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巴黎賽場乒乓球女單決賽,陳夢孫穎莎兩位中國選手內戰,相信不少觀眾在觀賽過程中都有和我一樣的心理變化。賽前覺得這是中國女乒新老交替的一戰,孫穎莎這兩年大賽成績矚目,戰勝陳夢實現大滿貫的可能性比較高,也很樂見中國女乒出現新一代大魔王。
然而隨著比賽進行,現場的氛圍讓人錯愕,觀眾席上少見國旗,反而全是大大小小的應援牌,一邊倒的助威吶喊讓人以為這是中國選手在打外國選手。不光收看直播的普通中國觀眾看的心理不是滋味,外國觀眾也是一臉懵逼。
雖然我很清楚現場粉絲的行為與運動員無關,兩位運動員都是好樣的,但在現場觀眾席的極端氛圍下,我還是忍不住產生了一種逆反心理,隱隱希望陳夢可以獲勝。
昨天有這種心理過程的觀眾絕非少數,我之前還算是知道一些國乒現在的飯圈化現象,但也沒想到在如此重大的場合上粉絲行為能迷惑到這種程度。對于多數平常不怎么關注乒乓球,只在奧運會期間當四年一度球迷的普通觀眾來說就更難以理解了。不說觀看比賽時應有的基本素質,比賽結束后甚至有人對著陳夢豎中指,這真是讓全球奧運觀眾開眼了。
奧運賽場不是商業賽場,奧運會代表的是人們對最公平純粹的競技精神的向往和追求,隊友之間公平競爭有輸有贏不是競技體育中很正常的一件事嗎?獲得了冠軍的選手為什么要遭到這種對待?
從結果看,粉絲這種狂熱應援行為沒影響到陳夢,但大概影響到了孫穎莎,最后兩盤孫穎莎的狀態明顯是有波動的。對于頂尖選手,最需要的就是專注和冷靜,尤其在奧運決賽場上和自己隊友爭勝負,粉絲一邊倒的應援吶喊顯然不會讓孫穎莎更有斗志,只會讓她尷尬和難為情。
男單四分之一決賽時,面對臺灣選手林昀儒,現場法國觀眾也一片噓聲,但法國小將勒布倫及時制止了觀眾行為。但孫穎莎面臨的情況又不一樣,現場粉絲的狂熱行為跟國家榮譽無關,甚至本質上跟孫穎莎也無關。據在現場的網友反映,比賽結束后那些粉絲把孫穎莎的橫幅和照片扔了一地。對飯圈觀察多了就會明白,粉絲行為極端化之后,往往實際上跟被粉的人已經沒多大關系,最后粉的都是自己。
在這種情景下,孫穎莎能做的也只有和陳夢一樣,無視現場,專注比賽。選手們都很無辜,國乒隊又不是娛樂公司,運動員們又不是愛豆,對粉絲的自發行為很難作出有效應對和引導。
現場少數支持陳夢的觀眾之一,一個外國大叔
當然,不能說這種飯圈化的風氣和國乒這幾年的發展路線沒有一點關系。本來這篇文章我是前兩天就想寫了,一開始是看到男乒球員王楚欽的一些粉絲言行,讓人不吐不快。
多數平常不太關注乒乓球的觀眾在這屆奧運會之前,可能頂多隱約記得有這么一個選手在上屆奧運賽場坐在替補席上。這屆混雙開打之后,懂點球的觀眾多少也能看出來王楚欽表現出的實力和心態經驗,離三劍客和樊振東都有一定的距離,尤其止步32強更是創造了男單的歷史。普通觀眾自然會很疑惑我們的單打選手怎么水平下降到這種地步?好在建軍節那天樊振東頂住了壓力戰勝張本智和,不然第二天的社會輿論可以想見是如何山呼海嘯。
像我一樣不是鐵桿球迷,但平常也會關注一下選手動態和大賽成績的咸魚球迷們,對王楚欽的表現就不覺得很意外了,至于如聚集在乒乓球吧等社區的專業球迷們就更早有預料。王楚欽是這兩年的世界積分排名第一,但主要是通過參加比賽數量累積獲得,缺乏頂尖大賽成績,在對陣世界乒壇如張本,林昀儒,莫雷加德這些00后新秀上也沒有突出優勢。
