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蓋教堂一樣,中國應該遍地蓋大字報館
寒梅冬雪
西方教堂的功能之一,就是讓人有個“寄托、釋放”的地方,靈魂也好,心事也罷。
中國文化和西方不同。西方人和人之間都有距離,包括父母和子女,有距離才說明大家都是“獨立人格”,是成熟的,也因此西方人本性是自私、自我的。 中國文化則相反,就愛攪和在一起,子女的事就是父母的事,父母的事也是子女的事,拿朋友的事當自己的事,所以中國人本性里就有“公”和為了他人“犧牲、奉獻自己”的一面。
我在國外觀察到的:不管是大陸的,還是臺灣的、香港的,中國人把去教堂當作“群眾活動”了,互相招呼著,拉幫結伙的,很群體性,不像西方人“一個一個的很獨立、自我”。
反觀中國,其實缺少給蕓蕓眾生宣泄的地方,網絡只是一小塊,而且版主把持著,不民主。
像美國這種地方,大概平均幾十戶人家就得有個教堂,中國這點也應該接軌。
但教堂懺悔不符合中國人文化習慣,教堂里只是自己面對上帝懺悔或尋求上帝來安慰,西方人是伴隨著“孤獨、自我”長大的,所以能對著上帝說自己。
可中國人呢,從小到大活的都很熱鬧,互相干擾著長大,內心沒那么孤獨掙扎,跟上帝說話遠了點,有點什么事讓周圍人知道才是正理,而且中國人就算有不高興的事,大多是因為受了什么委屈,尤其來自政府、領導或老板的,也因此中國人是需要一個能理直氣壯指責領導和老板的地方。
所以就想到了,其實應該借鑒西方教堂,中國每百戶人家就應該蓋個大字報館,把有意見的事都貼貼。把心里的氣釋放下,幸福感就會增加。 當然這只是用于化解“矛盾”,如果不是矛盾,是仇恨,那就蓋什么都沒用了。
寒梅
2010.7.29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