不禁想起半個世紀前耳熟能詳但早已被大部分忘卻的那段話。
社會主義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還存在著階級和階級斗爭……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