尤其被球迷詬病的是王楚欽發球喜歡遮擋,靠遮擋加前三板建立優勢。這種習慣到底是違規還是合理利用規則爭議很多,這里不討論。本次32強對陣,莫雷加德向裁判投訴王楚欽遮擋,雖然裁判并未理會,但對王楚欽后續心態和節奏也造成了一定影響。
本次男單啟用王楚欽,而非沿用馬龍,大概是從保證梯隊建設傳承的角度考慮。曾經外戰不能輸是國乒選拔奧運主力的鐵則,雖然現在有更多維度的標準,但既然出現止步32強這種成績,就應該反思相應的問題。
但是這兩年的乒乓球界,王楚欽的“飯圈”可謂一家獨大,這導致本屆乒乓賽程一開始網絡上就出現很多烏煙瘴氣的言論。比如魔怔CP粉,完全不顧兩人只是普通隊友關系,硬炒所謂CP。止步32強之后,更是出現很多唯粉言論,認為自家偶像輸了是因為混雙備戰消耗,是教練和球隊問題,是球拍被踩影響心態……總之偶像沒錯,錯的是世界。
本來之前我還以為是王楚欽的飯圈喜歡搞唯粉那套不講事實只講主觀和陰謀論,以為孫穎莎的粉絲應該都是實力粉,昨晚一看本質上也沒多大區別,見不得樊振東贏和見不得陳夢贏本身是同一種邏輯?;蛟S這兩波粉本身就存在相當的重合也說不定。
對普通觀眾來說,都是中國選手,手心手背都是肉,支持誰都一樣。當然,因為成績風格氣質顏值等因素,運動員們在觀眾中的人氣從來都有參差,這很正常。但對于奧運會這個代表國家的非商業賽場上,個人好惡顯然不適合凌駕于中國隊這個整體概念之上。同樣是昨晚進行的羽毛球女雙決賽,也是中國選手內戰,現場氛圍就正常得多,雖然也有觀眾舉著不同選手的名牌,但為雙方選手喝彩,為中國加油才是賽場上的主旋律。
普通人可能很難理解這些覺得偶像輸贏高于國家成績,甚至希望其他中國選手輸的言論是一種什么心態。這其實就是飯圈中唯粉文化,甚至毒唯文化在體育圈中的擴散。
唯粉和團粉相對,就是指在一個偶像團體中只粉一個人,對其他成員進行排斥甚至攻擊的粉絲。而毒唯(本意是獨唯)是指唯粉中組織水平和戰斗力特別高,攻擊性特別強的那群人。唯粉,團粉和CP粉就是一個偶像團體中粉絲的基本構成。
國內的飯圈文化是當年由日韓港臺傳輸而來。尤其當年以東方神起為代表的韓團在國內大規模流行后,粉絲的追星行為日益組織化專業化,不過當時飯圈風氣還是以團粉為主。在EXO歸國四子先后回國發展之后,唯粉和團粉的沖突斗爭開始明顯,這股風氣也擴散到整個圈層。
把中國乒乓球隊當成一個偶像團體,像我們這種普通觀眾就屬于團粉,無論誰贏都是阿中哥哥加油好棒;
唯粉就是不管其他選手怎樣,也不管整體成績如何,我支持的選手就是最棒,必須要站C位,必須要拿到最好的資源獲得最多的榮譽;
毒唯就是誰擋著我家偶像的路誰就要被賽博扎小人,甚至詛咒中國隊輸球也再所不惜。
客觀說,包括乒乓球在內,體育競技粉絲風氣的形成并不是一天兩天。競技體育是唯成績論的天下,實力大過一切。球迷粉絲們因為成績問題做出的極端行為從不鮮見。當年劉國梁孔令輝二王一馬王楠甚至張怡寧都因為輸球遭遇過球迷們的聲討謾罵,有的甚至被寄刀片。這些行為放在當下的時代固然是要被批判譴責的,但本質上球迷行為好歹還是基于競技體育的基本邏輯。
