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臺灣“大選”結果應有的認識:
一、這次兩岸因素并未太過干擾選舉,開票結果就是反映基本盤,2008年民進黨聲勢最弱時也有41.55%(謝長廷得票率),這次賴清德40.1%是創下2000年陳水扁39%得票率后的新低。
二、國民黨基本盤就是這次侯友宜得票率33%左右了。過去講藍6綠4,綠沒變,但藍萎縮了。不用去說那是因為柯文哲分票,柯文哲大多數的票是本來就支持民進黨的青年(去柯文哲造勢現場看一下就知道),本來就不是藍的,國民黨系統在這次“大選”其實已經算夠團結了。
三、國民黨訴求棄柯保侯完全沒發酵,甚至還堅定了支持柯的選民更出來投柯。四年前原本支持民進黨的選民,因為“反戰”加“反對民進黨背離民主價值”不再投綠,流向柯文哲。五十歲以下非綠選票,多數也選柯而非侯,他們認為“民進黨不好,不等于國民黨就比較好”。
四、有一說是和青年世代對地緣政治冷感有關,所以不在意和平與戰爭的選擇。但,四年前他們能被“抗中保臺”催動,要說對地緣政治就冷感也不盡然。后冷戰時代成長的世代,與傳統冷戰世代思考選舉的方式(著重藍綠、統獨)不同是事實,不過更主要原因仍是國民黨對五十歲以下選民缺乏吸引力(原因有臺灣社會長年“去中國化”,也有國民黨缺乏論述、老舊僵化……等其它因素),就算反戰也不考慮國民黨。
五、朱立倫派親信凌濤出來放話,指柯文哲競選總干事黃珊珊破壞團結,是造成民進黨繼續執政的罪人,這無非是轉移朱立倫責任的招數。民眾黨畢竟不是國民黨,且國民黨連自己執政的臺北、新北、桃園、臺中四市都輸了,根本不可能還如預期用北部票去補南部。事實上,國民黨若夠強,根本也不用寄望民眾黨的配合。朱立倫當初“乾綱獨斷”征召侯友宜,及后來金溥聰寧可“挺著胸膛倒下去”也不愿藍白合的思維,才是根本問題。如今剛剛選完,就又刺激藍白對立的仇恨值,不利之后藍白合作監督民進黨。
六、國民黨認為只要摘掉紅帽子就能勝選,選前甚至連馬英九都切割,但這恐陷入“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惡性循環,既得罪原本最有戰力的深藍大中國主義者,又還是爭取不到青年世代(柯文哲一樣是不統不獨)。民進黨用“維持現狀”包裝“臺獨”,但“獨”的本質不變;國民黨想丟掉其“中國”性,但陷入自失立場的窘境,這是國民黨難解的老問題。
七、賴清德靠四成得票率勝選,確實不足以代表臺灣主流民意,要說臺灣主流民意就是死硬臺獨,并不精準。六成不滿意民進黨的選民,多數的確也“拒/懼統”(抗拒/疑懼統一),但同時也反對升高臺海緊張,不愿意為此積極對抗、挑釁大陸。投賴清德的四成,是真正“抗中保臺”的死硬“臺獨”,至于六成臺灣人則是務實派。
八、但無論如何,臺灣選舉制度就是相對多數、不必過半就能當選,未來趨勢民進黨、國民黨、民眾黨三黨鼎立,配合教科書、媒體持續“去中化”、“抗中化”,民進黨在大選有絕對優勢,除非臺灣內外局勢發生激烈變動,否則可望如日本自民黨長年執政。且“立委”選舉采“單一選區兩票制”,絕對有利大黨,連原來的獨派小黨這次都全軍覆沒,統派已不可能通過選舉取得“立委”席位。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