今天我們都強調要對運動員的表現寬容,不要因為金牌和成績讓運動員有太多壓力,這些都沒錯,但這跟飯圈不講客觀事實只講主觀喜好,不拼成績拼打榜應援的邏輯完全不是一回事。這些粉絲跟傳統的乒乓球迷有一個顯著區別,就是很少很少有懂球的,很多人的陰謀論發言一看就是因為不懂球而進行的腦補。
我還是要說,運動員們是無辜的,他們本不是偶像愛豆,吸引來這么多本質上并不是球迷的粉絲,既是信息時代的潮流必然,也與這些年國乒決策層的商業化探索分不開關系。
雖然乒乓球是中國的國球,但在商業化道路上也不盡如人意??陀^來說,乒乓球領域并不是泛娛樂化嚴重的那個,選手們相對較少出現在公共娛樂視野中,比如參加綜藝。但在日常商業代言,比賽門票收入這些方面,卻不得不為了流量與收益進行諸多考量。
作為一個生態整體,乒乓球不能光指望四年一屆的奧運帶來的榮譽和收益來生存,如何讓運動員更有人氣獲得更多代言,如何讓比賽上座率更高,門票收入更多,引入飯圈文化,擴大乒乓球受眾就成了一種看起來可行的嘗試。
這也是下圖中這類粉絲發言的邏輯來源。這些粉絲確實真金白銀的花錢買票到巴黎現場應援。雖然國乒能走到今天的基礎當然不是所謂粉絲的打榜支持,但從這類粉絲的角度來說,花了錢自然覺得自己發聲是理直氣壯,賽方也不可能禁止這類粉絲買票觀看比賽。
但乒乓球也好,羽毛球也好,雖然群眾基礎廣泛,但在商業體育中屬于弱勢項目,不像國足雖然成績不行,但中超仍然能保證賺錢,也不像網球那樣屬于貴族運動,可以讓中產家庭們一擲千金培養選手。乒羽商業化的立足之基只能是中國整體成績的絕對優勢。
進一步說,競技體育的商業化核心點在于觀看,本身還是人們休閑消遣的一種方式。而在今天這個時代,老歐洲抱怨年輕人看電競更多看足球減少,電競選手們抱怨辛辛苦苦訓練比賽收入不足頂流主播腿毛,游戲廠商抱怨云玩家越來越多核心玩家越來越少。在多數人時間和注意力都變得極度碎片化的當下,大家都趨向于淺度消遣方式,主打感情和精力深度投入的競技體育觀看文化本來就是首先被沖擊的那個。
在這個時代追求商業化,本來就是逆流而上,不是說完全不可行,但要始終保持量力而為適可而止的底線思維。為了追求商業化而走到極端,光從長遠收益預期上說就已經不怎么劃算了。國內這兩年某些一味批評舉國體制,吹捧體育商業化的言論本身就已經走進了一種誤區。
更何況,如果放任飯圈文化蔓延,讓運動員們以所謂“人氣”,“CP”感而非個人實力和競技品德分高下,那只會毀掉國球的立足之基。正如乒乓球吧的球迷們對王楚欽的批評,本質上也是因期望而來,認為他從東奧至今如果能扎實苦練技術,而不是過度依賴過往路徑,今天未必不能成為新一代中真正讓球迷們信服的領軍人。而充斥著彩虹夸夸式的飯圈言論,對運動員的自我反思總結和提高只會起反效果。
當年田亮因為頻繁參與商業活動,影響了隊內紀律,被跳水掌門人周繼紅采取鐵腕手段開除。這一行為當時飽受輿論置疑,但事后多年看,正是這一決定阻止了跳水運動的過度商業化,讓運動員們更專注于成績本身,保證了跳水夢之隊的傳奇延續。今天的社會相比從前更加的人本主義,運動員們應當有更多的空間追求與表達自我,但這一切仍然要建立在本職責任和紀律的基礎上。
說實話,當下的競技體育已經沒辦法完全排斥飯圈現象,時代使然。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更需要組織者和運動員們保持清醒的頭腦,對體育飯圈實現正向引導。我們的國乒是一支有著光榮傳統與成績的隊伍,就像樊振東的微博發言一樣,我相信在這次事件后,我們的隊伍很快會有效調整過來。
寫這篇文章也不是想一味的批評飯圈。從我們這一代開始,年輕人或多或少都有過追星的經歷。從喜歡一個偶像,到參與組織式的追星,不光是年輕人的愛欲投射,也是對社會情感的追求,對自我位置的確認。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自組織形式,我高中的時候就曾經是幾位中外明星貼吧的吧務管理,深知參與其中的苦與樂。在任何一個類似自組織中,愿意留下來的人最后都會或主動或被動獲得自身的位置,并在各種共同的儀式行為中與他人建立聯系,獲得情感滿足。而這種滿足對從小被庇護與家族和學校中,與社會組織形態完全隔絕的當代年輕人來說,是極度稀缺的。就像雖然已經老態的貼吧,到現在仍然可以上演臥底五年奪回艾斯吧這樣讓年輕人驚心動魄的故事。
從我混貼吧到現在也過去了小二十年,飯圈文化也早已從貼吧論壇擴散到各種網絡社交場域。從資本層面看,飯圈文化早就已經是主流文化形式,今天整個資本娛樂生態都建立在飯圈和流量的底層邏輯之上。從社會輿論層面看,飯圈文化則仍然處于一種“亞文化”的角色,與主流文化進行螺旋式的對抗和融合。
這幾年飯圈文化與主流輿論的最大融合點自然是飯圈愛國文化,從2019年的814大團結到武漢疫情期間的粉絲團捐助,無論是官方還是粉絲生態中比較正向的領頭者們都在努力將飯圈文化融入主流敘事中。這也符合互聯網時代的社會學觀察——全球化的消費主義文化不是只起到了消弭地區身份認同的作用,相反在不少地方強化了一定程度的民族身份認同。
就像上面寫到的,以飯圈邏輯來說,把中國乒乓球隊當成一個偶像團體,像我們這種普通觀眾就屬于團粉,無論誰贏都是阿中哥哥加油好棒。主流愛國敘事與飯圈文化的結合點也是如此,就如學者劉海龍總結道:
“一種新型的粉絲民族主義產生了,愛國就像愛護愛豆一樣,這種粉絲民族主義和主流意識形態是存在一種張力的,前者未必附屬于后者,后者也未必瞧過前者,可能愛國并非是最大動力和目標,更重要的是在狂歡儀式中,通過獨特的表達,去尋找自己的身份歸屬。在這個層面 ,國家與其說是政治體,不如說是一個過渡地帶的幻象。”
雖然從馬克思左翼角度來看,對這種娛樂化的,有可能升級為狂熱情緒的飯圈式愛國表達是需要警惕的,但確實也要肯定其正面意義。只不過,凡事也都有代價,選擇了市場經濟,就要接受市場經濟的反噬;選擇迎合流量,就要接受流量的反噬;同樣,選擇將飯圈文化進行主流話語改造,就要清醒的認識飯圈過度化會帶來的副作用。
像有關部門人員高高在上的機械模仿,弄出虛擬偶像”紅旗漫江山嬌“翻車事件,引發大眾反感,這還算是小事情。更大的問題是飯圈本身是一種誕生于互聯網時代的自組織形式,和從前的自組織形式相比,它有著互聯網時代特有的高信息密度,高技術應用,組織形式的高效進化迭代。同時,飯圈的話語規則邏輯本質上又與基于現實出發的公務輿論有著本質區別,由此導致內部容易趨于管理嚴密化,聲音單一化。
尤其在全球互聯網普遍極化的當下,普羅大眾在網絡上的聲音越來越咸魚,情感能量足,行動力強,發言成本低的一小群人總是能在公共空間中占據更大的聲音。這種趨勢在飯圈自然不會例外。比如我們看下面的發言,正常人會想這是不是黑子反串的?這種發言只會起到給運動員招黑的反效果吧?但我看了下該博主在底下的回復評論,發現這可能是一個毒唯頭子,人家要的就是排擠走路人,只留下極端粉絲的效果。
自組織同樣也是組織,你不去引導,別人就會來引導;你不好好建設,別人就會拿來利用。想著融合和利用飯圈效應,但又想撒手不管,追求所謂自發性的利益最大化,最后只會將副作用的反噬照單全收。這一點不光針對體育圈,也不光針對娛樂圈,而是當下社會但凡有自組織現象存在的領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最后,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國乒運動員們的頂流關注度本質上從哪里來?顯然不是靠飯圈運營能得來的。對這個問題,同樣在昨天獲得奧運網球女子單打冠軍的鄭欽文的發言回答得相當好——
“這場勝利對我來說是無可比擬、獨一無二的,因為對我和我的家人來說,奧運會一直比大滿貫重要,國家榮譽永遠超過個人,所以我也打破歷史,成為了中國第一個拿到奧運會女子單打的冠軍,讓我覺得所有的汗水、艱辛,都是值得的,我的家人、教練都知道。”
的確,在商業網球領域,奧運金牌不是什么多有含金量的榮譽,但對于普通中國觀眾來說,它卻比四大滿貫加起來的分量還要足。同樣,群眾們對國乒隊伍的關注和喜愛,本質上是因為運動員們在奧運賽場為國爭光的風采。這不是說在今天仍然要唯金牌論,但確實直到今天,也沒有哪個國家主動放棄在奧運賽場上派出頂尖選手展現實力。不強求結果,但盡可能做好自己的事情,任何時候都無可厚非。
回想七年前,因為某不懂球的胖子(網絡梗)卸任總教練事件,全國輿論群情激憤,力挺國乒隊伍。人們為何如此?本質上還是因為對于國乒隊伍的絕對信賴,害怕我們自毀長城。
七年之后,龍蟒獒相繼淡出江湖,小胖獨撐大局。面對外協虎視眈眈,人們不免擔憂男乒的梯隊建設與傳承。其實就我個人來說并不那么擔心傳承問題,相比于外協來說,中國隊伍特別重視傳承,一方面是為了保持優勢,一方面也是因為優秀選手太多。不管是延長老將生涯,還是讓年輕人盡快接班,本質上都是為了找到最適合中國隊伍的路徑。
雖然從我記事起,就是奧運會的忠實觀眾,四年一屆的奧運在我看來不僅是全人類的盛大儀式,也是伴隨著人生一路走來的時間節點。但我對奧運會的前景并不那么看好,總覺得它有一天可能會停止,或者發生重大變化。遠的不說,下屆中國能不能參加奧運會,細想起來也不是太好說呢。
但不論如何,奧運精神應當是永存的。中國奧運健兒們幾十年來在賽場上的奮力拼搏也是要伴隨著共和國的發展史被永久銘記的。
我們今天擔憂飯圈文化中那些畸形的部分會對國乒,甚至對整個體育圈造成沖擊,本質上也不是為了一時的成績而擔憂,而是怕新中國傳統中那些美好、樸素、堅韌的品質被磨滅。
衷心祝愿奧運健兒們在本屆賽場上都能展現最佳風采,也祝愿我們運動隊伍中那些偉大的精神品質可以長存。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